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生智慧(1)



《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生智慧

《长安三万里》讲述的是安史之乱后,太监监军程元振到剑南节度使高适营中问罪,调查高适在平定永王李璘之乱后是否包庇李白。电影以高适向程公公讲述自己与李白相遇、相识的故事为线索,展现盛唐时代高适、李白、杜甫、王维、岑参、孟浩然、崔颢等一代杰出诗人的命运轨迹,展现波澜壮阔的盛唐画卷。

安史之乱中,高适平定永王李璘之乱有功,得到肃宗重用,出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广德元年(763年)二月,升任剑南节度使,全面负责对抗吐蕃的重任。

程公公,大名叫程元振,是高力士倒下之后新崛起的一位唐朝宦官。唐朝皇帝喜欢重用太监,唐玄宗时重用高力士。肃宗上位后,先是重用太监鱼朝恩,后来又重用李辅国、程元振。

高适:“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704年—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渤海高氏虽是高门大族,但高适这一支早已没落。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寓居梁宋一带,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

35岁左右去长安考试,屡试不第。

46岁才应试中第进入官场,可谓大器晚成。但在官场起起伏伏,49岁依然穷苦潦倒。

50岁才经人举荐,得一个县尉的官职,在封丘县里主管治安,很不甘心,三年后弃官。

53岁入哥舒翰幕,人生才开始有转机,此后为唐王朝靖边安邦做出重要的贡献。

高适能文能武,直言敢谏。“安史之乱”时经常为朝廷出谋划策,见识和功业都在李白等一般诗人之上。《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李白:谪仙人—李翰林—流放夜郎

蜀郡商贾子弟李白(701—762),腹有诗才,又自负有经济天下之略,一心想谋取功名,建不世之业。

家道中落的渤海高氏后人高适,性质朴直而亦有复兴家族之志的李白,不期而遇,相互钦慕,都憧憬着在盛世大唐实现远大抱负。李白恃才傲物,在政治上懵懂无知,最终卷入叛乱。

李“谪仙”:漫游天下

开元十二年,24岁的川中商人之子李白,拜别父母,游历远行。

自幼苦读,天赋异禀的他被父亲给予太多期望,在重视出身门第的唐帝国,父亲李克觉得在自己的孩子中李白是家族阶层跃升的希望,自己已经很富了,接下来要的是贵。

早在十五岁时,李白就以“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少年狂气干谒名流,希望被举荐。

自小聪慧过人的李白,由于脑力过剩,学习的可不止四书五经。这么说吧,李白的一位老师叫赵蕤,这个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代表作是《长短经》,又称《反经》。看到这里相信你也该不奇怪李白为什么能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的富二代李白,学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学问后,立下了远大地志向——位列宰辅,青史留名!至于写诗,那只是一点小小的业余爱好,提升名气的小手段,至于一不小心成了“谪仙人”,李白表示挺意外的。

这一年,李白结束了在巴蜀之地的转悠,看样子在老家这边是混不出啥名头了,作为商人之子的他虽然不愁没钱花,但是想进步基本指望不上科举了,“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留给他的上升之路只剩下推荐了,而要想未来路子宽就要刷名望,结权贵,攒粉丝。

《峨眉山月歌》就是李白初出四川时,描写月夜舟中所见之景,表达依恋家乡山水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一趟李白没白跑,在江陵遇到了那个重要的男人——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此时正处于其一生声望的巅峰,贵为帝王之师,他请辞离京,在回浙江天台山的途中路过江陵,李白知道后专程前往拜访。司马承祯诗文飘逸、出口成章,令年轻的李白十分倾慕,便呈上自己的诗作请其指点。宗师本已觉得面前的年轻人器宇轩昂非凡俗之辈,一看诗作更是惊叹不已,当面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自然受宠若惊,告辞后即写就《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这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作。

继续一路向东,李白来到了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就这样一路游历名山大川,一边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大撒币,社牛属性拉满。这一路逛下来他结识了张旭、孟少府、吴筠等“风流雅士”。

在出游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把从家中带出的散金三十余万,全部花光了。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曩昔东游维扬,不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开元十五年,王之涣写下了“白日依山尽”,王昌龄高中科举。

在安陆,李白遇到了“挚爱”的孟浩然。孟浩然大李白12岁,孟浩然对李白的才华非常赞赏,李白对孟浩然更是既尊敬又崇拜。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品酒论诗,切磋技艺。

孟老夫子还很关心李白的个人问题:小白,你要老婆不要?前相国老许家有一闺女不错,你也老大不小了,男孩子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你是要做大事的人,夜总会里的莺莺燕燕不适合你,走,老哥帮你找个媳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也许是受到李白洒脱开朗的性格影响,本来人到中年想一苟到底的孟浩然热血上头。能写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孟夫子自然也有一颗渴求进步的心,只是岁月蹉跎被收敛了,太白星撩动了他的心弦。

第二年,朝廷发布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孟浩然就跑长安去应试。这一年,他认识了王维。王维和李白同龄,时年28岁。孟浩然写过一首杂诗,中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句,王维非常欣赏,击节不已。

王维时任翰林待诏,有一天,王维正跟孟浩然谈诗论道,李隆基前来王维家串门,孟浩然吓得钻到床底下。王维床下有人,不敢隐瞒,一旦被当成刺客就麻烦了,赶紧跟李隆基汇报,李隆基大悦,孟浩然,听说过。赶紧请人家出来来段才艺展示。孟浩然一边跳舞一边吟诵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李隆基一听不高兴了:“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你还是回家种地吧,当官不适合你。

孟浩然欲哭无泪,只好回家。跟王维作诗告别: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王维作诗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吴越等地,一路上游山玩水,拜访名山古刹,吟诗访友,功名之心已经冷淡。此时的孟浩然已经心生退意,打算隐居。《过故人庄》就写的是隐居的快乐生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告别孟浩然之后,李白来到了心心念念地长安,他要在这里挥洒自己的才情,创造属于自己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长安   江陵   盛唐   开元   渤海   司马   安史之乱   李白   故人   诗人   智慧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