秋季咳嗽的人多了,中医6个有效方,清胃热、补肺气,远离咳嗽

分享:赤脚说

这几天,群里很多宝妈在谈论孩子咳嗽的问题,很多家长非常焦虑,她们关心的主要问题:要不要吃止咳药?咳久了会不会得肺炎?中医有哪些止咳的办法?

请大家先不要焦虑,我们今天这篇文章,一次性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先弄清楚一个最核心的问题:人为什么会在秋季最容易咳嗽?

大家都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的能量是收敛的,我们人体也是这样,体表毛孔关闭,能量往里收。平时暴饮暴食,胃肠有积滞,这些积滞本身容易化热,加上能量内收的因素,胃肠里的热就更多了。

体内的热会导致津液的缺失,首当其冲就是肺脏缺水,肺脏就像是沙漠一样干涸,很多人会有明显感受,一到秋季就特别容易口渴,皮肤很干,咽喉干燥,容易流鼻血,眼睛红……再严重点,就是咳嗽。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清楚了,因为胃肠有积滞,因为体内有热,因为体内津液不足,加上大自然本身就是干燥的,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秋季咳嗽。

那该怎么办呢?给大家分享6个对证方法。

1、如果是孩子咳嗽,没有原因的咳嗽,我的个人建议是吃“小儿食味膏”。小孩子的咳嗽,大多是脾胃的问题,脾胃消化不良,加上过度喂养,胃肠有积滞,积滞化热,再加上秋燥的因素,就出现了咳嗽。

小儿食味膏,刚好有消食化积的思路,也刚好有清肺热的思路,还有调畅肺气的思路,针对大多数孩子的咳嗽,都是有效果的。而且,小儿食味膏是食疗方,是从调整体质上入手,是解决根本问题的。

2、干咳无痰,喉咙感觉到干、痒,这是典型的燥咳,推荐的方子有:枇杷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秋梨膏,玄麦柑橘颗粒等,这些方法都是滋阴润燥的。肺脏喜润而恶燥,肺脏在得到甘露后,自然也就不咳了。

3、不严重的燥咳,可以多喝些汤汤水水,比如:银耳汤,山药煮水,粳米汤等等,还可以多喝些果汁,总而言之,给肺脏多补充点津液,肺脏就会舒服,肺脏舒服了就不会咳嗽了。

4、中老年人夜咳,同时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症状,这是典型的阴虚阳亢型咳嗽,可以服用《麦味地黄丸》,或者《麦门冬汤》。这种咳嗽,本质是因为阴虚阳亢,上亢过于严重了,肺里的热能过亢,肺气降不下去,于是出现了夜咳。麦味地黄丸和麦门冬汤,都是滋阴补水的思路,用来治疗这种阴虚阳亢型咳嗽,刚好对症。

5、中老年有一种咳喘,要特别注意区分,表现出来有:咳喘、气喘、有清稀泡沫痰,受寒后加重,这是肺中有水饮的缘故,绝不能再用麦味地黄丸这类药,而是应该用“小青龙汤”这类排废水的方子,建议喝“小青龙汤”2剂看效果。

6、平素阴虚体质的人,感受风寒外感,推荐用“花椒炖梨汤”,梨汤滋阴润燥,花椒散风寒邪气,这个方法是针对肺阴虚的人,同时受了风寒外感,这个食疗小方子可以喝。

总得来说,咳嗽不是病,只是身体的一个症状,中医没有止咳的药,中医治咳嗽的思路,就是纠偏。秋季常见咳嗽,无非是肺脏缺津液了,肺气不降了,胃肠有积滞了。

中医要做的,就是给肺脏补津液,就是调整肺气,就是消食化积,身体平衡了,咳嗽自然就好了。

最后,要来回答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要不要吃止咳药?当然是不吃。现代医学是见咳止咳,吃各种激素药,结果就是打压身体,不让身体咳,邪气就一直留在肺里。本来只是一个外感病,吃了止咳药之后,就慢慢成为一个慢性病,成为一个终身病。

很多人的病,就是很多次错误治疗,得到的结果。真是这样子的,各位一定不能犯糊涂,否则真的无药可医。

第二个问题:咳久了,会不会得肺炎?中医没有肺炎这个病,西医定义了肺炎这个病,把老百姓吓个半死,让你一看到这个病就后怕,这就是恐惧。咳久了,不管得不得肺炎,都会对肺脏有损失,你更应该关心真相,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名相上面。

所以,面对咳嗽这个问题,我们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咳嗽本身需要辨证论治,根据身体反馈的信息,找到核心问题,再根据身体的偏性,采取最合适的纠偏方案,给身体一个助力,让身体尽快恢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咳喘   中医   肺脏   外感   津液   滋阴   肺炎   胃肠   秋季   思路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