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居然征收为剿灭自己而设的「辽饷」直到清末,是怎么回事?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

今天才知道原来明朝为了剿灭满洲女真的辽饷居然征收到了清末,辽饷是明朝末期辽东驻军的饷项,由田赋款项筹措而来。当辽东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建立后金并进攻抚顺时,明辽东军饷大幅增加。

明政府为了控制局势,急忙调遣军队前去应战,但是由于自身资金不足,便只能临时增加税收满足军事需要。同时由于这次加饷主要用于稳定辽东地区的局势,所以也便称为辽饷。明政府规定,这次加饷期限一年,总计收税两百余万白银。但是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打破了政府的幻想。明军在面对擅长征战的满族军队时接连败退,朝廷不得不继续投入大量兵力,资金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原先期限一年的税收无法结束,反而要继续加税,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大明万历皇帝

辽饷亦称新饷,新饷的征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主要针对辽东地区的军事需要而设立的。当时,明朝政府为了应对辽东的战事,朝廷计划出兵辽东打击后金政权,但经历了“万历三大征”的财政早已无法支持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遂采取“加派”的方式征收临时性赋税“辽饷”。加征了田赋和税收,即新饷。主要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到四十八年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

新饷的征收期限为一年,总计收税两百余万白银。然而,由于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佳,连番败退,朝廷不得不继续投入大量兵力,资金成为了最严重的问题。因此,原先期限一年的税收无法结束,反而要继续加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大明天启年间辽东局势图

在屡次加税后,辽东的战事仍然没有传来捷报。天启年间,辽东局势不断恶化,许多地区失守。为了增加兵力,朝廷便增加了北京、天津等地的防守力量。随着兵力的增加,军费支出也大幅增长。到了天启元年,朝廷发现田税已经无法再继续加重,便通过各项闲杂税收收揽资金,填补不足。

清军入关后

清朝在入主中原后,继承了明朝的税收制度,包括辽饷和新饷。这些税收的征收主要是为了满足清朝在全国的军事和行政支出。在清朝初期,由于财政需要,新饷的征收继续进行。新饷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富有的地主和商人,因为新饷是临时性的税收,所以它的征收没有固定的标准和依据,主要取决于朝廷财政的需要。

清廷顺治帝

清军入关后,对“辽饷”的缘由了然于心,然而顺治三年,清朝又按每亩九厘的旧例“复征辽饷”,清廷也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

顺治十四年,清廷为避去尴尬和不吉利,将“辽饷”改名称“九厘金”,写进律令,九厘金是是一种按亩计算的田赋附加税,税率为每亩九厘,即0.09石粮食。在征收九厘金时,不同地区的税率有所不同,最高的省份是福建省,税率达到了每亩二分一厘,而最低的省份是陕西省,税率只有每亩八厘。九厘金的征收范围主要是在南方地区,特别是在江南和浙江等省份,因为这些地区的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农业经济发达。

在清朝中后期,九厘金成为了地方官员们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九厘金的征收量通常比较大,因此一些官员们经常滥用职权,强制收取过多的九厘金,给农民造成了过大的负担,这种情况直到清朝末年才得到了缓解。

很显然,清对“辽饷”的弊病认识清楚且深刻,而且征收辽饷“师出无名”,名不正言不顺,然而清廷依然坚持不放弃辽饷,固然因为其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更是因为这项收入从明末收到清初,早已形成了稳固的利益结构和利益链条。

从一项临时性的税收变成固定正赋。从此,辽饷这项用于灭亡清(后金)的税赋一直征收到清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努尔哈赤   清朝   辽东   田赋   明朝   清廷   清末   兵力   朝廷   税收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