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志愿者之城”

①“福至青心——与爱同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志愿者正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

②在“幸福菜园”志愿服务基地,志愿者正在采摘蔬菜。

③“星星学堂”志愿者为特殊儿童举办书法活动。

④深铁义工联大修中心党团志愿服务队正在修理电器。

⑤大鹏“公益+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开创“边旅游边公益”新玩法。本版图片均为受访单位提供

“当前不少青少年的精神压力较大,我们的项目服务着辖区10个街道、38所学校,每周提供30个免费的心理咨询名额……”

9月13日,深圳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前,深圳市“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下称“益苗计划”大赛)紧锣密鼓地进行,“福至青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李慧心面对台下坐满的人群耐心讲解,两年来,她和团队已累计帮助学生、家长和老师共82.75万人次。

而现场,这样在志愿服务领域创新探索的团队并不止一例。在长达5个小时的角逐中,40个项目从139个报名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分别决出5名特等奖、9名一等奖、11名二等奖和14名三等奖。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比赛,每个项目都非常吸引人,同时也见识到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精彩纷呈、大开眼界。”市民李力全程观赛并被深深吸引。

“这次大赛让我看到了深圳志愿服务团队的专业担当、创意无限、传承延续。”现场评委、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员徐宇珊认为,深圳多年来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用“志愿红”共同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新格局,不仅有情怀、有温度,更有成效,大赛更为志愿服务树立了质量标杆。

事实上,2023年是“益苗计划”大赛创立的第十个年头。在其引领下,深圳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涌现,不仅让“志愿者之城”熠熠生辉,也大力弘扬公益精神。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志愿服务团队已超过1.5万个,注册志愿者达351万人。

未来,深圳共青团将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持续发掘、扶持、推广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深入扩展志愿者队伍及公益组织队伍,推动深圳“志愿者之城”形象深入人心,助力深圳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撰文:张玮 王百臻

参赛规模历年之最

项目呈现三大特点

2014年以来,广东省推出“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面向社区、农村、高校、行业等领域,采取“以赛促评、以评促建”的模式,评选出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提供经费支持和能力建设。

同年,深圳也迎来了首届深圳市“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此后每年举行,至今已有十年。

2023年深圳“益苗计划”大赛自2023年8月中旬启动报名后,共收到139个项目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有116个,规模为历届之最。综观这139个项目,有三个特点非常显著:

一是项目分布范围、团队来源均非常广泛。

其中,项目分布上,覆盖全市十区、市属志愿服务团队、高校和消防等;团队来源上,既有各区、街道和各领域市属志愿者联合会,以及社工服务中心、爱心协会、公益基金会等专业机构,也有街道公共服务办、退役军人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和消防大队等基层机构;既有南科大、哈工大等高校,也有深业、巴士集团等企业,反映出深圳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已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参与态势。

二是项目所涉服务门类众多,覆盖不同年龄段和人群。

从内容上看,百余个项目所涉门类非常丰富。如果按大类划分,助残助老助幼项目数量最多,占比超过三成;生态环境保护(含护河巡河节水护水)、社区治理与邻里守望、应急救援与城市管理(含消防安全等)项目数量相当,各占15%左右;乡村振兴、卫生健康(含红十字生命教育、器官捐献倡导等)和文明实践也有较多项目。

这意味着,深圳的志愿者服务已渗入到各领域,并在关爱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治理、支援应急救援和引领社会文明方面有着突出影响和贡献。同时,服务对象,上至高龄老人、下至低幼儿童,覆盖全年龄各类人群。

三是项目紧跟社会需求,且创新性较强。

比如,尽管深圳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但随着第一批来深建设者逐渐老去和随迁老人持续增多,预计到“十六五”时期将步入老龄化社会,深圳已开始在提前布局规划超大型城市“有备而老”的路径。此次报名的不少项目就与“助老”相关,包括对孤寡和困弱老人的探访、老年心灵陪伴计划、对老人文化艺术关爱和以老助老的互助帮扶等。

再如,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日渐受关注,此次也有多个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抑郁症防治等志愿服务项目。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身处深圳这座创新和科技之城,新型服务模式、新兴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当中。比如,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打造的科技向善“黄金四分钟”社会应急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打造应急科技管理平台,形成“人、机、物”互联互通,打造出人员、设备、系统兼备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

