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把孩子拉回身边,多些亲子陪伴才可减少“屏幕暴露”的伤害

蒋璟璟

近日,“屏幕暴露”话题引发社交平台网友热议。屏幕暴露是指使用带有屏幕的电子产品的行为活动。早期过度屏幕暴露会对儿童的语言、睡眠、视力、注意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其他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长时间屏幕暴露与儿童早期认知和语言发展呈负相关。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2~5岁儿童由于过度屏幕暴露而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沟通兴趣不高等一系列生长发育问题。(光明日报)

数字社会,“屏幕暴露”现象泛滥,几乎如同宿命一般。长久置身其中,习以为常乃至浑然不觉,当屏幕成为我们日常视野所及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种内嵌式的存在,并不会被视作问题。然而,倘若拉长观察周期,以超脱的第三方旁观视角评估,那么或许很容易就发现,过度屏幕暴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而深远。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更是肉眼可见。

最近,“屏幕暴露”之所以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就是在于,一系列有理有据有案例的研究,带来了强烈的认知冲击。不少网友后知后觉,此刻颇有恍然大悟之感。事实上,“屏幕暴露”尽管是一个带有学术性质的专业术语,然而在我们的流行话语体系中,却不乏与之相通的表达。比如说,“手机带娃”“青少年网络沉迷”“触网低龄化”等。

应该说,在“屏幕暴露”这一概念的统括之下,上述种种问题,忽然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使得公众对其内在逻辑和严重性,有了更为整体和具象的认识。实证研究表明,关注屏幕时间过久会使儿童与带养人的对话频率减少、互动减少。过长、过早的屏幕使用对儿童的沟通及自我需求表达等能力会产生消极作用。另外,电子产品的机械发声,因其冰冷而更具“刺激性”的属性,也显著区别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儿童长久沉浸在这种语音环境下,认知发育很可能发生偏差。

一方面是“屏幕暴露”的无孔不入,另一方面则是“手机带娃”的轻松惬意。丢一个手机给幼儿,他们自己就会沉浸其中,会目不转睛,会跟着画面大笑,会跟着音乐摇摆,总而言之就是“基本不会打搅家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指出,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之于此,有多少家庭能够严格遵守呢?

“屏幕暴露”不仅事关视力,同样深度影响儿童的认知与心智成长。把孩子拉回自己身边、现实世界,而不是将之推到屏幕旁边、虚拟场域,这才是最好的守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光明日报   屏幕   视力   平板   认知   亲子   电子产品   封面   长久   身边   语言   儿童   孩子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