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我国对蝗虫绝非无能为力,三大灭蝗利器至今依然有效

非洲蝗灾最近更加严重。尽管据称印度使用了非自然力量让蝗虫“冲垮”了其领土,但蝗灾肆虐却给多个非洲国家造成了惨重损失。蝗灾看似一场离我们很远的灾难,但实际上我们与蝗虫的斗争已经有几千年了。

蝗虫曾经对我古老的土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末的超级蝗灾。罕见的干旱期间爆发了蝗灾。崇祯九年至崇祯十五年,全国697个县发生蝗灾。从北到南,从陕西到广东,蝗虫屡见不鲜。明朝的最终灭亡与此无关。

然而,我这个古老的国家在应对蝗灾方面并非束手无策。事实上,我国对付蝗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3种,还创造了多项防治蝗虫的措施。那么这三种方法是什么呢?有什么影响?



上图_已灭绝的超级害虫——落基山岩蝗

1、化干为水,以柔克刚

明朝著名的科学家、翻译家、徐光启、先生在《农政全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应对蝗灾的一个聪明办法——改旱田为稻田,可以有效抑制蝗灾。俗话说:“陆田下令县城在天上,但即使是人力修建,水旱不时来,一年之功就废了。”稻田可以通过人力创造,虫害的破坏小于土壤的破坏。既然是稻田,其效益翻倍,与陆田格格不入。”但这听起来很玄学,为什么旱地改成稻田就能抑制蝗灾呢?



上图_《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科学原理,因为蝗虫繁殖的最佳时间是在相对干旱的时期。干旱时期,土壤含水量低,更容易孵化蝗虫卵,而且土壤坚硬,不利于蝗虫卵孵化。俗话说:“地球上有苍蝇,雨水和沼泽覆盖了一部分,洪水和干旱是灾难,但仍然有很多地方幸免。但当干旱严重时,蝗虫会杀死所有的草木。”数千里,否则旗帜牛马旗尽毁,水旱尤甚。



上图_蝗虫的生长过程

因此,为了避免“大旱、蝗灾”,我们需要把旱地改成稻田。如果扩大稻田,就会抑制蝗虫的繁殖。同时,徐光启表示,蝗虫卵通常在水草过多时聚集,因此“除草灭蝗”非常有必要。他建议农民多除草水草,减少蝗虫滋生。

当时朝廷还建议农民种植一些蝗虫不喜欢吃的东西,比如豌豆、大麻、芝麻等,这些植物中含有胆碱、胡萝卜素等物质,对蝗虫危害极大。因此,蝗虫会刻意避开这些植物,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损失。



上图_唐朝《捕蝗图》

2、巧用天敌自然抵御蝗虫对于势不可挡的蝗群来说,天敌的存在是对抗它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这个古老国家的大佬们有着悠久的成功生物防治蝗虫的历史。陈十一《除蝗记》等书介绍了放鸭子防治蝗虫的成功经验:“(蝗虫)不会飞,鸭子能吃掉它们,鸭子的数量达到数百人进入稻田时,蝗虫就消失了。”瞬间,这也是江南捕捉蝗虫的方法。”用鸭子打蝗虫的方法至今仍被很多人使用,而且效果非常好,所以鸭子堪称数一数二。蝗虫的天敌之一。”

除了鸭子之外,鸟类对蝗虫也非常有效。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北州蝗灾期间,发生了神奇的一幕。蝗虫刚到,突然飞来数万只白鸟,将它们卷走。当地官员立即感谢上帝并回报了上帝的恩惠。形成了一个传统——每当发生蝗灾时,我们就祈求神灵保佑它们,尽快带来一些鸟。

自然界中蝗虫的天敌相当多。除了鸟类之外,蟾蜍也是天敌之一。清同治二年(1863年)曹县发生蝗灾时,大量蟾蜍飞来“吃”蝗虫。而辽国的蜂群也曾大量“吃蝗虫”。这些生物防治效果是惊人的,而且非常环保。它们实际上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上图中_《捕蝗要诀》随身携带型、包袋型



