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战绩平平的庸将,只因没随傅作义起义,得到蒋介石空前重用

黄埔出身的将领为何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当年蒋介石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对方是否出身黄埔军校。这一点在中央军的主要将领中可以看得出来。只要出身黄埔且对蒋忠诚,即便能力稍差也会得到重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胡宗南,他对阵我党屡战屡败,却依然得到蒋介石的赏识。除了胡宗南以外,石觉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虽然没有什么代表性的战役,但是因为没有跟随傅作义在北平起义,而得到了蒋介石的额外重用。这种特殊的待遇在台湾时期也没有减少。

石觉出生于1908年,父亲也是军人。他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了蒋介石的门生。然而在黄埔学生众多的情况下,一个并不出众的石觉是不会引起蒋介石的注意的。所以石觉真正的贵人是汤恩伯。1928年,蒋介石将黄埔军校迁到南京后,石觉成为汤恩伯的副中队长。从1929年开始,石觉一直在汤恩伯的麾下任职。而后来,汤恩伯把13军军长的职务交给了石觉。这个举动显示出汤恩伯对石觉的信任。抗战胜利后,石觉与13军一同杀出山海关,成为国军进入东北的先锋。

随着新一军、新六军的进入,13军成为了“二线部队”,负责守备与机动作战任务。这一时期,石觉奉命去配合傅作义,他们的合作还算愉快。1946年冬天,石觉再次深入东北与共产党部队作战,然而此时的共产党在东北力量已经显著增强。13军下辖的三个师中,两个师被全歼,只有第4师没有折在东北。1948年5月,国民党调整作战部署,13军归傅作义指挥。然而,国民党部队在东北被迅速歼灭,石觉的部队也无法立足。石觉本以为傅作义能够阻挡解放军,事实上却没有如他所愿。

面对无法逆转的形势,石觉选择了逃离东北。石觉回到南京后成了光杆司令,手上无兵可指挥。然而,老上级汤恩伯仍在担任着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石觉便投奔汤恩伯,担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然而,国民党部队在面对解放军时毫无力量可言。蒋介石对石觉的评价极高,但这并不能挽救石觉的命运。最终,蒋介石派石觉去舟山群岛担任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以避免部队全军覆没的风险。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石觉与部队一同撤离舟山群岛,迁往台湾。

在台湾,石觉得到了蒋介石的持续重用,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他还成为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和中央评议委员。晚年,石觉致力于推广太极拳,在台湾民间广受欢迎。1986年,石觉在台湾去世,享年78岁。石觉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他对蒋介石的忠诚和他的撤退能力。虽然他并没有出色的战绩,但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十分高,认为他是一个有希望的将领。然而,他在东北战场的失败使他失去了一切。

在台湾时期,蒋介石对他的重用也是为了保住一支忠诚的军队。总的来说,石觉的经历展示了黄埔出身的将领在国共内战中的特殊待遇,以及撤退能力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回顾整个故事,石觉从黄埔学校毕业后得到了汤恩伯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然而,他在东北战场的失败使他失去了一切。最终,他选择了逃离东北,回到南京,成了光杆司令。随后,他被派往舟山群岛担任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在台湾时期,他得到了蒋介石的持续重用,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

然而,他并没有出色的战绩,而是因为他对蒋介石的忠诚和撤退能力被重用。石觉的故事引发了一个问题:在军事领域中,忠诚和撤退能力对一个将领的重要性如何评估?请读者朋友们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黄埔军校   蒋介石   舟山   作战   南京   将领   国民党   战绩   出身   部队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