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亡了一百多年,为何还有人守皇陵,谁来发工资?他们是谁?

前言

长久以来,清朝都饱受争议,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既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也背负着许多历史包袱。然而不可否认,这段近300年的历史,以其独特方式描绘出一个帝国的兴衰轮回。而承载着这一切的,正是清东陵。

一座陵寝,承载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1661年,在顺治帝的主持下,清朝皇室陵寝清东陵的建造正式启动。此后数百年间,这片土地见证了这古老帝国的荣光时刻,也记录下它逐渐走向衰落的足迹。如今,这座陵寝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遗址,而其独特的禁区建筑,仍保留着它曾经的神秘色彩。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这片土地上更吸引人的,是那些守卫陵寝的守陵人。他们与这片土地关系密切,甚至比清朝皇室更加长久。他们见证了这个王朝的全盛,也经历了它的衰微。而今,这些守陵人的身份已转变为文保工作者,但他们骨子里流淌的那份忠心,至今未变。

顺治定都,清东陵由此开建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自此步入末路。原驻守宁达周边的清朝后金军队趁势南下,很快占领了北京。

次年,皇太极之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他认为北京天子既已传位,便应迁都于此,以彰显正统。于是,清朝皇室正式迁入北京的故宫,清朝也就此取代明朝,成为中原的新主人。

当时,顺治帝只有16岁,还是一个少年。但他心中已有了建造清朝陵寝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不仅是标志皇权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天时的应有之义。因此,就在迁都北京的同年,顺治帝选择了河北遵化一带作为清朝陵寝所在。这便是后来被称为“清东陵”的地方。

1661年,顺治帝正式下令开工建造自己的陵墓孝陵。这标志着清东陵的正式建成。根据风水学说,这处陵墓堪称完美。它背靠接连起伏的义和山脉,前望开阔的平原。两侧是礼山和思山,中轴线直通远处的长城和司山。

顺治帝的祖父建州时曾占卜到“有明一统衣冠南渡”的预言,现在一切都成了现实。少年帝王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欣慰与骄傲——他们终于找到了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位置。

康熙时期,清东陵日益完善

1696年,康熙帝登基后,为父亲顺治帝上谥号“孝陵”。4年后,他又为祖父皇太极建造了宽阔简朴的裕陵。至此,清朝两代君主的陵寝修建完成,清东陵的雏形初具。

康熙帝本人并不喜欢追名逐利,但他也意识到陵寝的重要性。1735年,59岁的他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昌陵。按照惯例,这处陵墓也选在了顺治陵的东南方位。

为确保父辈陵寝的安宁,康熙帝对清东陵的警卫工作极为重视。他不仅增加了陵寝守卫人数,还将守陵长官的品级提高了两级,以示尊重。守陵人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每个月,康熙帝都会定期向陵寝供奉金银、锦缎、瓷器以及各色美食佳肴。这些东西无人享用,最后都进入了守陵人的腰包。对于一个原本社会地位低微的下层八旗子弟来说,这样的好日子简直像做梦一样。

乾隆时期,清东陵达到鼎盛

1735年,雍正帝去世,康熙帝四子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此时的乾隆帝才24岁,正值壮年。

他继承了康熙帝的未竟事业,使这个多民族国家走向鼎盛。在他积极治理的几十年间,清朝的国力和领土范围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被称为“乾隆盛世”。

与国家疆域的扩张相应,清东陵在乾隆时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除了乾隆本人的裕陵外,这一时期还建造了孝淑仁皇后、孝和睿皇后等陵寝。规模宏大建筑使整个陵区更加系统化。

乾隆帝继承了康熙帝的作风,每月也会赐予陵寝珍宝和美食。有记载称,孝陵一年接受的太监送来的牺牲就高达几千头。而守陵人也因此衣食无忧,安逸度日。

除了生活优渥,守陵人还获得了世代相传的荣誉。哪怕是出生低微的八旗子弟,一旦成为陵寝守卫,也会为此感到骄傲。这份差事可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清末衰微,守陵人渐遭荒废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预示着清王朝的黄昏降临。到了晚清,国势日衰,清政府的财力也难以为继。清东陵的修缮和警卫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光绪、宣统两朝,再也无力像先辈那样定期赐予珍宝佳肴。清东陵的守卫队伍也因战乱和资金短缺而精简。许多守陵人都离开了岗位,四处打零工谋生。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年仅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明确宣告了这个二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终结。

对守陵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失去了君主,也失去了依靠。朝廷的赡养与荣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他们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有些年长的守陵人选择留在陵区,混吃等死。还有一些选择出去谋生,但在动荡不堪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大都结局悲惨。

盗墓风波与东陵保护

1928年,军阀孙殿英带人炸开了慈禧太后陵寝用炸药盗取文物,这场“东陵大盗”轰动一时。由于守卫无力,许多珍贵文物流失国外,可谓损失惨重。

这场盗墓事件引起了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维护这一历史遗产,政府重新修缮了陵区设施,也请回了一些守陵人继续留守工作,并给予资助。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护工作有了国家资金支持。20世纪80年代,清东陵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工程。

如今的清东陵已经对外开放,成为国家5A级景区。那些原本的守陵人也转变成为文保工作者,继续守护着这些文物古迹。

一代代守望,见证兴衰

如今,我们走进清东陵,会发现这片土地上留存了太多历史痕迹。顺治的策马登场,康乾的鼎盛时期,以及最后的颓废沉寂。这些都是一代代守陵人用生命铭刻下来的。

他们中的许多人出生在最底层,如果不是这份差事,可能一辈子都活在社会边缘。然而守卫陵寝让这些人重新抬起了头,找到了骄傲感。哪怕到了后期困顿时,他们也没有放弃这片土地。

说来讽刺,他们比这些祖宗的骨灰更长久地留在了这里。无论是清朝还是其他朝代,都已经成为历史。而这片土地和守墓人,才是真正的长存。

结语

这也是历史的神奇之处。宫殿可以倾颓,王朝可以更迭,但一些看似渺小的事物和人物,却以自己的方式永续了下来。这也为后人保留了更立体更真实的历史画卷。

如今,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找到一个更清晰的视角。既不盲目吹捧,也不妄自菲薄。我们终将找到一个平衡的位置,去审视和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与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东陵   清朝   乾隆   王朝   陵寝   皇陵   顺治   陵墓   北京   时期   工资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