上图中_《捕蝗要诀》网状型、鱼箔型

3、用人力灭蝗,全力以赴

然而,对于古人来说,白鸟是一个奇迹。如果你向上帝的祈祷没有得到回应,你就必须向自己祈祷。在没有科学的时代,生物防治的原理还没有被完全理解,所以手工灭蝗是唯一的选择。不过,手工灭蝗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

例如,徐光启在《除蝗疏》中指出:种子可以代代相传,一石可成千石。因此,冬季的挖掘尤为紧迫。说白了,就是挖蝗虫卵,而且这个挖并不是随意挖的。按照徐光启的说法,挖鸡蛋应该是:“冬天没有雨雪的时候,鸡蛋很容易找到。春天的时候,你必须用力挖,在挖的尽头做一个标记,才能找到鸡蛋。”春天看不到鸡蛋,初夏也能找到。“再读一遍,免得有遗漏。”这意味着你必须这样做几次才能除害,否则蝗虫的繁殖能力可以在几分钟内从几万到数万只。

坑灭蝗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徐光启提供的方法是,聚集男女老幼,一起挖一条沟,深两尺,宽两尺,在沟内挖一个相距十尺左右的坑埋葬。在沟里放一些食物,引诱蝗虫进食。蝗虫到来后,开始向沟渠注水。蚱蜢肯定跳不起来。来来回回几趟后,所有的蝗虫都会被活埋。



上图_《捕蝗要诀》新生儿式扫蝎子和埋坑式



上图_《捕蝗要诀》围捕飞蝗

然而,在这些手段之中,有一个终极手段,那就是“杀敌千伤八百”的代表手段——火烧法。这一招是姚崇发现“墙上飞蝗,夜里必去火”而发明的。蝗虫具有向光性的特征。于是姚崇提议建造很多简易的茅屋,用火吸引大量的蝗虫,然后一起烧掉。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成本相当高,而且常常导致农田遭到破坏。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效果非常好,以至于直到 19 世纪美国人仍在使用该产品的改进版本。



上图_《捕蝗要诀》普牛刀子箔围、普牛刀子布围



上图_《捕蝗要诀》 防治农作物中的蝗虫

然而,抗击蝗虫的人力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蝗虫虽然可以吃,但毕竟费了一番功夫,性价比太低了,所以历朝历代都花钱买蝗虫。据说:“幕中的人将收到五夸脱的蛹,或一杜阿的蝗虫,并给予每种颜色的一杜阿,一夸脱的角豆种子,以及粗和强的各两夸脱,并给予” 朝廷用粮食换取蝗虫卵,这样可以有效抑制蝗虫的发生。可以说,这种方法有效激发了人们捕猎蝗虫的热情,对于防治蝗虫具有重要意义。蝗灾的预防和控制。



上图_中国蝗灾分布图

同时,各地官员也受到朝廷监督。如明成祖永乐元年《捕蝗令》制定:“吏部各司各司。等到春天离开的时候,就会派人去巡查领地。如果蝗虫产卵,请尝试捕捉它们。你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袖手旁观,导致疾病成为病人,这是犯罪。如果二师的军官不严格监督,巡捕的人也是犯罪。”通过层层监督,蝗虫的存在需要官僚的监督,可以说是直接瘟疫。蝗虫无处可藏。

然而到了明朝末年,这一制度彻底崩溃,蝗虫开始猖獗。可以说,帝国末年,诸法俱败,国家灭亡已是预料之中。

文字:天光破云

参考:

【1】《明宣宗实录》

【2】徐光启:《农政全书》

【3】李弥远:《捕蝗记》

【4】李源:《捕蝗图册》

文字由历史大学团队创作,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蝗虫   蝗灾   生物防治   明朝   天敌   干旱   要诀   稻田   利器   鸭子   无能为力   古代   我国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