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被打败,清军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光总督就阵亡四位

前言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弱小的清朝被迫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国力日益衰落。此时,满清统治下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850年,一个叫洪秀全的年轻人在广西建立了拜上帝教。

洪秀全生性聪颖,又好大喜功,自幼便梦想要建功立业。他潜心研读《劝世良言》等书,吸收了一些基督教义与中国儒家思想,自创拜上帝教,立志要“扶清灭洋,拯人革世”。

村民们对这个年轻人并不看好,认为他只是“书读得多,脑子里惹是生非”。洪秀全并不在意这些议论,只专心传教布道。他深知自己必须先聚集力量,方能达成理想。

洪秀全本是个穷秀才,长相并不出众,但却有着过人的口才和魄力。他将自己在县学得来的儒家经典与基督教义巧妙结合,吸引了众多贫苦农民追随。这些农民多已对现实失去信心,渴望一个全新的秩序。

洪秀全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他身着粗布衣服,脚踏草鞋,辛勤耕作,与众人同吃同住。正是这份率真,打动了许多人心。村民们也开始称呼他为“洪先生”,纷纷前来听他布道。

拜上帝教的核心教义就是“天下为公”,主张在世间建立“太平天国”,其中人人平等。这与农民的根本利益不谋而合。在洪秀全的积极宣传下,拜上帝教迅速发展壮大,信徒达数万人。

清廷对此深感威胁,先后派兵镇压。但每每都被洪秀全以计谋化解。这更加坚定了洪秀全建国的决心。他在广西山间秘密集结力量,训练部众。村民都知道,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来临。

势如破竹——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

1851年正月,洪秀全率领部众在广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自封天王。他们提出“天下为公”的口号,很快赢得众多百姓拥戴。清廷派兵镇压,太平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清军,一路高歌猛进。

太平天国军令森严,战斗纪律良好,以“男女平等”等进步思想团结人心。一时间,太平天国如日中天,势不可挡。清廷屡次派出重兵围剿,终因将领腐败无能而全军覆没。

看到此情此景,洪秀全志得意满,终日梦想着登基称帝。他派心腹杨秀清北伐,一路所向披靡。然而洪秀全却不知,暴力压迫所造成的仇恨,终会在无形中积聚,化为滔天巨浪,将太平天国吞没。

1851年那一天,广西金田村的鸡犬不宁。清晨时分,洪秀全率领十万拜上帝教信徒悄然来到县衙门口。“著,给我冲!”洪秀全高举刀旗,太平军群起攻之,终于引爆了这场义和团之乱。

县衙很快被攻占,知县被斩首示众。洪秀全登上高台,向众人宣读《宝训》,正式建国称王。“天父在上,今奉天父之命,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他声色俱厉地说,士气大振的太平军发出雷鸣般的呐喊。

消息传出,朝廷大震。两广总督急忙调兵围剿。然而这些清军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太平军或竖旗待敌,或疾驰突击,大大挫伤了清军的锐气。

太平军的战斗纪律与凝聚力,更是远超清军。将士们视彼此如手足,誓死效忠天王。而清军军纪涣散,内斗不断,终至溃不成军。

一时间,太平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义和团运动迅速席卷多个省份,清廷震惊不已。洪秀全笑言,这不过是天父显灵,助他完成中兴大业。


南京沦陷——太平军建国登基之梦成真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如愿以偿在此建国登基,自称天王。整个中原地区被太平军占领,清廷震惊。陆续派兵前来镇压,仍旧难敌太平军的气势。

此时的洪秀全已沉溺在皇帝梦中,对军队日益懈怠。他整日在宫中享乐,与群臣谈笑风生,丝毫不将清军放在眼里。太平天国的内政日益腐朽,百姓开始怨声载道。洪秀全却仍自命不凡,盲目相信太平天国必将统一四海。

洪秀全入主南京那一刻,悲喜交加。许久,他跪地长叹:“天意昭昭,洪秀全终得圆梦!”自此,他便日夜都在紫禁城中游荡,企图重现昔日明朝盛世。

洪秀全仿照明代礼制,在天王宫中设置六部衙门。他changing着龙袍,与文武百官商讨朝政。洪秀全还下令在城中推行某些进步措施,美其名曰“洗心革面”。

可真正执行起来,却是另一回事。太平天国的政令自上而下,执行官吏往往贪赃枉法。百姓们仍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甚至更甚从前。私下里,人们将洪秀全这套做派唤作“换汤不换药”。

洪秀全自视甚高,不以为然。他整日躺在龙榻上,让众女眷侍奉着上茶倒水,与群臣畅谈修史填词。对军队的操练日渐怠慢,也不将清军放在眼中。

北伐西征——太平军勇猛难掩内乱

1856年,太平天国势力达到鼎盛。杨秀清北伐一路高歌,兵锋直指北京。与此同时,西王萧朝贵西征四川,意图夺取重庆。

然而,此时太平天国内部已出现裂痕。北伐途中,杨秀清与韦昌辉不和,最终造成“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西王萧朝贵也在西征时阵亡。石达开见大势已去,选择退隐江湖。太平天国从此一蹶不振。