而深圳市大鹏新区义工联合会推出的“公益+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则集公益、旅游、教育于一体,创造性打造了以游客为志愿服务主体的新型模式,让其体验“边旅游边公益”的“新玩法”,成功引导了超过2400人次游客深度参与志愿服务,并推出多点开花的益游点、纵横交错的益游线、红蓝绿交织的益游行,形成系统化公益联盟体系。

引入大众评审团

获奖项目有看头

经过层层选拔,40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展演环节。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展演设在人流密集度非常高的深圳中心书城,各参赛项目负责人身着“红马甲”依次登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述项目的服务内容、创新能力、项目成效、社会影响等。

随后,由主办单位代表、志愿服务领域专家、资深志愿者代表以及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各区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大众评审团组成的30人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设计合理性、实施可行性、成果有效性、服务社会影响力、获奖情况等指标当场打分,实时公布得分情况。

最终,评选出5名特等奖、9名一等奖、11名二等奖和14名三等奖。其中,5名特等奖分别为:深圳市地铁义工联合会的“志愿义修进千家,青春服务入万户”项目;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义工联合会的“‘幸福菜园’志愿服务基地”项目;深圳市福田区从心开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福至青心——与爱同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深圳市大鹏新区义工联合会的“‘公益+旅游’志愿服务”项目;以及深圳市罗湖区志愿者联合会的“‘星星学堂’志愿服务”项目。

“我们是深铁义工联下设的大修中心党团志愿服务队,致力于通过义务修理解决社区居民的家电、家具故障问题。2019年以来,已在多地提供了26场集中式义修服务,直接服务社区居民超过1000人次。”深铁义工联大修中心党团志愿服务队队长董志鑫说。

“幸福菜园”志愿服务基地则是在新湖街道精心打造了一片占地面积约13亩(8252.86平方米)的“城市菜地”,并同步发展出适配的志愿服务模式,将志愿服务与菜园耕种管理有机衔接,开展精细服务和精准慰问,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慰问楼村、圳美、新羌社区的困难群众,赠送蔬菜,实现了精准帮扶。同时,打造实践基地,与辖区农业公司、科技企业、驻区机构达成合作,提供大学生实践机会。

面对当下刻不容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福至青心——与爱同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采用“六四三”服务模式,充分引入资源,打造常态化服务机制。“我们以学校、街道、社区等为阵地,以课程、活动为依托,创新服务形式,首创了全市第一支由在校学生组建的青少年心理志愿服务队、全市第一个亲子365公益服务计划。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活动386场,服务学生、家长和老师82.75万人次。”项目负责人李慧心说。

大鹏新区“公益+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则除了让志愿者体验“边旅游边公益”的“新玩法”外,还推出“益穿越”“益护海”志愿服务新场景,配以“益游手信”“益游礼遇”等激励办法,形成共融共赢的公益旅游新生态。

“星星学堂”志愿服务项目自2008年成立以来,采取不限户籍、纯公益免费、不分寒暑假、全年无休的形式,为特殊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和融合教育,建立家庭支持小组,为家长提供交流和支持的平台。现已为160多个特殊孩子家庭、500多位家庭成员提供无偿服务,累计服务超40万小时。

“看着这些曾经性格孤僻、胆小怕生的孩子一天天开朗起来,健康茁壮成长,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项目团队负责人张楠说。

十年赛事与城共生

为志愿服务立标杆

“整体水平相当高!从项目设立到服务过程,以及最终效果,都透彻详实。”广东省团校青年公益与志愿者学院副院长汪彩霞称,大赛体现了深圳志愿服务的成效,并认为“专业评审+大众评审”的新型评分模式是志愿服务领域先行先试的新实践,为比赛的公平、公正起到保障作用。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益苗计划’大赛,感觉形式新颖,项目所涉领域广泛,演讲者都精心准备,很有启发性,非常精彩!”大众评审员、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社工于丹说。

“展演的40个项目各有特色,专业性强,且场地也是开放式的,感觉与往届相比,赛程效率、前期宣传和项目呈现都提升不少。”曾经参加过大赛的大众评审员、深圳市智慧海安全救援服务中心理事长王小乐则在观看后表示“震撼”。

