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位敌人军官徒步进入解放区,张口说道:我是902号情报员

【改写后的文章】中国东北命运的关键人物:902号情报员1947年10月,在位于辽东半岛的南满解放区外围,几个正在巡逻的解放军战士突然发现了一个浑身是泥的人。他走路跌跌撞撞,一瘸一拐,样子十分狼狈。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身穿的竟然是国民党的校级军官服装!战士们立刻让他举起双手原地不动,他照办后,突然哭了,对着战士们说出了上面那句话。战士们虽然面面相觑,但还是把他带回了连部。

在见到解放军的连长之后,此人非常郑重地说道:“我不是敌人,请帮我向上核实,我是地下党902号情报员。我希望军分区首长能来见我!”连长一听,这已经涉及到隐秘战线了,便立刻开始上报。几天之后,辽东分区军区政委陈云和司令官肖劲光便亲自赶来了。他们握住这个人的手,兴奋地说:“902同志,你终于回来了!”大家相视大笑,其乐融融。那么,这个902号情报员是谁?为何会穿着敌人校官的军服,一身泥水地出现在解放区附近呢?

这个902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一个决定了中国东北命运的人,他真正的名字叫赵炜!赵炜,1919年出生在河北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很小的年纪就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父母不想他一辈子务农,便拼命供他上学。赵炜的天资不错,学习也刻苦,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然而,由于经济原因,他的学习并不连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赵炜一家只得逃难去南方。为了生活和学习,赵炜给人当学徒,靠卖力气挣钱,艰苦地生活着。

到了1939年,他听说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开始招生。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人头地的路,他毅然报名参加考试。凭借聪明才智,赵炜成功考入军校,被分到第十六期十二总队的步科学习。生活的磨砺让赵炜变得更加强壮,他的身材高大,相貌端正。1940年秋,赵炜毕业了。经过一年的学习,他整个人焕然一新。他的身姿挺拔,言谈举止中透着一股军人的利落。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军事知识。他的腰间佩戴着蒋介石亲自赠与的“中正剑”。很快,他就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人才,走上了抗日战场。

赵炜的第一站是第五战区的汤恩伯部下的13军独立团。此时他已经是一名少尉见习官,专门负责训练新兵。在这里,他认识了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包括打响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李宗仁很喜欢这个帅气的小伙子,两人经常谈话,还多次合影。赵炜的优秀表现引起了上级的注意,很快他升为部队中的一位排长。然而,随着抗战的进行,战场进入了胶着状态,赵炜没有机会上战场,也不想这样混日子。于是他私自离开13军,去陕西找一位同学,希望能在那里有所作为。

然而,赵炜的行为被视为“开小差”,无论在哪支队伍中都不会被原谅。他被送回13军途中,遇到了另一位同学朱建国。朱建国热情地接待了赵炜,并将他引荐给地下党。赵炜开始接触地下党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和磨练。他成为地下党的情报员,代号是902。不久,他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走马上任,负责编订东北国民党军的兵力驻地清单、部队名册和作战态势图。这些都是解放军急需的绝密情报。赵炜每天整理这些情报,然后暗记在心,晚上默写下来。

不久,整个东北地区敌人的军事布防情况,都被赵炜掌握。1947年3月初,赵炜联络到地下党,将收集的情报传递给他们。袁泽这位地下党战士负责将情报传递给党中央,并请求调拨一台电台过来。不久后,电台通讯专家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前来帮助赵炜传递情报。他们在沈阳租下一间房,每天在那里发送情报。通过这部电台,我军掌握了敌人的兵力配置清单、部队调动等重要情报,战局开始向有利于我军的方向转变。赵炜的决策和行动为我军取得了重大的战略优势。

有一次,赵炜得知敌东北剿总司令杜聿明命令13军从赤峰调防到沈阳。他意识到13军进攻兰山的行动将是自取灭亡,便起草了一份命令。这份命令伪装成来自高级官员的调令,13军不加核验便全体签字通过。结果,13军在进攻兰山时遭到重创,战役惨败。由此,我军在东北地区夺取了战略主动权。然而,敌人很快发现了这份命令是赵炜起草的,杜聿明被蒋介石召回南京受到严厉批评。赵炜的行动被认为是违背军令的,他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https://www.sohu.com/a/305965045_100162383逃离虎穴:抗日战争中的地下党员赵炜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是一项危险而重要的任务。而在这个背景下,有一位地下党员赵炜,经历了一系列惊险的事件,最终成功逃离了敌人的追捕,成为了革命的英雄。1947年6月,第三次四平战役打响。赵炜和沈秉权等同志通力合作,将敌人的兵力部署全部汇报给了党中央。赵炜甚至亲自前往开原前线收集敌军情报,为我军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持。

战役胜利后,党中央对赵炜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让地下工作中的同志们备受鼓舞。然而,当地下工作风生水起的时候,危险却猛然降临。1947年9月27日,赵炜带着情报前往与沈秉权会面,却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示警暗号消失了,他怀疑沈秉权可能被敌人抓获。在担心和不安中度过了几天之后,赵炜得知沈秉权在监狱中表现得非常勇敢,没有供出他的身份。然而,敌人在沈秉权那里搜到了一张手绘的军事地图,这让赵炜感到巨大的紧张和担忧。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危机,赵炜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他知道如果擅自撤离,会让敌人觉得他有贼心虚,但如果继续留在原地,自己可能会被敌人追查到。为了保护更多的同志,赵炜决定坚守下去,顶住一切困难和危险。日子一天天过去,赵炜始终没有感受到敌人对他的威胁。看来,这次的危机暂时过去了。就在这时,赵炜接到了陈诚的命令,要前往北京汇报情况。但这次任务的背后是更大的危机,他的领路人王石坚被捕,整个北方地下党的情报网络陷入瘫痪。赵炜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可能更加危险,但他仍然决定冒险回到沈阳一探究竟。

赵炜决定选择一条比较隐蔽的路线逃离。他沿着河边走,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泅渡过河。尽管已经是秋天,寒风萧瑟,但赵炜毫不顾忌,只想尽快逃离敌人的追捕。艰难的旅程中,他摔了一跤,全身弄满了泥水。但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他只想尽快到达解放区,结束这段黑暗的日子。最终,赵炜成功逃到了解放军的辽南军区。他摆脱了国民党的追捕,穿上了解放军的军装。新中国建立后,赵炜继续在情报机关工作,直至1981年离休。

离休后,他仍然不肯休息,积极向后辈们讲述革命的故事,传承革命的精神。赵炜的故事是一个勇敢地下党员的写照,他面对危险和困难,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责任。他的故事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的缩影,那个时期的地下党员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那些默默奉献的地下党员,正是他们的无私精神和英勇行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未来。然而,我们也要思考现在的社会,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否还需要地下工作者?

我们是否仍然需要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冒险的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缅怀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过的英雄,同时也为我们自己的时代和责任负起更多的担当。【编辑点评】这篇文章以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员赵炜的故事为线索,通过描述他在地下工作中遭遇的危险和逃离敌人追捕的经历,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坚持。文章结构清晰,情节紧凑,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吸引读者的关注。最后,文章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引导读者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自己的责任进行反思。

整体而言,文章内容饱满,逻辑清晰,具有很好的吸引力和启发性。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在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情报员   抗日战争   党中央   敌人   解放区   我军   军官   国民党   党员   情报   说道   地下   地下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