1856年春,杨秀清率领30万太平军北伐。他深知,想要太平天国长治久安,就必须打败满清,一鼓作气直捣北京。

太平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了安徽、江苏等地。此时的洪秀全已沉迷享乐,将北伐大任一力托付于杨秀清。杨秀清勇猛过人,军纪严明,一心想献捷报回天王。

然而,在淮河之战中,杨秀清与另一名将领韦昌辉不和,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关键时刻,韦昌辉临阵倒戈,导致淮河防线崩溃。

天京震怒,洪秀全下令将韦昌辉处死。可杨秀清心有不甘,认为这次失败也与洪秀全的懈怠有关。两人积怨越来越深,终于导致“天京事变”的爆发。

西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西王萧朝贵率军西征,一度攻占重庆。可在与湘军血战八百里后,又被赶出四川。1859年,萧朝贵在返程中不幸中伏而亡。

石达开眼见大势已去,悄然离开天京,隐居江湖。太平天国失去了这位猛将,实力大减。北伐、西征都告失败,太平天国从此节节败退。


江南沦陷——无能的两江总督屡战屡败

清廷终于找到机会反攻。1856年,咸丰帝调往汉族名将左宗棠、曾国藩等人,与太平军对战。此时的太平军已是强弩之末,屡战屡败。

新任两江总督何桂清负责镇压太平军,但其溃不成军。苏州、杭州接连沦陷,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逼近上海。此时的何桂清已丧失斗志,甚至在杭州城下临阵脱逃。

1856年,咸丰帝重金礼聘汉族名将左宗棠、曾国藩来平定太平天国。左右宗棠训练有素的湘军很快扭转了战局,连战连捷。

何桂清新上任两江总督,自恃是皇帝引以为傲的心腹,对左宗棠颇有微词。他自负地认为,区区杂牌军,能有什么了不起?于是闭门不出,置军事于不顾。

左宗棠上书何桂清,请求会师围剿太平军。何桂清不予理会,反倒散布左宗棠的谣言,致使清军各路人马难以联合。

无奈之下,左宗棠独自率军深入太平天国腹地。何桂清不仅不增援,还故意留下空虚的防线,方便太平军攻击。

1856年冬,太平军趁虚袭击苏州。何桂清见大势已去,丢下手下逃之夭夭。苏州沦陷后,太平军长驱直入,攻占杭州。

此时,上海濒临陷落。何桂清心知罪责难逃,竟弃城而走,一路奔回天京,企图推卸责任。两江防线全面崩溃,清廷震怒,立即将何桂清革职投狱,随后送京问斩。

走向末路——内讧不断太平天国覆灭

何桂清的失职导致江南全线崩溃,清廷将其革职押解处死。此时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加剧,各路王爷互相猜忌,内讧不断。1864年,天京终于被清军攻陷。次年,清军在广西俘虏了病弱的洪秀全,送往南京处决。

至此,动荡13年的太平天国终告失败。这场运动导致了近7000万人死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内战,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段惨痛记忆。洪秀全的建国梦,就此落幕。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帝狼狈逃亡热河。朝政一度瘫痪,太平天国却未能抓住这一机遇,反而内斗日益加剧。

这时,湘军已占领江宁、安庆等strategic城市,步步逼近天京。天王洪秀全却仍不省人事,整日与妃嫔游乐。诸王见大势已去,趁机攫取权力,互相猜忌。

1861年,忠王李秀成突然带兵夺门,宣布废黜天王,自立为帝。天京内乱持续年余,湘军趁机围攻天京。1864年,在内忧外患下,天京终于沦陷。

此后,太平天国仅剩几个零散的农民起义军。1865年,清军在广西俘获了已经重病在身的洪秀全,解送至南京处决。

洪秀全被押上刑场时,已经是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他身着囚服,脸色蜡黄,目光却仍然坚定,丝毫不见惧色。只是在行刑前,他突然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悲凉与解脱。

“我死后,必返为黄石公,助兴中华!”这是洪秀全的最后一句话。他高呼着口号,任凭官兵将他推上断头台。很快,一个颓然倒下的人头滚落下来,13年的太平天国,至此正式画上句号。

至此,动荡13年的太平天国终告失败。这场运动导致了近7000万人死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内战,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段惨痛记忆。洪秀全的建国梦,就此落幕。

结语

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揭示了清朝统治的腐朽,也启发了后人民主与进步的思想。今人缅怀先烈,汲取历史教训,方能共创美好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太平天国   西王   太平军   总督   天王   湘军   大势已去   清廷   广西   南京   代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