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考古行记(十六)

蒙古高原考古行记(十六)

(宁夏)周兴华

【按】20世纪20年代,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就蒙古高原考古所见著述为“细小石器”,后世沿袭至今。近年又有专家说蒙古高原阿拉善左旗石器距今约万年左右,或说最早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近期应内蒙古阿盟石友之邀,赴蒙古高原考察史前环境。从地貌、遗迹看,史前蒙古高原河流纵横,湖泊连片,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沃野千里,野兽成群。据《阿拉善左旗志》记载:“其境内奇石由距今8000万至1亿年前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而成,经长期的地质变迁、风蚀等自然作用,形成了千奇百怪、绚丽多彩的奇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已出口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史前人类出现以后,其中很多奇石既能被人类自然利用为工具,又极适宜被人类加工、打制为各种石器。所以,自西向东,在长约一千公里的地带中,从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遗迹星罗棋布。由此可见,史前时期蒙古高原繁衍生息之人口众多,其环境很适宜人类与动植物生存。沙漠化是很晚的事了。

早年到店铺,见奇石中混杂石器,多不为牧人等捡拾者所识,也不为当世所知。故地方史志“文物胜迹”中无旧石器遗址、遗迹之记载。

巴彦浩特镇有奇石馆多处、大街两边售石店铺从头望不到尾。早年奇石中混杂石器不少,可供来客观赏交流。

据我所见公众收藏的地表石器,从其发展规律与类型学推测,蒙古高原旧石器早期石器绝不晚于欧洲、非洲同类石器,有些堪称石器之王。

古籍记载中华古史300余万年,顾颉刚类疑古派断言中国“东周以上只好说无史”!余奔波大半生,见前人之所未见,石器存证,长达数百万年的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中华史前史可谓有据!前贤有言:“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信之矣!

蒙古高原史前遗物,大都散落于沙漠戈壁之中,人迹罕至,人多不识。若非玩石有心人偶遇收藏,实无缘面世,终成死物,寻史溯源,无以为证。见之我幸,故有感而发,以“顺口溜”记之。

(十六)

“大人迹”揭秘

(宁夏)周兴华

大麦地发现

“大人迹”岩画志庆

三皇五帝大人迹,

史册有载今有疑。

华胥履迹生伏羲,

姜嫄践足誕后稷。

羲皇故地谁揭秘?

我寻足迹大麦地。

脚印人首同画面,

华胥姜嫄共史记。

史前考古定神话,

玛丽见迹雷托里。

三百万年大人迹,

轰动寰球赞利基!

史记岩画共记载,

亚洲非洲同证遗。

三皇五帝史遥远,

书证物证溯玄机。

——周老寻迹23.9.25

【小考】中国史不绝书的三皇史迹,汉司马迁著《史记》失载,唐司马贞依古籍记载补入《史记·三皇本纪》,其补史溯源之功莫大焉!

古籍记载的“大人迹”

中华古史系统记载的三皇之首伏牺氏(伏羲氏)出生神异,成了有史以来最为难解之谜:

《诗含神雾》曰:华胥履大人迹而生伏牺(《初学记》引)。

《太平御览》卷八十七引《诗含神雾》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犧。”

西汉纬书《诗含神雾》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宋《太平御览》卷八十七)。”

西汉纬书《孝经钩命决》曰:“华胥履迹,怪生皇羲《太平御览》卷八十七)。”

西汉纬书《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宋《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

西汉《遁甲开山图》载:“伏羲生于成纪,徙治陈仓”。

《史记·补三皇本纪》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东汉《潜夫论·五德志》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太皞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古注:天水有成纪县。成纪,指今甘肃天水一带,属中国西部。

《诗经·大雅·生民》载:“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注】汉代郑玄释“帝”为上帝,“武”为足迹。“敏”通“拇”,大拇趾。歆:心有所感的样子。

