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坑爹”操作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离世,根据雍正生前制定的秘密立储制度和他亲书的诏书,四阿哥弘历顺利登基继皇帝位,即后来的乾隆皇帝。

青年乾隆

登基后的乾隆对雍正的去世表现得极尽悲痛,不但一度痛哭不止,数日水米不进,还亲自骑马护送雍正的灵柩,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孝子形象。然而时隔不久,乾隆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折,接二连三地发布谕旨,将雍正生前热衷的活动全部取消,将雍正生前严惩的政敌予以平反,将雍正生前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废除。孔子说:“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要知道,传统社会崇尚以孝治天下,然而乾隆才刚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与他父亲对着干,他都做了哪些“坑爹”的事,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雍正皇帝

第一件,八月二十五日,雍正才刚去世三天,乾隆就把雍正生前养在宫中给他炼丹的一众道士赶出了宫。乾隆颁布诏谕说:“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修炼炉火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乾隆说,我父亲闲暇之时,听说江湖上有人会炼丹,于是把张太虚、王定乾这些道士招进圆明园树炉炼丹,只为图一乐。其实,在我父亲心目中,这些术士就如同一群幽灵小丑,就是供他取乐的,因此我父亲从来不曾信过他们说过的任何一句话,也不曾吃过他们炼出来的任何一粒丹药。乾隆此说实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大家不知道雍正怎么死的,乾隆这么一说都知道了,那么,乾隆为何要颁布这样一道谕旨呢?

雍正皇帝

乾隆如此急于公布父亲的死因,其实是因为乾隆对雍正这种从佛从道,离经叛道的行为反感已久。雍正生前从佛从道的行为确实很出格,他曾亲自披上袈裟,在宫中举行法会,冒充大和尚,还曾写过一本叫《拣魔辨异录》的书,与僧人们讨论宗教问题。在雍正的支持下,雍正朝佛教和道教都很兴旺,佛寺和道观都很多。但是从小就受到正统儒学教育的乾隆认为应该“独尊儒术”,因此乾隆继位后还规定,以后谁再想出家,必须要得到朝廷的批准,得到朝廷的度牒,不再是谁想出家就出家,以此来控制和尚和道士数量的增长。这道谕旨的颁布让天下臣民都感到很震惊,没想到新皇帝居然敢跟老皇帝对着干,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头,乾隆的“坑爹”操作一件接着一件。

第二件,雍正朝为人诟病的又一个问题就是好祥瑞。所谓祥瑞就是指奇特的自然现象,比如某地出产了双头的稻米、天上出现了五星连珠、哪里空中出现了一块五彩祥云等等异象。人们说祥瑞的出现预示着上天对统治者的统治很满意,坊间传言说雍正得位不正,雍正拼命大搞祥瑞其实就是在向世人变向为自己开脱,如果自己真的得位不正,上天又怎么会对自己很满意?所以在雍正一朝的十三年间,天下几乎出现了所有祥瑞,什么嘉禾甘露、麒麟凤鸟、黄河清、青云现都频繁出现于大臣们的奏章中。但是天下人可不都是傻子,雍正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反而暴露了他的心虚,于是乾隆继位后颁布诏令说:“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乾隆说他不搞这一套,让各地的官员们不要再向他汇报此类事件了。乾隆的此番操作,无疑是当众狠狠打了父亲一记响亮的耳光。

乾隆皇帝

赶道士,禁祥瑞这些还都是乾隆“坑爹”的小事,更大的事还在后面。雍正十三年十月,即雍正死后不到两个月,乾隆又颁布了一道震动天下的谕旨,谕旨说:“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但其子孙仍为先皇支派,若俱摒弃宗室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者,诸王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翰詹科道各抒己见,确议是奏。”允嗣是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很有能力,当年很有机会继承康熙的皇位,允禟是康熙的第九个儿子,当年曾帮助允嗣争夺皇位。雍正登基后,把允嗣和允禟抓了起来并秘密处死,之后还不解恨,又把他们的子孙开除出了宗籍。乾隆这道谕旨说:“允嗣允禟虽然犯罪被我父亲处死了,但是他们的子孙血管里流的仍是爱新觉罗的血,把他们开除出宗籍让他们混同于普通百姓,这不太合适。当初处理得这么重,其实是直接参与处理此事大臣们使的坏,加的火,并不是我父亲的本意。所以众位王爷大臣,你们开个会,研究一下怎么处理他们,然后把结果呈报给我。”这道谕旨实际上就预示着要给雍正的政敌平反,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因为雍正最被人诟病的就是这件事。在雍正以前,清朝皇室内部虽然也经常闹矛盾,但从来没有像雍正兄弟闹到这个地步的。雍正上台后,老大老二被他囚禁至死,老八老九被他抓起来秘密处死,老三老十老十四也被永远囚禁,被关或被杀的宗室成员更是不计其数。传统社会一直讲究亲亲为大,乾隆认为,这不仅是雍正个人的耻辱,是爱新觉罗的耻辱,甚至是整个大清天下的耻辱。雍正如此手足相残,无论有多少苦衷,都做得太出格,太过分了。乾隆心里很清楚,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对雍正对宗室的处理方式很有意见,对被处理的宗室成员也都十分同情。乾隆继位后,为了理顺人心,于是颁布了这道谕旨。谕旨发下去了后,大臣们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他们研究决定,应该恢复这些人的宗室身份。不久后,允嗣允禟的后人们就恢复了宗室身份,重新享受起王爷的待遇;此外,乾隆还把当年雍正的另一个政敌十四阿哥允禵放了出来,并赏了他一个公爵,给了他一处很大的府第,让他安度晚年。乾隆的这番举措很快为他赢得了皇族内部的人心,那些皇族宗室原本对雍正乾隆这一支的怨恨情绪瞬间烟消云散。

