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掌支付能成为下个风口吗

你方“刷”罢我登场,继指纹支付、刷脸支付之后,刷掌支付也来了。2023年5月21日,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草桥站、大兴新城站、大兴机场站全线开通刷掌乘车服务,实现快捷进站。

为何要不断新增网络支付方式?刷掌支付及未来的其他生物信息支付,是否真有市场?

伸伸手就能坐地铁

乘客不用刷卡、不用刷码,只需伸出手掌,依靠国内自主研发的掌纹生物识别技术,就能刷开地铁闸机。刷掌乘车的便利新模式,如今在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实现。这里也成为世界首条生物识别掌纹支付技术应用的示范线。

在地铁大兴机场线草桥站,进站闸机外多了几部新的自动售票机。

这种售票机除了可以实现购票、充值、网上取票等常规操作,屏幕页面上多了一个“开通刷掌乘车”的选项。在屏幕下方,还多出一个圆形的掌纹识别区。

开通刷掌乘车,乘车人需要先录入掌纹。当把手掌放到圆形识别区上方时,识别区开始闪烁红色光线,录入掌纹时,需要不断调整手掌高度。完成录入后,设备会发出嘟的提示声,识别区也会变为绿色。随后,屏幕上出现二维码,乘客需在微信小程序上完成协议授权、实名信息授权,并开通微信刷掌支付。在完成所有流程后,乘客即可开通刷掌支付乘车业务。

随着刷掌支付乘车业务的开通,部分闸机通道也增加了刷掌乘车区域。乘坐地铁时,乘客只需找到带有圆形识别区的刷掌闸机,将掌心对准识别区,就可以刷掌。完成识别后,识别区变为绿色,闸机便自动打开。出站之后,手机会收到扣款的提示。

北京地铁上线的新功能,实现了刷掌支付在公共交通场景应用的重大突破。不过,目前北京地铁的刷掌乘车业务,仅支持大兴机场线使用。在小范围试点成功后,下一步可能需要向更大范围推广,向更多场景拓展。

刷掌支付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北京地铁有关人员解释,在完成提取掌部信息要素后,服务提供方将删除原始掌部信息样本、图像或进行匿名化处理。

刷掌乘车业务仅允许一人绑定一个掌纹信息,且仅支持14岁以上的中国大陆居民开通。

来源:焦点创意

“巨头”为啥热衷于推进刷掌支付

从扫码到刷脸,再到刷掌,如今,支付方式正朝着脱离手机介质的方向演进、升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介绍,刷掌支付涉及的掌纹识别技术,是一种较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掌纹是手指末端到手腕部分的手掌图像,其中很多特征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识别,如主线、皱纹、细小的纹理、脊末梢、分岔点等。

刷掌识别,就是通过手掌纹路、静脉分布等,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生物信息,来完成用户身份的精准识别。不同于刷脸易被偷拍和盗用,手掌信息的采集,更需要得到用户本人的知情和配合,能够在安全、便捷和隐私保护等层面实现更好的平衡,因此受到不少“支付巨头”的青睐。

自2021年传出内测消息,到如今开始落地应用,微信的刷掌支付可谓赚足眼球。2022年10月14日,微信上线刷掌支付小程序。同时,腾讯已申请多个微信刷掌图形商标。在深圳多地,腾讯已在线下试点刷掌支付功能。

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在刷掌支付上的布局更早。2020年9月,亚马逊便发布掌纹识别技术,在最初应用于实体零售店的缴费环节,实现刷掌结账。

如今,支付宝方面也在研发掌纹支付功能,并已获得掌纹识别设备、掌纹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设备等技术专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刷掌支付之所以成为支付公司的香饽饽,在于它作为刷脸支付和扫码支付的中间态,是一个综合体验更优的选项。

相比二维码标识固化、易被伪造、触达烦琐的缺陷,以及刷脸支付在公共场合扫描人脸的尴尬,刷掌支付拥有更强的便捷性和高识别率,作为非接触式、非侵入性的生物识别方式,似乎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来源:焦点创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牛杰介绍,目前除了脸和手掌,生物识别技术还有很多,比如步态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从介质层面看,有不易遗忘、随身携带、不易伪造等特征,在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乱用的前提下,更加安全和方便。”

隐私问题仍是最大隐忧

“全身刷哪儿都能支付,出去逛一圈,攒的那点钱都要花没了……”“要是大范围推广,是不是先考虑给手买份保险?”这是不少用户对刷掌支付的戏谑,可以看出,不少人对此心存疑虑。

牛杰认为,生物特征具有个体的唯一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但不可否认,生物信息在采集、传输、保存、使用以及第三方调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泄露和滥用问题。

密码泄露的话,可以修改密码,但个人生物信息数据无法被修改,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将给用户及社会带来额外风险,还需未雨绸缪。

“以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技术举例,其技术团队开发了图像脱敏技术,所有上传的人脸图像都将进行脱敏与加密处理。此外,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技术背后,还包含对用户日常轨迹数据的对比,在用户常光顾的小店消费可直接进行刷脸支付。在首次消费的小店,还需结合手机号进行验证,相对提高了安全性。”牛杰说。

刷掌支付这一新兴支付技术方式面临的最大难关,可能并不在于技术的推广,而在用户的接受程度。许多人对刷掌支付又一次采集人体生物信息表示担忧,因为觉得人在运营商面前,越来越无隐私可言。

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除了支付机构端,运营商也要重视用户隐私问题,防止信息滥用,遵循“最小、够用”原则,自查自纠,从源头杜绝信息滥用。

来源:焦点创意

作者:于梅君。转载自《读者》(校园版)2023年第10期。

《读者》(校园版),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大兴   掌纹   风口   手掌   特征   机场   北京地铁   生物   用户   技术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