《史记·周本纪》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嫄)。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以上古籍记载都说,圣女华胥氏踩了地面上遗留下来的大脚印痕迹(大人迹),生下了伏牺氏,成了三皇之首。周氏族的老祖母姜嫄踩了地面上遗留下来的大脚印痕迹(大人迹),生下了周后弃,成了三皇之尾。

华胥氏、姜嫄踩的地面上遗留下来的大脚印痕迹究竟有没有?神话学派定为神话传说。疑古派顾颉刚类借助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以造势,打着“疑古”的旗号,竟说什么“照我们现在的观察,东周以上只好说无史。现在所谓很灿烂的古史,所谓很有荣誉的四千年的历史,自三皇以至夏、商,整整齐齐的统系和年岁,精密的考来,都是伪书的结晶(摘自顾颉刚著《古史辨》第一期《自述整理中国历史意见书》)。”疑古派否定了三皇存在,当然三皇的母亲华胥氏、姜嫄踩的地面上遗留下来的大脚印痕迹也就不存在了。顾颉刚关于“周朝以前无信史”的恶劣影响,致使许多治史者与传媒缺乏文化自信,始终走不出疑古派的阴影遮蔽。

大麦地发现的“大人迹”岩画

我做梦都不会梦到的是:1986年开始调查大岩地岩画,1987年竟然在中国宁夏中卫大麦地岩画区发现了一幅大脚印与人面像凿刻在一块岩面上的独特岩画(见周兴华著《中卫岩画》)。

周兴华:中国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大脚印、人面像岩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和研究岩画的国家。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汉代学者郑玄即已知道岩画产生于中国三皇之首的燧人氏、伏羲氏时代。北宋《太平御览·易通卦验》载:“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冥图,其刻曰:‘苍渠通灵。’”“宓牺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释说:“矩,法也。燧皇也,谓燧人,在伏牺前,作其图谓之计冥,时无书,刻石而谓之耳,刻曰苍精渠之人能通神灵之意也”“宓牺时质朴,作《易》以为政令而不书,但以画其事之形象而已。”宓牺即伏羲氏。燧人氏、伏羲氏时代,中国文字、纸张均未产生。所以,郑玄所说的“刻石而谓之”的图书,只能是现在所说的刻制岩画类的史前图画。郑玄关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燧人氏、伏羲氏时代即有刻制、绘画类岩画的观点,与现代旧石器考古出土的许多刻画类图画符号的性质完全一致,与经考古发掘证实的欧洲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属旧石器文化的断代完全一致。

2009年12月12日下午4时,我在大麦地岩画图像上发现了十分清楚的冰川擦痕遗迹,岩画上有一条长长的沟槽自上而下贯穿了3幅动物岩画。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澳大利亚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中国北方黄河大拐弯地区的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提取的大量古环境变化信息的研究,兰州大学祁元《晚更新世以来腾格里沙漠及其邻区湖相沉积及环境气候意义》研究, 腾格里沙漠及其邻区至贺兰山这一地区末次盛冰期发生在距今二万年至三万二千年时期。据此,冰川擦痕打破大麦地动物岩画、贺兰山人面像等岩画的自然遗迹亦当发生在距今二万年至三万二千年这一时期。由此可以断定,冰川擦痕打破的这几处大麦地动物岩画、贺兰山人面像等岩画的产生时代当在第四纪末次盛冰期以前,即距今二万年至三万二千年以前。大麦地冰川擦痕打破岩画的发现,为大麦地岩画产生于距今2~3.2万年前找到了自然形成的客观物证,岩画产生于旧石期时代不言自明。

对照史籍记载,我认为大麦地的这幅“大人迹”岩画就是华胥氏、姜嫄所踩的地面上遗留下来的这类大脚印痕迹。当时的原始信仰认为,踩了地面上遗留下来的这类神奇的大脚印痕迹,就能多孕多育,繁衍后代。所以,华胥氏、姜嫄踩了地面上遗留下来的神奇大脚印痕迹,就生下了伏牺氏、神农氏。

