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鉴定 颅面复原 他们复现49位无名烈士的容颜

视频加载中...

巍巍太行,英雄吕梁。一群平均预期寿命仅为20.5岁的无名烈士埋葬在这里。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居吕梁山西麓腹地,一条北川河纵贯全境,其河谷为晋西交通的天然走廊。位于方山南村的国际和平医院第七分院旧址便沉睡于北川河谷之中,与之一同长眠于此的,还有49名在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

今年3月,在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的带领下,一支由5名青年教师及11名学生组成的考古队抵达方山南村,对长眠此地的革命烈士进行系统发掘和分子考古鉴定。

缘起:让无名烈士变有名,解码中国革命的胜利密码

故事,始于一场寻亲之旅。

山西忻州的崔玉岐带着《死难烈士家属纪念证》到吕梁市方山南村寻找自己的三叔崔海治烈士墓,由于年代久远,墓地已难寻踪迹。寻亲路上,年近七旬的崔玉岐老先生经历很多波折,一直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对南村烈士墓地进行发掘,并对烈士遗骸进行迁葬保护。

2020年,崔玉岐反映的情况终于受到吕梁市和方山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关注。通过查阅史料、走访村民,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现方山县峪口镇南村一块占地面积约3—4亩的坪垣上,埋葬着国际和平医院第七分院多名因抢救无效牺牲的烈士,崔海治烈士极有可能埋葬在这片烈士墓地中。

为了让烈士魂有所归,2023年1月,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邀请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课题组对方山县南山革命烈士进行系统发掘和分子考古鉴定。

发掘:日复一日坚守现场,“让每一节人骨都完整传递”

2023年3月,南村烈士墓地旁,三棵旱柳已冒出一树新芽,在寒风刺骨中,经过8天的作业,49具烈士遗骨全部重见天日,一同出土的还有包括铜纽扣、子弹、步枪弹、玉印章、搪瓷碗、塑料牙刷、皮带及带扣等在内的90余件器物。

在发掘现场,考古队员们看到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景象:一具遗骨在头骨眼窝上方有个穿透式的弹孔,而从牙齿的磨损痕迹判断,这位烈士年纪尚小;一具遗骨右腿股骨处有平整的切痕,应该是在当时简陋的环境下接受了截肢手术,但最终还是在此不幸离世;还有的烈士墓里挤着两具骸骨,他们的关系是什么,过去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些都还不得而知……

技术:通过科技手段 他们重现了49位无名烈士的容颜

从3月至9月,实验室的成员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完成了DNA数据库建设、体质鉴定、生活状况、面貌复原四项研究工作。

依靠高通量测序技术,科技人员建立南村烈士DNA数据库,对疑似亲属进行DNA鉴定;通过人类骨骼考古的方法,他们全面采集烈士遗骸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特征,鉴定了烈士的性别、年龄及其生前所遭遇的创伤与疾病;通过稳定同位素,他们努力还原烈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通过最前沿的三维扫描、计算机及古DNA技术,他们首次对烈士面貌进行复原,以数字化形式直观展现烈士形象……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发生在2023年7月9日。经过DNA比对,课题组确认方山县烈士墓地M19个体即为崔玉岐的三叔崔海治烈士,经过漫漫的寻亲之旅,崔玉岐和三叔终于迎来了“团圆”。

此次南村烈士墓地出土遗骸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20.5岁,遗骸上有大量与战争相关的创伤,多个个体下肢骨上发现了严重的感染。“在这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们依然能不惧生死,奋勇前进。”文少卿如是感慨。

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经过这场科技考古之旅,课题组对吕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科技手段从这些普通官兵身上获取了鲜活的数据,复原着当时的抗战和生活场景,震撼着课题组每一个师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课题组表示,期待这组展览能让吕梁精神以更鲜活的故事和形式给更多人带去力量,同时,他们也等待寻亲的烈士亲属前来联系,通过口腔拭子采集DNA与国家英烈DNA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动态比对,一旦比对成功,课题组将第一时间联系家属,帮助更多烈士“回家”。

看看新闻记者:唐春源

摄像:李响 吕心泉

编审:王琳琳、邢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和平医院   方山   烈士   吕梁   方山县   鉴定   遗骨   遗骸   墓地   课题组   容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