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供词为什么到60年代才公开?与曾国藩有关

晚清的光辉一页

说到晚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丧权辱国、腐败无能,有关它的“丑事”实在是车载斗量、无以计数。但是在这一片混乱中,依然涌现出不少出色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这其中清末农民起义中表现出色的“忠王”李秀成就是一个典型,他几乎以一己之力维系了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让后者在清廷多路大军的围困下,屡次觅得生机。而且即便兵败被俘,李秀成也始终表现得大义凛然,是颇受人认可的忠义之士。

据悉,李秀成被湘军俘虏后,曾经写下了一份几万字的供词。但曾国藩却不敢将原本呈上,而是找人重新誊写后才上交。直到1962年,李秀成供词的原本被披露,被掩藏的真相才重见天日。

李秀成一举抓捕心头大患

1864年6月,困扰清廷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走向了末路,湘军在经过数十天的努力后,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炸塌了天京城墙。失去防护后,天京城很快便全线失守。

对曾国藩来说,天京城的陷落意味着他已经拿到了平灭太平天国军的最大功劳。当然,如果能将几个重要人物一一擒获的话,那自然是锦上添花,会让他未来的官场之路愈发稳固。

然而坏消息却接二连三地出现,先是洪秀全的独子洪天贵福在李秀成的掩护下成功逃离,接着陷入重重围困的“忠王”李秀成又不翼而飞。

前者曾国藩并不算重视,因为洪天贵福能力有限,不足为惧。反而是忠王李秀成的消失让他心中惴惴不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秀成此人确实是极有才干,堪称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这位出生在广西贫寒家庭的普通人很早就加入了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战斗中就展现出不凡的能力。

在接连获胜后,李秀成年纪轻轻便成为太平天国右四军的统帅,统领一支强悍的军队。本来他这样的年轻人需要磨勘很长时间才能上位,但偏偏一场“天京事变”让太平天国的高层几乎被一扫而空,这就给了李秀成迅速掌握大权的可能。

而他也没有辜负洪秀全的信任,在成为太平军的实权将领后,他多次率领部队阻击湘军,尤其是在江南江北大营的几次战斗中,更是给曾国藩的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就连后者的胞弟都在战斗中丧生,一度打得湘军节节败退,形势危急。好在善谋全域的曾国藩凭借强大的布局能力和朝廷源源不断的支持,顶住了来自太平军的猛攻,还再次围困天京。最终逼得李秀成投鼠忌器,在正面战场逐渐陷于被动。

因此,曾国藩最怕的就是天京陷落后,让李秀成逃之夭夭。这就相当于给后者去掉了束缚,以李秀成的号召力,随时可以纠集出新的叛军,太平天国运动很可能东山再起。

幸运的是,没过几天后曾国藩就收到了李秀成被捕的好消息。原来他藏匿在农户家中时被村里的保长认出,后者派人趁农户外出的时候将李秀成擒获,随后紧急送到了湘军的大营。总算没让心腹之患逃离自己布设的天罗地网,曾国藩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浮现了笑意。他知道没有了“忠王”,太平军将难成气候。

李秀成供词的消失

和曾国藩预想的一样,李秀成这样的英雄人物被捕之后既没有怨天怨气地哀叹,也没有卑躬屈膝地投降。他平静地接受了曾国荃的报复,在后者的酷刑之下依然保持着一脸淡然。

面对如此油盐不进的死硬派,曾国荃也没了办法,最后还是只能请曾国藩出山。虽然处于敌对的阵营,但李秀成对曾国藩这样的能臣还是非常欣赏,两人在牢中相谈许久。

没有人知道曾国藩到底和李秀成说了什么,后世能知道的是,在此之后,李秀成便没有再遭受任何刑罚。而曾国藩也给他提供了笔墨纸砚,让其交代罪过,写下供词。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秀成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好几万字的供词。这些供词的主要内容非常明确,李秀成认真回顾了太平天国的发展进程,并结合相关的内容分析和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即大名鼎鼎的“败灭十要”。

一直到现在,李秀成的这份供述依然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最重要的史料之一。他对败亡原因的分析也非常精准,和后世历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几乎不谋而合。

比如除了对洪秀全执政中各种问题的抨击,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一是错误的分兵北上;另一个则是“天京事变”导致石达开出走,以至人心惶惶,内部从此离心离德。

总的来说,这份供词对太平天国的发展进行了全方面的剖析,攻击力度极强,倒也勉强算符合曾国藩的需求。然而,这份供词却在曾国藩手中消失了。

曾国藩之所以处理供词时如此小心翼翼,原因是供词中还存在着对曾国藩不利的内容。根据供词的复原,李秀成劝曾国藩举起义旗,反抗清廷。李秀成认真地分析了局势,认为此时的清廷已经不堪一击,八旗军队和绿营兵完全不是湘军的对手。

李秀成甚至提出如果曾国藩愿意反抗大清,他会立即召集太平天国的旧部,为湘军增添超过十万的有生力量。有了如此强大的战力,清廷根本就不堪一击。

然而,曾国藩对这个提议完全没有兴趣。一方面他自诩为“半个圣人”,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不会做乱臣贼子。另一方面,李秀成对湘军并不了解,他看似在曾国藩麾下,但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并非铁板一块。

所以,曾国藩认为这个提议完全没有可行性,不予考虑。但如果这个提议一旦被皇帝知道,由于满人对汉人的猜忌,曾国藩一家必然会有不好的下场。因此,他迅速将这些内容去除,并急匆匆地违规处死了李秀成,以免对方上京后再生波折。

综上所述,李秀成供词的消失确实是有其特殊的原因,这份看似毫无问题的供词实际上隐藏着对曾国藩不利的内容。尽管这部分消失的内容只是推测,但曾国藩的行动和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了李秀成的供词对曾国藩的地位和利益造成了威胁。

然而,历史并没有被掩盖,曾国藩的后人曾约农在1963年将李秀成供词的原本交给公众,揭开了这段历史谜团。李秀成这位清末的光辉人物,虽然兵败被俘,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至今被历史学家广泛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晚清时期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供词   太平军   太平天国   湘军   清廷   晚清   清末   历史学家   年代   原因   内容   李秀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