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去世后,一夜之间展昭却消失不见,包拯临终对他说了什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包拯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正直清廉的好官,他不畏权贵,公正断案的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

实际上,包拯和他的“团队”因为后世的文化创作,已经更接近于一种文化现象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历史上的包拯虽然确实用他的聪明才智和他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处世风格,处理了不少案件,算得上是一个能臣。

但是在文学作品上,他的很多“高光时刻”其实都是由后人杜撰而来,他身边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甚至他的护卫展昭,在历史上也是“查无此人”

可是,这并不妨碍百姓们对包拯故事的尊崇,因为在封建时代,压迫和剥削处处存在,他们太需要一个青天大老爷能够帮他们澄清玉宇,申冤雪恨了。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去探寻这些故事当中一些耐人寻味的内容。有些细心的人就发现,当包拯去世后,他的忠心护卫展昭也人间蒸发了

那么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呢?这就要从包拯和展昭相遇说起了。

包秀才赶考遇险,展大侠急行救人

却说这包拯,本出生在安徽的一户农家,少年时期就曾立志考取功名,16岁那年,他只身一人赴京赶考,此时的北宋民间其实并不太平,在他赶考的必经之路上,有个金龙寺,这里有很多僧人为非作歹,周围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的展昭正是意气风发,一心想着当一个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大侠。

路过金龙寺附近的酒肆,遇到了来吃饭的包拯,两个人志趣相投,一时间都觉得对方是知己,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二人分别,临别之际约定,下次见面二人都要成就一番功业,不负大丈夫之名。

谁知这包拯再次出发,见天色将晚,看前面有一座寺庙便赶去投宿,正落入歹人圈套,一顿毒打险些要了包拯的命。

此时的展昭刚巧救下了一个准备自尽的僧人,听说了金龙寺恶僧行凶之事,登时怒火中烧,二话不说提着宝剑就直奔金龙寺。

那群僧人哪里是武艺高强的展昭的对手,几个回合就死伤了大半,剩下的也只顾逃命去了,展昭在寺庙中刚好看到奄奄一息的包拯,赶紧把他救下,包拯这才逃过此劫。

庞太师纵子刮民脂,展护卫护主铡恶贼

包拯考取功名之后,曾经向皇帝举荐展昭的才能,皇帝很欣赏展昭,封了他个四品御前带刀侍卫的职位,让他保护包拯断案。

有一年,京西北路的陈州大雨连绵不断,无数良田化作河道。

眼看饥民数量越来越多,朝廷紧急下拨百万石赈灾粮食以保证百姓生存,然而这粮食却都被地方官员私自截留了,一时间民怨沸腾,宋仁宗马上让包拯去陈州彻查此事。

来到陈州地界,包拯立刻发现不对,陈州地界的官员好像串通好了一样,每个人看起来都是清廉的父母官,就是这粮食一点也没有发到灾民手中。

他让展护卫暗中调查,最终揪出了藏在幕后的主使者——当朝国舅庞昱

庞昱可是庞太师的儿子,百姓们一看这再告状的话就要得罪到皇帝的亲家,很多人都打算忍气吞声,包拯虽不怕这庞昱,顶着压力将他捉拿归案,但这庞昱如此猖狂,背后肯定有庞太师撑腰。

果然,正当包拯打算把庞昱明正典刑之时,一道圣旨降下,正是庞太师去找仁宗求情,要把庞昱带回京中审理。

这庞太师在京城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要是真让庞昱回了京,那这混世魔王可就真的管不着了。此时的庞昱也非常嚣张,在包拯面前亮出自己的身份跟各种御赐的宝物,仿佛在说:你包拯展昭也奈何不得我。

就在百姓们纷纷以为这个恶贼就要逍遥法外的时候,包拯命人拿来了龙头铡,这庞昱本是皇亲国戚,只能用龙头铡诛杀。

庞太师(电视剧形象)

展昭得令,一个箭步冲到庞昱跟前,把他的头压在龙头铡下,电光火石之间,庞昱人头落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可是包拯和展昭却也因为这件事得罪了庞太师。

破奇案包拯遇小人,救主公展昭见贤王

在陈州案结束回京的路上,包拯又遇到了皇帝的生母李妃,由此破获了狸猫换太子一案,却也得罪了八贤王的一个儿子赵祥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真宗时期狸猫换太子后,赵祯被八贤王收养,后来真宗无子,八贤王便将本来的太子赵祯送进宫中,是为宋仁宗。

赵祥(电视剧形象)

