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染上毒瘾的皇帝,在位48年间只上朝一次

前言

鸦片,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大烟”,它比海洛因、吗啡等毒品的纯度要低,算是毒品的初级品,鸦片在中国的传播与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它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呢?

早在六千多年前,苏美尔人就开始种植罂粟花作为观赏之用。公元1世纪,鸦片传入欧洲大陆,到中世纪时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方。按照中国史书的记载,在唐朝时期,中国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来自阿拉伯人的鸦片,也被称作“阿芙蓉”,其名源于阿拉伯语“Afyun”。

罂粟花

阿拉伯商人善于做生意,尤其擅长广告宣传,将鸦片描述为一种天上有地上无的灵丹妙药,以至于在唐朝人眼中,鸦片成为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能够享用。宋朝人将罂粟制成“鱼饼”、“佛粥”等食物以滋补身体。在明朝之前,鸦片还是一种洋货,中国人还未学会如何从罂粟中提取汁液、制作鸦片的技术。因此,当蒙古人南征印度(那里盛产罂粟)时,鸦片成为将士们争夺的重要战利品。

由于鸦片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还详细记载了鸦片的提炼技术。然而,自制的生鸦片毒性很大,过量食用会有生命危险。因此,鸦片被归类为一种处方药,一般人除非拥有医生开具的处方,否则是不能接触鸦片的。随着罂粟提取技术的成熟,鸦片大量上市,价格也降到了普通人可以接受的水平,导致吸食鸦片的瘾君子人数激增。


全家在一起吸毒

中国历史上最早染上毒瘾的皇帝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位史上最懒散的皇帝在位48年间只上朝一次。因为太子继承人问题,他与朝中大臣发生了争执,心想既然你们都不听我的,那我就罢免上朝,看你们急不急。尽管辞职了,但他还是需要找点事情做,于是开始吸食鸦片,从而走上了不归路。作为皇帝喜欢的东西,鸦片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关注,迅速在全国风靡开来。

也正是因为有皇帝带头,本应该禁止吸食鸦片的明朝政府对此事视而不见,默许了鸦片的贩卖和消费。从万历十七年(1589年)起,鸦片开始被纳入征税商品清单。再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朝廷明文规定,每十斤鸦片征税一钱七分三厘。换句话说,鸦片已经成为合法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之后中国民间形成吸食鸦片的恶习与万历皇帝有着密切的联系。


长期吸毒骨廋如柴

清朝初期,继承了明朝的做法,鸦片被列为进口药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中国每一百斤鸦片要交纳三两白银的税款。据记载,每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鸦片约有两百多箱,这表明吸食鸦片的人还不算多。然而,雍正七年(1729年)之后,鸦片进口量急剧增加,吸食鸦片引发的悲剧频繁发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直到这时,雍正皇帝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颁布第一道禁止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察的谕令,开始进行禁毒行动。

这次禁烟行动力度很大,鸦片贩子、开烟馆的老板以及吸食鸦片者都受到了严厉惩罚。然而,近百年来形成的鸦片瘤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清除掉的。因此,尽管清政府多次下令,但面对如此利润丰厚的行业,官商勾结的情况不可避免,鸦片仍然被走私进入中国。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中国市场流入的鸦片就有一干箱;嘉庆五年(1800年),中国人消费掉的鸦片已经达到了八干箱之多。


鸦片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诱惑,英国商人兴奋异常,他们终于找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秘诀。在18世纪末,每年从印度输往中国的鸦片箱数达到了2000箱;到了19世纪初,增加到4000箱;而1822年则达到了7773箱。短短几十年间,每年从印度流入中国的鸦片已经增至四万箱之多。

自英国将鸦片作为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害,而英国则成为了大财主。正如当时一位美国商人所抱怨的:“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人有足够的钱购买茶叶,还使他们能将美国人运到中国的白银运回英国。”

当清政府意识到鸦片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并下令禁烟时,英国自然不愿意了,因为这无疑断了他们的财路。急于寻找解决办法的英国人,采取了强硬手段,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那扇紧闭的大门。

虎门销烟


结语

鸦片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曲折离奇的章节,既反映了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又揭示了毒品泛滥对国家的严重冲击。我们应警惕毒品危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法律执行,保护人民身心健康。这段历史给我们带来教训,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希望能从错误中吸取智慧,建设美好繁荣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皇帝   明朝   毒瘾   印度   英国   罂粟   中国市场   鸦片   万历   毒品   中国   年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