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琼封门神,却进不了武庙,入不了百将传,史书:没人待见

前言:

说起大唐名将,每个人都会首先想到李靖和李勣,他们都是开国之名臣,有平定四方的功劳。然后可能是苏定方,有“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战绩。再然后,就该数秦琼了。他虽然没有担任过大军统帅,但以个人勇武见长,深得百姓喜爱。然而,在正史中,秦琼的地位却很尴尬,不受历史学家们的待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秦琼在凌烟阁排名垫底的原因

李世民登基后,曾评定二十四功臣,其中以尉迟恭排名第七,此人明间曾在美良川大败唐军。后来他归降唐朝,拜左武卫大将军,地位远高于秦琼。这主要是因为,尉迟恭参与了秦王府的玄武门之变,立下了大功。而秦琼却没有参与这场叛变,导致失去了李世民的重用。

想想也知道,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不站队,既得不到新主的恩宠,也会被旧主怀疑。李世民若无其事地提拔尉迟恭,置秦琼于不顾,难怪秦琼心中不忿。但转念一想,他苦苦跟随李渊这么多年,对老主莫名其妙地被儿子所杀,自己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个事实,来人来去人,江湖险恶,自己小小的不满又能如何呢?


秦琼心中想:

我跟随老祖李渊这么多年,从征战沙场到朝堂之上,无时无刻不在为他分忧。没想到他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儿子所害,我对此也只能无奈接受。如今那小子登基称帝,我又能奈他何呢?江湖本就险恶,我只求全身而退,保住这条老命要紧。

二、秦琼没有入选武庙的原因

唐朝共有十三位名将入选武庙。其中李靖、李勣无愧武庙第一。郭子仪有再造之功,李孝恭多次率军讨伐黠戛斯、吐谷浑等,也是实至名归。至于秦琼,则虽有勇名,但独当一面的机会不多,难以与前者比肩。


然而,曾有一段时间,秦琼竟也入选了武庙。当时的皇帝赵匡胤认为,白起屠杀降军不仁,遂将其除名。群臣见状,也纷纷弹劾武庙中其他一些将领。于是,赵匡胤下令重新评定,这一次,秦琼得以上榜。

但好景不长,后来宋徽宗重修武庙,又改回了旧有名单,秦琼再次被除名。说实话,以秦琼的能力,还是勉强配得上武庙的。只是,他没有担任过统帅,独立指挥大军,这一点在他的历史地位上打了个折扣。

当得知自己再次被踢出武庙时,秦琼不禁叹息:


争名夺利,荣华富贵,我都看破了。能入选武庙,是我这一生的荣耀。何必再为排名之类的事情费心呢?

三、秦琼没有入选《十七史百将传》的原因

北宋学者编撰的《百将传》,其选将的标准是曾独当一面的指挥才能。以此看来,秦琼仅仅是李世民麾下的猛将,没有独立统帅的资历,不入选也就不稀奇了。

但是,仔细看看《百将传》所收录的其他唐代名将,也有些许蹊跷。李孝恭、裴行俭固然在方面军有指挥经验,但王晙、李光弼等人,其独立指挥之实,也未见得就高人一等啊。

这其中,是否又掺杂了编撰者的一些主观看法?将秦琼排除在外,让他在武勋卓著的名将堂中无名,实在可惜。


秦琼看到《百将传》发行后,不禁感慨:

我虽然没有担任过大将军,但能力比那些人也不见得差。只因编撰者看我不顺眼,才将我排斥在外。算了,与其为这些事纠结,不如痛痛快快地退隐江湖,清闲度日才是正道。

四、秦琼一生事迹考察

秦琼少时跟随隋将来护儿征战,深受赏识。至大业末年,参与讨伐群雄,后投奔李世民。美良川之战中立功,封上柱国。此后拜左武卫大将军,但没有再统领独立军队。


细究秦琼的事迹,他固然勇猛无匹,但始终是担任前锋,受命猎取敌军头目。虽有百发百中的弓箭和百战百胜的战绩,却无独当一面的整体指挥经验。

想来,要评选一名卓越的统帅,仅看个人勇武是不够的。政治手腕、战略谋划,统率和协调全军的才能也十分关键。这一点,秦琼或许还欠缺些。

所以,他虽为百姓所喜爱,却难以在正史评价体系中获得高位,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琼自知没有当上大将军的机会,也就甘心地退隐江湖,过着踏青的生活。

秦琼高兴地说:


当初我也想过一统天下的大业,但既已无缘,倒不如退隐山林,与大自然为友。清闲自在,也是好的。

结语:

讨论历史人物得失,不能仅凭个人印象,而要根据其实际功绩客观评判。秦琼武艺虽高,但正史地位不高,也有其内在历史缘由。我们既要理解英雄个人的不满,也要看到他们在历史潮流中的局限。回顾历史,启迪现实,这就是我们研读历史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武庙   勇武   正史   门神   史书   统帅   大将军   名将   地位   独立   江湖   历史   秦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