非洲发现的“大人迹”考古现场

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华民族古籍记载的“大人迹”,竟然真的遗存在远在非洲的坦桑尼亚雷托里地区(Laetoli),其产生年代竟然真的是那么古老,远超我的断代想象。1969年,玛丽·利基(Mary Leakey)和她的团队在火山灰岩层的G位置中发现了两对相伴而行的人类脚印的化石,被称为“雷托里脚印”。

1967年9月,玛丽的朋友席儿在雷托里一块地面上发现了奇怪模样的印记,其后寻找到各种动物的脚印数千只。两年以后,一只看起来像是人类后脚跟的脚印被发现,于是挖掘行动又展开了。这个脚印的足迹延续了将近20米,而且看起来像是有两个人科动物在那里走过,但玛丽认为他们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走过的。其中一个个体的足迹相当清晰分明,而另一个的足迹,就比较模糊且形状不明,看起来这两个足迹是印在不同地层上的,也就是说,是在不同时间留下的脚印。玛丽形容在雷托立发现的脚印:“或许是我整个事业中,最空前绝后的伟大发现。”因为这个足迹非常像人类的,她推测这可能是我们的某一个直系祖先遗留下来的。

到底这两个脚印告诉了我们什么有关我们祖先的讯息呢?答案是,他们在365万年前便直立行走了;这些脚印的形状与我们的相当类似;再者,由于不曾在同地层发现任何工具,因此断定人类在开始使用工具之前,便能直立走路。

除了脚印外,玛丽的工作队队员也发现了小孩子的部分骨架,以及几块属于大人的化石(达塔·威利斯(美)著;吕志杰译《考古、人类学第一世家利基家族》外文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015年,在雷托里G位置以南约150米处的S位置发现了与G位置相同年代的人类脚印化石,其中的一组脚印(S1)明显大于G位置的脚印。

1969年发现的雷托里脚印化石 图片:维基百科Laetoli足迹

2015年在雷托里S位置发现的人类脚印化石 图片:维基百科Laetoli足迹

最近非洲坦桑尼亚北部的纳特龙湖(Natron)沿岸上发现了大量早期人类的脚印化石,时代可追溯到距今12万年前。当时他们已经进化到与我们现代人一样的分类单元——智人,而且足迹化石显示部分古人类是集体行动,包括了18个成员,当时他们正穿过潮湿的火山灰地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B. Richmond在4月13日的古人类学年会上介绍了这一惊人的发现(《坦桑尼亚纳特龙湖沿岸发现大量早期人类的脚印化石》来源: 神秘的地球 2011年4月17日)。

坦桑尼亚纳特龙湖沿岸发现大量早期人类的脚印化石(图片:神秘的地球)

结论

华胥氏、姜嫄踩了大脚印生下了伏牺氏、神农氏是神话传说,但燧人氏、华胥氏、姜嫄时代地面上、岩石上遗留下来的其前古人类化石脚印、岩画脚印应该是真实存在的:1987年周兴华在亚洲中国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集大脚印、人面像为一体的岩画就是铁证;1978年玛丽·利基(Mary Leakey)和她的团队在非洲坦桑尼亚的雷托里地区(Laetoli)火山灰岩层G位置中发现了两对相伴而行的人类脚印化石就是铁证。

蒙古高原遗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记载了史前时期的经济活动、生活场景、自然环境、社会风貌,如大麦地岩画、曼德拉山岩画、雅布赖山岩画、厢根达来岩画、骆驼山岩画、银根岩画,其中的大脚印等生殖崇拜岩画,当与华胥氏、姜嫄踩了地面上遗留下来的其前时代的大脚印痕迹,生下了伏牺氏、神农氏后弃的含义是一样的。

中国河朔巨型石器

大麦地岩画

大麦地与欧洲同类型的史前岩画维纳斯

大麦地与欧洲同类型的群马岩画

大麦地冰川擦痕打破岩画的自然遗迹

阿拉善左旗银根岩画(小李供图)

(转载请署明原作者及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蒙古高原   托里   玛丽   岩画   人迹   大麦   史前   石器   化石   脚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