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0大寿时感慨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跪下说:您还有一个儿子

前言

包拯,这个姓氏在古代已是如雷贯耳。这个名字的主人,不只是一代清官,更是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正义化身。然而,这位正义的化身,也曾是个血肉之身的普通人,经历人世喜怒哀乐,尝遍生命之中酸甜苦辣。

一、少年新婚即遭变故:李氏早逝让青年包拯首尝失去

公元980年,年仅18岁的包拯迎娶李氏为妻。彼时的包拯还只是个满怀理想抱负的书生,而新婚不久,他就尝到了人生的第一份痛——妻子李氏因病早逝,年仅19岁的包拯第一次体会到挚爱之人离世的悲痛。

作为一个思想启蒙尚未完成的少年人,包拯对妻子的感情自然更多的是依恋与向往,而非成熟的知己之爱。然而,伴侣的早逝还是让他作为一个感情敏锐的青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根据村里熟识包拯的老人回忆,新婚之夜,包拯便向好友吹嘘自己娶了个才貌双全的好妻子,笑容满面地描述两人的美好未来。没想到好景不长,才过了没几个月,李氏就染病去世,这对包拯的影响可想而知。

“那孩子整天垂头丧气的,谁劝他都没用。”老人说。

而包拯日后在著作中也曾提到“十九失良室”。可见妻子的早逝给他带来的创伤是终生难忘的。一个人的第一段婚姻,往往会对他日后的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包拯也不例外。李氏的离去,让他更加看清人生的无常与苦难。

二、中年得子喜極而悲:包繶客死他乡留下遗腹子

经历了初婚悲痛的包拯,在25岁时迎娶第二任妻子董氏。董氏温和贤淑,和包拯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满。34岁时,董氏终于给包拯生下了心心念念的儿子,取名包繶。

作为独子,包繶自然倍受父母呵护。在包拯严苛的教导下,包繶也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19岁那年,包繶迎娶了同村崔家的千金崔氏为妻。

婚后不久,包繶便接到任命,需要离家赴任太常寺太祝一职。为了避免妻子劳顿,包繶独自前往赴任,打算待一切就绪后再召妻子前来。

然而,生命与官运向来难料。就在包繶出发前往太常寺的路上,他突然染上伤寒,没能活着抵达任所,就这样疾病夺去了他的生命。时年仅19岁的包繶,就这样客死异乡,不仅没有完成父亲对他的嘱托,也没有看到自己腹中骨肉的降生。

这个噩耗传到家中时,包拯夫妇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作为独子,包繶对二人的意义非同寻常。他不仅承载了包拯对儿子的全部期望和嘱托,也是全家香火的唯一传承。 his的离世,无异于打击包拯的美满人生。

“老包那时候天天闭门不出,脸色阴沉得很。”一位熟悉的邻里说,“所有亲戚朋友来看他,他都不见。”

包拯的这种极度悲痛在当时也引起很多人的议论。一些不那么了解内情的人甚至认为包拯这是在装病来推脱公务。然而,那些清楚包繶对老包意义的人都对老包的丧子之痛表示理解。

也许正是这一刻,包拯终于真正理解了人世的无常。他也终于意识到,官运功名再高,也抵不过子嗣父母之情。

三、孙子夭折悲痛难忘:五年天伦转眼销隠

然而,当包拯正处在极度悲痛之中时,一道好消息让老包燃起了希望——儿媳崔氏为包繶遗下了骨肉。

在包繶客死他乡的那一年,崔氏正怀有身孕。尽管失去了丈夫,但崔氏还是靠着对生命的坚韧意志将包拯的孙子平安产下。

包拯为这个外孙取名包文辅,寄托了满满的希望在他身上。之后五年,包拯和董氏夫人对这个外孙倾注了毕生的爱怜与呵护,生怕这个接力香火的孩子再出什么意外。

而这五年的天伦之乐,也确实带给包拯巨大的慰藉,冲淡了他内心对儿子的思念之情。看着包文辅日渐长大,包拯也感叹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上天对自己还是宽厚的。

然而,就在包文辅五岁那年,又一场悲剧降临——这位承载包拯希望的孙子,也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症中夭折了。

“那时候老包可是痛不欲生啊。”一位亲朋好友说,“他天天抱着孙子的玩具发呆,脸色苍白得厉害,说话声音都是颤抖的。”

此时的包拯,已经五十五岁,正值人生最后追名逐利的时候。而一直以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儿有女,子孙环绕膝下。如今唯一的外孙也去世了,让包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望之中。