王小乐认为,“益苗计划”的初衷就是将小小的公益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如今许多扶持起来的项目已为很多人遮风挡雨。随着科技创新的加持和对志愿服务项目的持续探索,志愿服务的效率今后也会愈加提升。

事实上,历经十年发展,深圳“益苗计划”大赛早与深圳这座“志愿者之城”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深圳‘益苗计划’大赛的繁荣壮大紧密依赖于‘志愿者之城’热切的公益氛围,而赛事又同时在多个维度反哺着深圳志愿事业发展,助推志愿服务不断走向更高水平。”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员徐宇珊说。

“其实,很多人虽听过志愿服务,但并不了解其全貌。认为志愿服务就是在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而这样的大赛让人看到,志愿服务可以拥有更多、更强的专业元素。而且,很多项目都与志愿者的本职工作或专业有机结合,具备比较高的专业门槛。”徐宇珊直言,自己看到项目后也觉得耳目一新。

徐宇珊认为,大赛多年来筛选出一批质量过硬的志愿服务项目,尤其是以特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参赛项目,在各自领域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具有复制推广的可能性,为深圳志愿服务打造了质量标杆,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除了项目的专业性,这样的大赛也让人看到深圳这座城市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志愿传承模式。许多入选项目来自高校,服务内容也关联到大学生、青少年乃至儿童群体,恰恰表明深圳志愿服务后继有人,志愿精神也在下一代当中不断延续和传承。”

此外,徐宇珊认为,“益苗计划”大赛对志愿服务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公开展演,让市民知道更多志愿服务项目类型,也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公益氛围,助力志愿者之城建设。

“正像展演中一位项目演讲者所说,大家都希望有一丝光,我想每一位志愿者就是一丝光,我们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束光,共同照亮了我们这座城市,让这座城市更加文明、更加温暖!”徐宇珊说。

2023年深圳市“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

◎志愿义修进千家,青春服务入万户

◎“幸福菜园”志愿服务基地

◎“福至青心——与爱同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大鹏新区“公益+旅游”志愿服务项目

◎星星学堂

一等奖

◎“应急第一响应人”——基层应急救援辅助力量队伍建设

◎“码艺乡村,技润教育”哈工大(深圳)“即刻行动·正青春”多彩乡村志愿服务项目

◎推动“缺三亲”学童优成长 南科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南山博物馆“博课”进校园

◎科技向善“黄金四分钟”社会应急体系建设

◎爱的传递,机小快“爱心纽带”志愿服务项目

◎“提振消费信心,我们在行动”315志愿者助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盐田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项目

◎“惜”水长流,绿美深圳——节水志愿服务项目

二等奖

◎鹤光同程——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鹤树小学义教活动

◎南方科技大学红十字会“南科微光”急救科普项目

◎“岩暖童心,喘息驿站”石岩社工站喘息志愿服务项目

◎宝安区“星星同学会”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项目

◎深港同心 志愿童行——深港小志愿者培育计划

◎“护梦计划”深圳市坪山区禁毒志愿讲师孵化培育项目

◎下班商学院专业志愿服务

◎马田街道新庄社区“爱心粥”公益项目

◎宝安区志愿者联合会暖阳志愿服务

◎龙岗区志愿者联合会“为爱团圆”流浪救助志愿服务项目

◎分类英雄——厨无余绿色生活家

三等奖

◎“鼓舞飞扬”特殊儿童家庭喘息服务项目

◎“匠人献匠心”桔塘社区公益能人打造计划

◎树德STEAM+创客教育公益项目

◎“源”梦今夏,奋楫乡村振兴新征程

◎躬行计划——共青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委员会

◎益路同行 抗抑有笑——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志愿服务

◎深i苗——鹏鹏少年儿童志愿服务项目

◎乐享华章——银发互助联盟

◎“绿色先锋,我参与”罗小树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

◎七彩计划——坪山区助残志愿服务项目

◎民治街道“最美志愿红”助弱扶困志愿服务项目

◎“传递文明旅游 争做文明游客”系列公益活动

◎“舌尖卫士”食品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项目

◎爱在Young光下·志愿加油站4.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志愿者   深圳市   深圳   服务项目   青少年   公益   志愿   大赛   计划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