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明朝古墓揭开桐城光氏传承密码

​​ 桐城光氏形成六百多年来,其间无数宗亲一直在寻根问祖路上不懈地探索。二O二二年七月六日,枞阳县麒麟镇光吉升、光毛海宗亲 ,受家族委托,前往位于东光家嘴村中心位置的一处祖坟山探查,在一片树木草丛中发现了两座古墓。桐城中学高级教师光吉苗和族人光军闻讯赶到现场,经初步考察,古墓坟茔依稀可见,墓碑完好,碑文字迹部分清晰,众族人一致认为这是桐城光氏东股四世祖妣李氏太君之墓和六世祖维公之墓。​

图一 灌木林中的四世祖妣李氏太君墓​

图二 杂草丛中的六世祖维公墓

这一重大发现,对桐城光氏家族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消息经家族微信群迅速传播,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桐城光氏家族宗亲奔走相告,一致同意决定重修祖茔并对古墓展开研究。家住古墓附近的光家人光毛海、光泽等,不顾高温炎热,迅速清理了坟地树木杂草。长满青苔、沾满泥土并半埋在泥土中,距今五百多年的古墓碑,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图三 祖坟位置图

两座古墓位于东光家嘴村中心位置,六世祖维公墓位于四世祖妣李氏太君墓左前方二十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1.02度,东经117.17度。东光家嘴村是光氏祖居地,原来称童庄麻园,随着光姓人口增多改成现名,村中至今仍住着清一色的光姓人家(子敬公后裔)和亲属。东股四世祖子敬公、四世祖妣李氏太君,大约明朝成化年间,迁徙至此。据东光家嘴村中老人回忆,位于村中心的这片坟地是桐城光氏的祖坟,文革前有很多墓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革中墓碑移到别处建桥修水库了。这两座墓碑是附近族人用草垛掩盖在上面,才得以保存下来。​

图四 六世祖维公墓碑

两座墓碑部分字迹清晰可见。图四显示,中间正文上写着墓主人为“明六世祖光公维之……”,右侧写着立碑时间“万历丙午年……”,即1606年。左侧写着立碑人为“……孙男自……”,说明立碑人为八世,名字中间字为“自”。接下来的为一排横行字,因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了,显然这是维公支下八世祖名字的末字,且不是一个。


图五 四世祖妣李氏太君墓碑

图五显示,自上往下,第一排“万历”,表示立碑年份;第二排“光氏先茔”,第三排“四世”,第四排“妣”,下面的字看不清了,表示墓主人是“光氏四世祖妣……”,女性四世先祖,无疑是四世祖妣李氏太君。

综合考证两座墓碑碑文,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一、墓碑碑刻时间为明朝万历年间,六世祖维公墓碑刻于1606年。鉴于两碑碑文图案和格式不同,立碑时间应有所不同,四世祖妣李氏太君立碑时间应早于1606年。碑文字体均为明代流行的繁体字,排除后期仿制可能性。

二、维公名字为“光维”,不是“光惟”、“光为”。

三、维公世系为“六世”,不是“七世”。

四、六世祖维公是四世祖子敬公、祖妣李氏太君之孙。据上代口口相传,此处位于桐城光氏祖居地的祖坟山,风水甚佳,属于蛇形地。按古代规矩,祖坟山是绝对不许外人入葬的,非直系子孙岂能安葬此地。因此,安葬此地的都是四世祖子敬公子孙。

五、为维公立碑者是其支下八世祖,名字中间字为“自”,符合桐城光氏东股三房字派。桐城光氏东股三房从第八世起立字派为“自天廷国 宏名立启 世德作求”,第八世字派为“自”字。世系相同,辈字也一致,这就不是巧合了,说明维公是桐城光氏东股之裔。立碑人名字末字看不清,有一排模糊的字,说明为维公立碑的孙辈不是“自让”一个人。

六、此墓葬不可能是维公衣冠冢。正常情况下,祖先去世没有必要立衣冠冢。假设维公是外姓裔孙,桐城光氏为光宗耀祖立维公衣冠冢,这种情况能不能成立呢?大家知道,维公立碑(1606年)三十七年后,1643年维公后代(时亨公)才中了进士,谁能先知先觉,为日后光宗耀祖,在自家祖坟山预先葬一个非子孙的衣冠冢?

物证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反映人的主观意志。两座距今五百多年的明朝古墓,是寻根问祖的重要物证,足以证明维公是桐城光氏东股六世祖。家谱和书信本质上都属于书证的范畴,书证是由一定主体制作的,反映了人的主观意志。有些谱书由于种种原因,若与古墓考证的结论不一致,应当认定为错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桐城   明朝   东光   古墓   衣冠冢   太君   祖坟   碑文   公墓   墓碑   密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