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当不得


01

众所周知,方孝孺是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诛十族的大臣,而他之所以被诛十族是因为不肯为朱棣写继位诏书。

难道不为皇帝写继位诏书问题就这么严重吗?事实上并不严重,因为写继位诏书的只要是朝廷的重臣即可。

但到了朱棣这里却不同,因为他造反打出来的旗号是清君侧。

如果这个清君侧是真的,现如今的他都已经打到南京,将奸臣清除完毕,也该回到北平,但是他却要赖在南京不走。

毕竟所谓的清君侧只不过是造反的遮羞布而已,他的目标原本就是皇位,走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就要有一个合法的理由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而这个合法的理由就是建文一朝所有大臣的臣服。

毕竟你的大臣都已经向我臣服,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封建王朝的士大夫最重的就是名节,无论哪一个朝代,只要一灭亡,一定会有大臣殉国,当时也不例外。

朱棣攻破南京的那一刻,迎接他的大臣仅仅只有不到一百名,而整整有将近五百名的大臣,要么躲在家,要么逃离南京。

“成祖即位,编籍在任诸臣遁去者四百六十三人,俱命削籍。”——《明史纪事本末》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朱棣的支持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而要将这百分之二十提升到百分之一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知道,他面对的可是一群死脑筋的士大夫。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从他们当中挑选出有威望的为自己站台,而这个有威望的就是方孝孺。

要知道,方孝孺不但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还是“读书人的种子”。

就这两层身份,倘若继位诏书从他的手里写出来,足以安定士大夫的心。

但奈何他也是个死脑筋,死活不肯,还不断的以合法性来抨击朱棣。

要知道,当时的朱标有朱允熞、朱允熙、朱允熥三位儿子存活于世,建文帝也有一名叫作朱文圭的儿子存活于世,这个皇位无论怎么轮都轮不到他朱棣的身上。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做了某一件上不了台面的事情,而另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断地当着众人的面拿你的这件事情反复说,你会是什么反应?当然是气急败坏,当时的朱棣也不例外。

这也是为什么他诛方孝孺十族的原因,孰可忍,孰不可忍。

而随着方孝孺的死,合法性这个问题就停止了吗?没有。

既然这一步走不通,那就走其它步,反正反贼这个名号是肯定不能被别人挂在头上的。

02

《明实录》作为明朝的官修史,其主要作用就是新皇帝将旧皇帝的一生记录在里面。

而当时关于朱元璋的《明实录》建文帝已经修过一遍,按道理来说,到了朱棣这一朝,已经不需要再修,但朱棣却将建文一朝修的全部摧毁,由他负责重修。

要知道,修书可是一个繁杂的工作,首先你要收集文献,其次你要将文献的先后顺序整理出来,其次就是编写,再其次就是整合,到最后才能定型。

这一套流程下来,耗费的人力物力将是不计其数。

既然如此,为什么朱棣还要重修呢?因为他要篡改其中的内容。

根据《明实录》里的记载,朱棣的母亲是马皇后,而事实上他的母亲真的是马皇后吗?不是,是硕妃。

要知道,周王是庶子,但他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朱棣的亲兄弟。

“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明史·黄子澄列传》

既然如此,朱棣又怎么可能是嫡子?而《太常寺志》对于明孝陵神位的记载则印证了这种说法: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硕妃,生成祖文皇帝。”

要知道,太常寺这个机构负责的就是皇家宗庙,它的记载可信程度远远大于《明实录》的记载可信程度。

更何况,弘光一朝还有两个人亲自去验证过,这两个人就是大理寺右丞李李,礼部尚书钱益谦。

他们两个人为什么去验证呢?还不是因为《太常寺志》的记载太吓人,以至于他们产生质疑。

所以仗着是大臣的身份在元旦的那一天溜进明孝陵的寝殿,结果发现《太常寺志》的记载既然是真的。

“入视果然,乃信”——《三垣笔记》

朱棣为什么要将他的生母篡改成马皇后呢?还不是因为合法性。

毕竟他要是硕妃所生,那么就说明他不是嫡子,而要是马皇后所生的话,那就说明他是嫡子,以此来证明他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而他篡改《明实录》仅仅只是因为生母问题吗?不,还有其他的问题。