四、花甲之年寿宴悲喜交加:儿媳抱来意外之子

在包文辅去世一年后,包拯迎来了人生中的第六个甲子,六十大寿。本是盛大喜庆之日,但对郁郁寡欢的包拯来说,积聚的只有无尽哀思。

六十大寿那天,包家准备了一场热闹的宴会,希望能为老包解闷。然而老包却始终怅怅不乐,脸上难掩悲痛之色。

宴席上,包拯一言不发地持杯默饮。董氏见状,凑过去劝解道:“人生在世,难免遭遇坎坷,我们已经老了,就让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荡了一口酒,长叹一声。他知道,董氏也在劝说自己,但他们都心知肚明,这辈子的子嗣就此断了,日后的余生只能凭一己之力熬过去了。

就在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举动打破了宴会的沉寂——儿媳崔氏突然抱着一个婴儿走了过来,跪在包拯面前,说:“公公,您还有一个儿子,就是儿媳怀中抱着的这个孩子,我一直隐瞒此事,还望公公见谅!”

包拯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崔氏和怀中的婴儿,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这孩子......从哪来的?”包拯颤声问道。

原来,这个婴儿就是包拯的一位侍妾孙氏所生。孙氏因过失被逐出家门后,一直没有告诉包拯自己已经怀孕的事实。

生下孩子后,性格刚烈的孙氏并没有借此讨好包拯,反而将孩子交给了崔氏抚养。崔氏一直隐瞒此事,生怕包拯不相信。直到今天,她见包拯郁郁寡欢,才挑选了适当的时机告知此事。

“啊?这......怎么可能?”包拯难以置信。

“公公,儿媳绝无欺瞒之意。这孩子的母亲正是孙氏,她生下孩子后便把他托付给儿媳。儿媳一直暗中抚养他,就是想等他长大一些,再禀报公公。今天见公公对骨肉之情牵挂如此,儿媳实在难以瞒下去了。”崔氏拜倒在地。

包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孙氏还留有骨肉之情,上天待自己还是宽厚的。如果不是崔氏隐瞒并抚养这个孩子,自己此生恐怕真的就要孤老一人了。

想到这里,老包泪水夺眶而出:“好儿媳,好孙儿!你们都不负我!”

五、秘辛背后:崔氏隐忍两年待时机成熟

崔氏将这个秘密保守了整整两年,才在恰到好处的时机把孩子抱到包拯跟前。两年来,她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据崔氏的亲戚透露,在包文辅去世后的那段时间,崔氏整日哀恸,人憔悴了很多,但还要强打精神照看这个私生子。

“我们都很担心她的身体撑不住,她瘦得就剩一把骨头了。”亲戚说。

然而性格坚韧的崔氏并没有轻言放弃。她坚持给孩子喂奶,日夜养护,生怕一个不慎这孩子也随包文辅而去。

同时,聪明的崔氏也在权衡着什么时候将这个孩子的存在告诉包拯。

“她常常自言自语,说时机还没到,公公现在接受不了这个孩子。”一位了解内情的邻居说。

崔氏看准了包拯六十大寿这一节点。她判断这时老包对骨肉的牵挂之情达到顶点,同时老包也确实需要一个孩子来度过余生。

六十大寿那天,崔氏抱着孩子来到宴会现场,终于向包拯揭示了这个二年的秘密。

六、包拯感激孙氏大义:四年天伦缓解离世之痛

知晓真相后的包拯立刻派人找到孙氏,向她表达了感激之情。

孙氏得到老包的谢意,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她本就是个性格刚烈的女子,不会使用孩子要挟包拯。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骨肉平安,她已心满意足。

而包拯也给这个意外之子取名“包诞”,寄托了“天赐骨肉”的美好含义。

在后来的四年里,包拯把全部的爱注入这个晚年得子身上。经历了太多失去,现在的老包惟有把握住眼前,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了。

虽然,他终究没有熬到包诞成家立业。但这四年的日日相伴,让他活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有骨肉相依的幸福。

结语

人生在世,难免经受悲欢离合。然而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包拯在人生后期遭遇了重重打击,却也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收获了晚年的天伦之乐。

其实,不只是包拯,每一个普通人都难免经历命运的起起落落。我们无法预知天命的安排,更无法掌控生老病死。唯有处变不惊,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风浪中焕发内心的光明。

包拯能在暮年获得意外之子的恩赐,是因为他有善良仁慈的儿媳崔氏,有不计前嫌的侍妾孙氏。如果不是她们的善举,包拯晚年恐怕只有无尽绝望。

人世间最宝贵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爱。爱可以战胜怨恨,可以渡过生命中的风雨,也可以给逝者一个美好的祭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生下   之子   孙子   儿媳妇   大寿   儿孙   儿媳   骨肉   公公   悲痛   感慨   儿子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