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上联:“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刘罗锅对出绝妙下联

前言

中国古代社会崇文重文,文人为了夯实诗书礼乐的功底,需要经历漫长的读书写作历练。到了清朝,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这使得各路文人学子更加卯足了劲,孜孜以求。刘墉就是在这种风气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文豪。

刘墉与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颇为相似,两人都以笔耕为生,都在为正义发声时遭遇不白之冤。

刘墉因主张言论自由而被打入“文字狱”,霍桑则因揭露腐败被迫流亡。两人虽历史背景不同,却都是为真理奋斗的知识分子。

刘墉生逢乾隆盛世,世家大族,自小深受汉学熏陶。他继承父业,挣脱恩荫,凭真才实学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服务。一心报效朝廷的他,却因刑狱之灾蒙冤。霍桑生于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从小受基督道德熏陶。他选择文学创作,揭露社会阴暗面,结果被迫离乡背井。两人虽然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终究却都在为真理而奋斗。

一、举子及第,机智回应天子试题

刘墉生于一个功勋卓著的世家,他的高祖刘大櫆是顺治年间的进士,曾官至户部右侍郎;祖父刘墕中并额出身,累官至兵部尚书;父亲刘统勋更是雍正年间的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刘墉从小就读书识字,14岁已初步读完四书五经。他的父亲刘统勋深知读书人要有社会实践,才能成才成大事。因此,他安排刘墉到地方任小官,锻炼行政能力。

25岁那年,刘墉回到京城,准备参加乡试。他潜心备考,终于高中举人。这在当时的世家子弟中已属佼佼者。

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举人还需经过会试和殿试,才有机会进入翰林院供职。刘墉凭借父亲的影响力,获得赐封参加会试的资格。

会试那年,天下英才云集,竞争异常激烈。刘墉深感压力,整日闭门苦读,备考殿试。他深谙时弊,文章遒劲有力,针砭时政,博得考官赞赏。最终,他高居二甲第二名的成绩通过会试。

这年,乾隆皇帝亲自监考殿试。他对刘墉这门荣耀门楣寄予厚望,希望他是个彪炳文坛的俊彦。

殿试那天,各路文人才俊云集紫禁城,盛装参加这场户部侍郎之子的殿试。刘墉穿着朝服,拜见天子。乾隆帝却在见到刘墉本人时大失所望——他竟是一个腰圆背矮的罗锅!

乾隆帝心中对刘墉的才华已生疑虑。他决定出题难倒刘墉,证明这个罗锅无明显长处。于是乾隆帝提出一副对联考题:“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

意思是你刘墉虽有才华,但长相丑陋,恐怕难以担当大任。在场文人无不暗自得意,认为刘墉必然无法对出下联。

没想到,刘墉沉吟片刻,自信地对出下联:“甚为喜,屈弓才能射天狼。”

“甚为喜”表示刘墉对皇帝的关照感激不尽。“屈弓才能射天狼”则喻指己虽不才,但只要付出努力,定能建功立业。

刘墉的机智回答让包括乾隆在内的所有人刮目相看。殿试结束后,刘墉高居一甲第一名及第,进入翰林院供职,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二、主审文字狱,任职升迁步步高

入选翰林院后,刘墉担任编修。他勤勉好学,广泛涉猎中文史学。三年后,以专业知识出众而被派往地方,开始了濠镜的工作。

京城里对刘墉的印象还停留在殿试时机敏聪明的少年。没想到,当他在外任职时,竟变得严苛。

刘墉先后在多个省份任职。他重罪疑罪,将大量士子捕入狱。后世评论家批评他酷爱文字狱,荼毒一方文人。

作为地方长官,刘墉力主严惩本地犯罪分子,让百姓安居乐业。但他处理文字狱案时,却往往过于严厉。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柱楼诗集”案。这起案件的主角是民间学者徐述夔。他没做官,却对现实弊病颇有微词。为避祸,他几乎不与人交往。

徐述夔去世后,他的儿子整理出版了他生前的作品《一柱楼诗集》。这本诗集记载了徐述夔对当今社会的批评。结果引起了地方官员的不满,举报徐述夔“诋毁朝廷”。

时任山东巡抚的刘墉得知此事,立即上奏朝廷。他在奏折中严词批评徐述夔,要求严惩不贷。这场文字狱很快升级,徐家全族老少通通被斩,书籍被烧毁。

刘墉认为自己在此案中表现积极主动,为皇上除害,所以很快得到提拔,升为山西按察使。他继续在新任上严惩犯罪分子,颇受乾隆赞赏。

另一起重大文字狱案件发生在刘墉担任江苏巡抚期间。当时阎大墉因所写私人书稿涉及皇权,被刘墉上奏取缔,最后被斩首。

在地方官任上,刘墉因严打犯罪分子而深受百姓爱戴。但他在文字狱方面的作为,导致很多文人惨遭横祸。

刘墉升任各省要职多年后,57岁才得以升任兵部侍郎,正式入主中央。当年殿试对联的聪明少年,终于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实现了“屈弓射天狼”的抱负。

三、助嘉庆斩和珅,深受皇帝倚重

刘墉入京供职后,渐渐意识到皇帝乾隆已经老去,大权渐渐落在年轻的嘉庆手中。为了在新君手下立足,他决定奉承嘉庆。

1796年乾隆传位给嘉庆后,嘉庆计划清除乾隆时期的腐败问题。刘墉敏锐地抓住时机,极力讨好嘉庆。

他向嘉庆进谏,劝说乾隆应该放手让嘉庆管理政务。又暗中搜集乾隆时期权臣和珅的罪证,上报嘉庆。

嘉庆即位后先是查办了和珅,接着大肃朝堂。刘墉因积极建言献策,受到嘉庆的赏识。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开始主持水利建设。

这时,刘墉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臣。他提出疏导黄河的方法,开辟新的漕运航道,为水利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虽然刘墉晚年清正廉明,但年轻时参与文字狱的罪孽依然难逃。有人私下里讥讽他是“刘罗锅”,暗喻他平庸丑陋的品格。

不过,刘墉在嘉庆心中的地位已牢固。1800年,嘉庆皇帝巡视热河时,临时命刘墉摄政中央。

这项旨意让刘墉深感荣耀。时年已67岁的他,终于实现了青年时“屈弓射天狼”的宏愿,在官场上达到顶峰。

四、结语

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为了大小义,不惜与权贵针锋相对。他们一心报效朝廷,却往往因为正义的言行而遭罪。

刘墉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他继承世家荣耀,凭真才实学高中进士。入仕后,他勤政爱民,但也因揭弊而牵连入文字狱。

晚年的刘墉力排众议,助嘉庆帝肃清朝堂。他一生跨越两个朝代,最终功成名就。虽然有失误,但刘墉那不屈的精神,至今依然值得后人学习。

纵观历史,正义的传承需要每一个时代的志士仁人共同推动。我们应秉持民族大义,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每一项进步都来之不易,需要人们代代相传的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乾隆   翰林院   刘墉   嘉庆   殿试   文字狱   会试   顶梁柱   侍郎   上联   下联   进士   绝妙   文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