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全景中国社会:一位县财政干部眼中的县城现状

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有人说,中国社会是北上广深这样大城市的繁华,它代表着中国进步和发展;也有人认为,中国社会是全国数千个县城组合起来的样子,因为“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才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底色。

也确实,大城市是中国的一面,但代表不了全部的中国社会,因为县城里有着与大城市完全不同的“风光”。

此前,一位县城里的财政干部用一篇长文来描绘了中国县城的现状,这是更大面积的中国,或者也是更加真实的中国。

选择县城,选择另一种人生

有一段时间,是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十分热门,人们激烈地讨论到底是要留在北上广蜗居、赚钱,还是回到县城里,给自己的生活留一条“退路”。

这件事情似乎没有对错,因为选择回到县城里,其实就是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从整体上来说,县城是一个更加安逸的熟人社会,人们在这里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熟人,出门办事也可能遇到一些“七弯八拐”的亲戚。

因而,生活在县城里的人们更加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口碑,因为这几乎代表着自己的全部信息,名声好的人出门办事可能都会方便一些,而到了适婚的年龄,也会有无数“媒婆”上门来“说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县城里口碑好的人生活得将更为顺利。

“名声和口碑”驱使着人们做“应该做的事”,例如考上公务员,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例如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例如不能将父母送入养老院,要亲自照顾父母等等。

有些事情你很难说对错,例如父母的养老问题,县城里通常会有一两所养老院,但很多人即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父母,也不愿意将父母送去。因为这将会被视为“不孝顺”,可能会令自己背上骂名。

但这对父母一定好吗?如果子女没有精力去照顾父母,是否将父母送到有人照顾的地方、时常探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实际上,县城里的年轻人——尤其是经过大城市“洗礼”的年轻人,例如撰写那篇文章的财政干部,认为等到他们老了,肯定会选择住在老年公寓里。

这样,他们就可以和同龄人住在一起相互交流,也可以获得专业医护人员的照顾。

因而,他觉得,现在县城应该围绕老年群体,开发老年市场,政府也应该倡导不同老年群体选择不同养老方式,这样才是一件真正“对的事”。

例如,在县城里体面的工作只有公务员、医生、教师、银行等,即使他们的收入可能并不高,但确实算是捧上“铁饭碗”,有助于提升一个人的名声和口碑,但这真的又是一件的对的事吗?

选择“铁饭碗”,选择的是一种安逸的生活,这同样也是县城安逸氛围的来源。但县城同样需要发展建设,也需要奋斗的氛围。现如今,人才都在涌往大城市,县城里的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那些懂高新技术、经营管理的人才。

县城其实也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例如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优势,县城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县城进行奋斗,做更有前景的特色产业或者是旅游,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县城、让县城热闹起来,又可以促进县城经济的发展进步,这才是一件“对的事”。

县城也在进步和发展

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在发展,县城同样也在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农民们涌入大城市做了“农民工”,同样也涌入县城,当了一个“城里人”,这让县城的版图也不断扩大。

为了承载更多人口,县城的新区也做了功能方面的规划。

例如,有的县城专门划出了工业区,有的县城则专门划出了经济开发区,除此之外,县城新建的住宅区、商业区也有着一定的规划,还配套了绿化设计、夜景设计等等各方面的规划,让县城的新区看起来像是现代化的城市。

不过,县城新区的规划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县城一味追求“高大上”,没有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规划和发展,导致不少县城看起来“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区别。

这位作者觉得,县城确实发展了,但县城似乎也在丢失自己的特色和传统。而实际上,生活在县城的人们,要有发展和打造自己独特的县域文化的理念,因为县城是他们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会生活的地方,这是他们的家乡,他们应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

而随着县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变好,甚至有些方面还能够超越在大城市的生活。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住房,人们在大城市里只能“蜗居”,可在县城里,至少住房条件要优越很多。

一方面,县城里的许多人都拥有自己建造的独院或者是祖上留下来的老宅,不说他们的外观如何美丽,至少在居住面积上就比较宽敞,不像许多人只能在大城市里租下一个房间,摆上家具后连转个身都困难。

另外一方面,县城里的保障性住房也比较富裕,为那些低收入者、没能力在县城买房的家庭提供了一个解决住房难题的选择,消除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而在大城市里,还有许多人在为保障性住房而“排队等待”。

此外,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县城的人们也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减轻了县城里人们的家庭负担,让家长不仅能够送孩子上学,还能送孩子上培训班、兴趣班,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现在,有更多县城里的孩子有机会去往省城或者更远的地方读书、学习,乃至工作、生活,最终依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县城里也能享受到大城市的“快乐”

很多人选择在县城生活,是因为县城里的生活其实已经比较便捷了。在县城里,大多数人们居住的地方距离县城的核心地带——菜场、超市、娱乐场所等等都不会太远,最多步行半个小时即可到达。

不用开车,就不用承担大城市里堵车、停车的烦恼,这也让县城里的空气更加清新,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

但这并不意味着县城里的车就很少,实际上,随着县城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私家车也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家境殷实的家庭夫妻双方还会各有一辆车,既方便日常出行,也方便去省城或者去外地。

或许更加重要的是,随着县城的发展,人们即使生活在县城里,也有机会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快乐”。

县城里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品牌专卖店,原来,人们想要购买“名牌产品”可能要专门去往省城,但是现在在县城里就能买到耐克、李宁等名牌产品,大大方便了县城人民。

而且,县城里也开设了与大城市的大超市十分类似的综合性商超,货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类商品,人们可以享受到大城市“一站式”购物的“快乐”。

尽管有钱人还是“习惯”于去省城购物,甚至可以说去省城购物是某种身份的象征,但随着网络在县城的普及,网购也已经在县城里十分普遍。

曾经在大城市里生活、又回到县城里选择另外一种人生的年轻人会在淘宝、京东等网站购物,也会参加“双十一”“618”等大抢购,甚至他们也是网购化妆品、各大品牌产品的“主力军”。

而那些相对比较贫穷的人或者比较节省的人,则会选择拼多多、淘特等相对“低端”的购物平台,购买一些廉价、实惠的商品。

但不管怎么说,这似乎也是购物的快乐,因为县城里通信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和大城市里的人购买一样的产品,一样享受到“快递到家”的快乐。

与之类似的还有外卖。不管是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县城里,人们总有时候想要“偷懒”,这时候“点外卖”似乎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人们只要在手机上点点,就能吃到想吃的东西,同样是一种快乐。

而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似乎也同样与大城市里的人享受着同样的快乐:广场舞不仅在大城市里流行,在县城里同样十分流行。中老年人总是在饭后聚集在广场上,一边跳舞锻炼身体,一边又进行着社交活动,不管生活在哪里,这种快乐是不会改变的。

当然,县城里的生活同样有不如意的地方。例如,县城里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也无法与大城市一样第一时间享受到最新的潮流;例如,县城里虽然已经能够吃到各地的美食,但选择始终有限。

总的来说,县城同样是多面的,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相信,县城也始终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个县城,都将拥有光明的未来,而这也是中国的光明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县城   全景   大城   省城   市里   中国   大城市   住房   眼中   现状   父母   财政   干部   真实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