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中国女演员,奋斗16年终入中国籍的沙博理,直言:我的根在中国

沙博理:一个美国士兵的中国情缘1947年,一位来自美国陆战部队的一名退役高射炮士兵,怀着对中国的向往,远渡重洋来到了上海。这名士兵名为沙博理,他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痴迷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沙博理娶了一位漂亮的演员妻子,并定居在中国。

他终身致力于翻译事业,将数百部中国文学作品带入西方世界,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沙博理的经历不仅是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探索和理解。沙博理的故事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纽约。他是一个犹太人,原本在圣约翰大学读法律。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沙博理决定参军,成为了一名高射炮士兵,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中。在部队中,他表现出色,并获得了上级的赏识。不久后,美军准备派遣士兵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沙博理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

这次学习让他彻底迷上了中国文化,甚至退役后特地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国历史。一年多后,沙博理决定亲自来到中国,亲眼目睹这个他心中描绘的东方古国。尽管中国当时正经历解放战争,社会动荡不安,但沙博理并没有选择离去。他在中国遇到了凤子,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

凤子是一位演员,同时也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在凤子的帮助下,沙博理的汉语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更加深入。最终,沙博理决定留在中国,并与凤子结为夫妻。婚后,沙博理开始了他的翻译事业。他希望将中国的名著和知名小说翻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世界。

他翻译的第一本著作是《新儿女英雄传》,这本书于1952年在纽约出版,成为他最早传入美国的作品之一。随后,沙博理被调入对外文化联络局担任翻译,从事《中国文学》杂志的汉英翻译工作。

几十年来,沙博理翻译了许多中国著名的小说和红色书籍,如巴金的《家》、老舍的《月牙儿》、茅盾的《春蚕》等等。他的翻译作品兼具信、达、雅,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特别是他翻译的《水浒传》,被公认为是最好的英文版本之一,他因此获得了中国文联最高翻译奖。

在翻译《水浒传》的过程中,沙博理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他需要确定翻译的底本版本,因为《水浒传》有多个不同的版本。经过研究,沙博理选择了100回的版本,并结合了不同版本的优点。其次,由于《水浒传》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对于没有学习过文言文的沙博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还要面对将108将的绰号翻译成英文的困难,以及在表达人物性格和身份特点方面的挑战。然而,沙博理坚持以“传其神”为原则,将每个故事的意义融入到英文翻译中,取得了出色的成果。沙博理的翻译工作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提高国家软实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翻译作品使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了中国文化和历史,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沙博理本人也因为他的贡献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曾经写下:“翻译中国文学不仅仅是我的职业,这是我的爱好兴趣。”他深信通过翻译,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人和中国的历史文化。

回顾沙博理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通过翻译工作,将中国的文学作品引入西方世界,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沙博理的故事是一个跨国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探索和理解。

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无论我们来自哪个国家,只要我们对某种文化充满热爱,就可以通过努力和奉献,为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作为读者,你认为沙博理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你对他的贡献有何评价?

同时,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者热爱的文化?欢迎留下你的评论和分享。沙博理:一个爱中国的美国人沙博理于1947年来到中国,从那时起,他便把中国看做是家乡。然而,16年的时间里,沙博理始终没能正式加入中国国籍,直到1963年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准才得以正式加入中国国籍。

从此,沙博理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人。作为中国公民,沙博理时刻关心着我国的发展。他的桌上经常摆放着一本《毛主席语录》,上面密密麻麻地注释着,圈出了许多重要的句子。沙博理还曾参与翻译毛主席的诗词,并在1974年和1976年两次参与翻译英文版《毛主席诗词》。

作为评定专家,他及时提出了妥善的修改意见。1996年,沙博理失去了挚爱——与他相濡以沫50年之久的凤子去世。此后,沙博理对着妻子的遗作常常发呆,回想这50年的风风雨雨,他感慨良多。时过境迁,转眼间来到了新世纪,沙博理也在中国定居了50多年。

他说:“随着时间的发酵,我越发地把中国看作我的家乡,虽然我曾经是美国人,我也并没有失去我的‘美国味’,但是对我来说,美国是我前半生的家,而中国则是我永远的家,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2010年12月3日,沙博理等翻译家为汉英翻译事业做出的贡献获得了“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在该奖项设置的5年中,获得该奖项的只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和我国翻译事业的先驱杨宪益。2011年4月2日,沙博理再次获得“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中的“终身成就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我热爱中国,中国就是我的家,我是中国人,我的根也在中国。

”总之,沙博理把中国看做是自己的家乡,致力于汉英翻译事业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累计翻译了198种译作,包括古典名著、文学小说、毛主席诗词等等,他也被誉为“翻译英雄(Hero of translation)”。2014年10月,沙博理因病去世,享年99岁。

正如苏东坡所说:“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国便是沙博理的安心之处,也是他永远的故乡。结语:回忆沙博理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爱中国的美国人,他深深地爱国,把中国视为自己的家乡,为中国的发展和汉英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向沙博理学习,用心去爱和守护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国   水浒传   汉英   英文   美国人   女演员   国籍   年终   士兵   贡献   事业   版本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