根据《明实录》里的记载,建文帝就是一个无恶不赦的皇帝。

朱元璋去世的当天,他竟然在皇宫里敲锣打鼓的驱邪,还急不可耐的将朱元璋所用过的物品全部拿去烧掉。

而在朱元璋出殡的当天,更是过分,他和他的三弟朱允熥竟然拿着把剑,指着朱元璋的梓宫说:“你不是以前骂我们吗?现在继续骂啊。”

是不是觉得这已经足够毁三观,不,还有更加毁三观的,那就是乱伦,不过这个乱伦的对象可不是人,而是动物。

“御数老妇犹觉不足,更缚母羊、母猪与之交媾。”——《明实录》

最主要的是,朱元璋临终之前曾经试图招朱棣进宫,但是建文帝却在旁一言不发。

这一段记载要表达的明显就是朱元璋在临终之前反悔,要将皇位传给朱棣,但是建文帝却进行谋逆。

不得不说,朱棣是真的会编故事。试想一下,建文帝如果真的是这么一个皇帝,建文一朝的重臣怎么可能个个都愿意追随他而去,甚至有个别的(景清)到后来还试图刺杀朱棣。

朱棣的这种抹黑手法可谓是卑劣到了极点,根本不在乎后人信不信,反正笔在他的手上,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由此可见,他对于合法性是有多么的急不可耐。史书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后人,而对于当时的人,他也有一套针对的办法。

03

建文帝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他那一个朝代的奏折还在档案库里面,倘若这一些奏折公之于众的话,对于朱棣的合法性打击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要知道,当时朝廷的主要议题就是他这个造反的燕王。

而他是怎么做的呢?命令后来主持《永乐大典》修撰工作的解缙,将所有的奏折全部烧毁,当然有三种是例外,这三种分别是财政、农业、国防。

“后成祖出建文时群臣封事千余通,令缙等编阅。事涉兵农钱谷者留之,诸言语干犯及他,一切皆焚毁。”——《明史.王艮传》


朱棣这种烧毁朝廷文件的行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己是朝廷认证的反贼,但却堵不住民间的悠悠众口。

要知道,当时也就只有他一个人强行不认为他是造反,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造反,从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姚广孝的姐姐对姚广孝是什么态度呢?闭门谢客。而姚广孝的朋友对姚广孝是什么态度呢?也是闭门谢客。

而且还特地给他留了一封书信,那就是: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而对于民间的这种情况他是怎么应对的呢?禁止谈论建文一朝的历史以及禁止编写建文一朝的史书,倘若一旦抓到,那就是灭族。

有的人或许会说,天下这么大,我说两句,难不成你还能抓得到我吗?要是在其他的朝代,或许抓不到,但是在永乐一朝抓到的概率是相当的大。

因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大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都存在于永乐一朝。

而锦衣卫、东厂的工作人员是有限的,普遍在六千左右,既然如此,他们是如何了解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呢?买消息。

但凡有任何涉及到皇帝的消息,都可以卖给他们,而他们则进行勘察,一旦属实的话,将会进行抓捕。

可想而知,他们的效率高到什么程度,已经相当于无孔不入。

浙江临海就有一个倒霉的读书人叫作叶惠仲,他曾经参与过《明实录·太祖实录》的编写工作。

而到永乐一朝,他可能是出自于还原事实的原因,专门著作了一本关于靖难之役的书,结果呢?全族被灭。

“永乐元年,坐直书《靖难》事,族诛。 ”——《明史·叶惠仲传》


04

朱棣为了他的合法性可谓是煞费心机,那他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呢?没有。

因为他主要针对的就是关于后世,但是后世人人都知道他造反出身,这也就说明他的隐瞒工作完全没有任何的用处。

而更加离谱的是,别人说他造反也就算了,就连他的子孙后代也说他造反。

要知道,他的庙号原本是太宗,所谓的太宗就是第一位守成之主。

但到后来呢?竟然被嘉靖改为明成祖,直接将他的地位提到朱元璋的那种层次。

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他是反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明史   诏书   皇位   南京   既然如此   大臣   实录   一朝   皇帝   合法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