八贤王本来的儿子赵祥因为恨父亲为何不把自己送进宫享受荣华富贵,加上这桩公案被包拯解决,内心非常郁闷,他买了毒药,加在给皇帝的酒里,皇帝喝后却陷入了昏迷,怎么叫也叫不醒。恰逢金国使者到来,赵祥便唆使公孙策找人假扮皇帝。

等金国使者走后,赵祥反说公孙策找人假扮皇帝,图谋不轨,把公孙策连同包拯也一起关了起来,最后幸亏展昭在外周旋,找到了八贤王,由他出面清洗冤屈,包拯等人才躲过一劫。

遇贤人锦毛鼠投主,见良姻展护卫成婚

展昭被封为御猫之后,以白玉堂为首的“五鼠”对这称号十分不忿,于是他们来到京城,希望逼展昭放弃御猫的身份,毕竟猫专门捉老鼠,但是结果可想而知,没能成功。

展昭和丁月华(电视剧形象)

这五兄弟大闹东京,闯皇宫,闹太府,甚至还曾受到蛊惑,与包拯为敌,不过最后他们也都被包拯的善良中正所感化,投到了包拯门下,成为了包拯的得力助手。

在这之后不久,展昭也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丁月华,她本是富商的女儿,在展昭当县令期间因为比武两个人认识并结缘,订婚不久之后两个人成婚,展昭也把更多的爱倾注进了自己的家庭之中。

包拯去世,展昭为何连夜消失

通过以上四个故事,相信有些读者应该已经可以总结出一些展昭消失的原因了。

首先,展昭跟着包拯走南闯北断案,包拯得罪的人展昭也一样得罪了,加上在一些案件之中,展昭的贡献甚至可能比包拯还大。

这样下去,等包拯去世之后,展昭可能需要面对的是大量的包拯政敌反扑,而展昭作为一介武夫,又怎么斗得过这些官场老手呢?

其次,前文书说过,庞太师在朝中势力过于强大,虽然最后包拯斗倒了庞太师,但是他的许多门生还是在朝中的。

如今包拯即将去世,一定要给展昭留好后路,不然之后展昭的结局怕是不能有善终。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北宋的官僚体系改革一直不彻底,不管是真宗朝,还是仁宗朝,吏治的改革都不成功,文官结党之风屡禁不止。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你不站队,便是敌人。

宋朝百官(影视剧形象)

这就导致了刚直不结党的包拯事实上已经成了朝廷大大小小集团的共同敌人。

此时的包拯,一定不希望自己的贴身护卫被整个朝堂的人所针对,即便皇帝是那么的信任他,但是,他一定不敢相信死后皇帝也会那么信任他,毕竟魏征也在死后被太宗毁了坟墓。

此时的展昭已经成婚了,朝堂上的一切争斗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展昭一人,而是展昭的整个家庭。

为了包拯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展昭不应该拥有一个坏结果,所以《三侠五义》的作者选择了让展昭“消失”。

而且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展昭岁数太大了,因为书中描述的展昭实际上是大包拯三四岁的,包拯去世的时候是六十四岁,那展昭此时应该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了,跟着包拯走南闯北一辈子,也该安享晚年了。

据说,包拯在临终前曾经让家人都出去,只留下展昭一人,包拯紧紧地拉住展昭的手,就像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候那样。

包拯用虚弱的语气说着:“我知道我已经快不行了,我走之后,我希望你能够退隐江湖,从此消失。

“我知道你可能会拒绝,但是你必须考虑清楚,我走之后,你需要面对朝堂上的中伤,甚至是来自民间得不满。”

“为何?”

“因为百姓早就把我们当做公平的化身,当他们找不到我的时候,一定也会去找你,我又怎么忍心看你拖着这副衰老的皮囊奔波呢?”

最后,在包拯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展昭也消失了,就连最后包拯的葬礼他都没有出现。

据说,展昭失踪后,皇帝曾经问过包拯的家人,展昭到底去了哪里,但是一无所获。

也许,展昭正在某座人迹罕至的山中隐居,过着世外隐者的生活,又或者他作为一个须发皆白的大侠,继续去行侠仗义,完成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

当然这些也只是后人根据《三侠五义》这部小说所做出的一种想象,毕竟展昭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也许,像包拯那样,展昭也同样寄托了普通民众对于公平公正的期待,谁不想在自己蒙冤的时候有一个头脑灵活断案如神的高官跟一个武艺高强,看着就很有安全感的“保镖”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真宗   公孙   恶贼   太师   僧人   临终   太子   皇帝   形象   原因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