这还没完,不久后乾隆又进行了第三项大的政策调整,他修改了雍正的“奏开垦”政策。原来雍正鼓励各省百姓开荒种地以增加粮食产量,并以各地开荒的亩数来衡量政绩。结果,为了升官发财,各省官员纷纷拼命虚报开荒亩数。比如有的地方本来只开了一千亩,他们却报了一万亩,他们倒是升了官拍拍屁股走人了,可却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罗乱和负担,本来百姓们只开垦了一千亩的土地,却要缴纳一万亩土地的税,这谁能受得了?乾隆在读书当皇子的时候,就听到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所以他即位后立马下诏:“凡造报开垦亩数,务必详加查核,不得丝毫假饰。”要求对各地开垦土地详加核实,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传统政治讲求以孝治天下,新任皇帝为了表明他继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一般都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政治延续。很少有哪位皇帝会像乾隆这样大幅度推翻前任皇帝的政策措施,那么,乾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乾隆皇帝

乾隆这样做,有三个重要原因,第一,乾隆对其父雍正有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乾隆不喜欢他的父亲,他喜欢他的祖父康熙。康熙是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乾隆一见到康熙,就打心眼里亲,而对父亲雍正却没有这种感觉。雍正和他父亲康熙性格截然相反,康熙宽厚仁德,而雍正个性强硬、为人刻薄、心胸狭隘。乾隆一见到父亲雍正,就好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见到贾政似的,只有害怕,毫无亲近之情可言。乾隆觉得,他的祖父康熙,无论是为人还是行政,都是自己的楷模,所以乾隆一上台很多做法都是效仿他的祖父康熙。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乾隆也去了六次;康熙举办过千叟宴,乾隆也举办过;康熙搞过“博学宏词科”,乾隆也搞过。另外,乾隆在六十年的时候主动退位,他说他的年号不敢超过祖父康熙;乾隆还在给自己选择陵址时,选择了祖父埋葬的清东陵,而不是父亲所在的清西陵,死后要跟爷爷长眠在一起,可见祖孙二人感情之深。而乾隆对父亲雍正的感情就很值得怀疑了,乾隆在做皇子时,曾写过四十篇作文,其中有一篇标题叫《宽则得众论》。乾隆皇帝说:“一个好皇帝第一条标准就应该是宽容大度,要“包荒纳垢,宥人细故,成己大德。”乾隆认为,做皇帝要宽仁大度,懂得容忍大臣们的小错误,不能老是急火火的,经常发脾气,否则大臣们不会佩服你。这其实就是在隐晦地批驳雍正的“严苛”,乾隆当然明白自己身为接班人处处要小心谨慎,尤其不能讥讽朝政,但还是忍不住写了这样的文章。说明他对父亲的不满心理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刚一上任就赶紧改变了父亲的很多做法。

康熙皇帝

第二个原因,乾隆特别想成为自古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一位皇帝。乾隆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熟读史书,曾给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搞了一个排行,他认为最成功的只有汉文帝、唐太宗和宋仁宗。汉文帝虽然很贤明,但不善于发现人才,宋仁宗虽然很仁慈,但能力不足,只有唐太宗没太大缺点。乾隆觉得唐太宗,“三代以下行出之贤君。虚心待物,损己益人,爱民从谏,躬行仁义。”乾隆认为唐太宗是秦始皇之后最贤明的皇帝,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造就了“贞观之治”。唐太宗为人行政的特点是开明宽厚,乾隆以唐太宗为榜样,所以他也要这样做。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现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争取人心。争取人心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要让人们都尝到一点儿甜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乾隆对父亲的改革是针对各个阶层的。首先,乾隆把那些受委屈的宗族都放了出来,让他很快赢得了宗室内部的人心;另外,乾隆取消了雍正时期的“罢开垦”制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除此之外,乾隆下面的做法,尤其是他为了拉拢官员采取的措施,如果雍正在天有灵,一定会气吐血。首先,乾隆采取了一项普惠措施,那就是减免税赋。即位之后的乾隆一查账本,发现国库有很多存银,于是颁布诏令,天下老百姓在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欠的所有赋税,都一概免单了。乾隆的这项举措一下子就减轻了底层贫困百姓的生活负担,很快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拥护;另外,乾隆对官员也十分“大方”,他曾说:“从此江南积欠钱粮内,曾经有官侵吏蚀二项,亦著照民欠例宽免。”就是说,还不上钱的赃官们放心吧,你们欠的钱,就照穷人欠的“民欠”办,朕全给你们免啦。更有甚者,没过多久,乾隆更来了个官职大派送,把雍正年间因贪污腐败落马的大小两千多名赃官一口气全都官复原职。乾隆对官员的“宽仁”,也为乾隆后期大清吏治积重难返的后果埋下了祸根,原本在雍正的严厉打压下,几乎绝迹的贪腐现象又死灰复燃了。

晚年乾隆

如果单从孝道的角度看,乾隆登基后大幅度否定和更改父亲的举措确实很不妥,这无疑让死去的雍正很是难堪。但从国家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乾隆的做法又很有道理,正如雍正上台后一改他父亲康熙晚年的宽纵,乾隆上台后也改变了许多他父亲过于严厉的做法。正是由于雍正对其父康熙、乾隆对其父雍正做法的改革,才让清朝中期出现了极盛的局面。而乾隆的儿子嘉庆虽然在乾隆死后马上诛杀了乾隆的宠臣和珅,朝政为之一新,但他没能进一步否定其父亲,还是在很多方面沿袭了父亲的举措,所以清朝迅速走向了衰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雍正   乾隆   谕旨   宗室   人心   祥瑞   大臣   康熙   皇帝   父亲   操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