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一侦查员将被处决,村民送断头饭时说道:这饭你可要仔细吃


标题:乡村的英雄:一碗断头饭救了共产党侦察兵的性命

导语:

在国共内战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势不两立,淮安县成为国民党的最后堡垒。国民党在各村设立还乡团,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共产党为解放各村,秘密派遣地下工作者,其中李凤岐被派遣至淮安县。但一次任务中,他险些丧命于国民党还乡团手中。然而,一碗断头饭和一个村民吴必荣,却成了他的生命之光,点亮了人性的光辉。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勇气、友情和拯救。


文章正文:

国共内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水火不容,但国共党明显不如共产党,已经陷入穷途末路之势。共产党深得民心,各地的百姓都自发地听从解放军的命令,解放了不少的村落,而淮安县是国民党最后死守的地盘之一。国民党在各个村落里命还乡团严格把守,一旦发现解放军的人,押回去就是严刑拷打,他们宁可错杀一百,不肯放过一个,导致不少无辜的百姓因此丧命。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生怕下一个就是没命的就是自己。


为了尽快解放各个村落,我党决定在这些村落里设立敌工部,选取熟悉地形的当地村民当地下工作者,和我党的游击队里应外合,逐个打破国民党的压制。李凤岐就是我党安插在淮安县的一名地下工作者,组织这次决定要解放淮安县下的一个乡村,就派遣了李凤岐潜入乡里,先行建立敌工部。

李凤岐本以为这次会花费好大一番功夫,可没想到潜入得很顺利。然而,在往回赶的路上,李凤岐总有股不真实的感觉,心里隐隐觉得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果然,李凤岐的预感没错,他还没高兴多久,就发现国民党在村口设立了关卡,还派了一队还乡团的人来把守。

还乡团是国民党组织的农村地主恶霸组织,手里还配有枪支武器,他们仗着国民党在背后撑腰,各种烧杀抢掠,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专门跟共产党作对,我党就有许多人命丧在他们手里。

李凤岐暗暗叫苦,他之前多次在这个村里执行任务,和其中几个还乡团的人还打过照面,难保不会有人认出他来。


但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天色已晚,只要他掩饰一下,还是有机会混过去的,他低着头,装着老实巴交的样子,畏首畏尾地从还乡团的人身边路过。

还乡团的人扫了几眼,也没搭理他,刚走出他们的视线,李凤岐正准备松一口气,其中一个还乡团的成员突然反应了过来,直接对同伴大叫。李凤岐心里怒骂了一句,随即拔腿就跑,想要靠脚力逃出去,但一人怎能敌对方一队的人。

还乡团的人很快就把李凤岐给抓住了,在抓获李凤岐后,天色已经很黑了,乡村的照明条件不好,天一黑就看不清路面。


还乡团的头目就派了个人先去给镇长传递消息,看看情况。就这样,李凤岐被五花大绑,关进了吴必荣家的一所柴房里,其中的头目和几个有话语权的人都在柴房里坐着,一边等回信,一边闲聊着。

“这回抓个共产党的,能领多少赏。”其中一名还乡团的成员问头目。头目说完就开怀大笑,脑子里似乎已经想到了镇长表扬他的场景。

这时前去报信的人回来了,“镇长说先折磨他一晚,看看能不能获取其他解放军的消息,若是没有得到有用的消息,明早就

把他处决了。”


还乡团头目一听,更高兴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钱送到了他的手上,哪有人不怕受刑的。乡里的普通百姓哪有什么惩罚人的器具,找了半天也只找到了个棍子。头目拿起棍子就往李凤岐身上抽,可李凤岐眼睛闭着,谁也不看,棍子一次次落到他身上,他硬是一声不吭,问他共产党的下落,他也是闭口不言。

头目打累了就换下面的人打,可不管怎么打,李凤岐就是坚贞不屈,头目气急,忙活了一天,饭也没吃。


他就等着这个大奖赏,可还真有人不怕疼的,硬是啥消息都没透露。

还乡团的成员见此,也估摸着问不出什么消息来了,只能等明天一早枪毙了扔出去。还乡团的人饿了,也不想对他多管了,只留下两个人看守,看守的人也不把他放在心上,毕竟一个受重伤的人还能跑到哪去。

屋内,李凤岐睁开眼,环顾四周,找着逃跑的路线,这些伤看着很严重,但其实没伤到骨头,疼但是能忍。那群还乡团的地主们养尊处优的,没多大力气。


这时,门外又传来了说话声。

“吴必荣,你来这干嘛?”其中一名守卫看到吴必荣端了一碗饭走了过来,连忙问道。

“两位大哥,我跟这李凤岐同村长大,有点交情,想给他送来一碗断头饭,这人死了还要饿着肚子,怪可怜的。”

两位门卫看了看吴必荣,想反驳又一时语塞,神色依然谨慎。

“两位大哥辛苦了一天了,别人都在前面吃饭,就留下你们在这饿肚子,我在锅里专门给你们卧了两个鸡蛋,别人都不知道,一会你们悄悄吃了。”


两位门卫听到这话,顿时放松了神情,看了看吴必荣手里的饭,普普通通的,没发现什么问题后,他们就摆了摆手,示意吴必荣进去。但仍然没放松警惕,门也不关,就在门口看着吴必荣给他送饭。

吴必荣进去后,就看着李凤岐垂头丧气地被捆坐在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什么,连他进来也没发现,他走上前,把手里的饭端到他的面前。

“兄弟,吃了这碗断头饭,你就好好上路吧。”

李凤岐回过神,听了这句话心里更是难过,他没有去接那碗饭,神情沮丧地说:“我不想吃,没心情。”


吴必荣拍了拍他的手,把饭放到旁边的桌子上,“兄弟,这碗饭你必须吃,还要仔细吃。”

吴必荣背对门,用眼神看了看李凤岐又看了看碗,意有所指。

李凤岐一愣,随即明白了言外之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说道:“吴哥,谢谢你还能记得我,没想到我李凤岐还能做个饱死鬼。”

吴必荣见他明白自己的意思后,也不多停留,起身就往外走。两位门卫见吴必荣走后,往里扫了一眼,见没什么可疑点,就把门关上,还上了锁。


随后两人就直奔厨房吃饭,生怕晚一步,那两个鸡蛋就被别人抢走了。

成功逃脱屋内,李凤岐在确定两人走后,他

一点一点地挪到了桌子旁。用嘴咬住碗,往旁边一挪,果然,碗下面藏着一枚刀片。吴必荣很聪明,他知道如果把刀片放在饭里,要是两位门卫一检查,就露馅了。放在碗底,可以随时拿走藏在身上,两位门卫肯定不会怀疑到他的身上去。

他用嘴小心翼翼地把刀片放到手能够到的地方,然后再用手去拿刀片,成功地把绳子给割断。


割断绳子后,他谨慎地把刀片和绳子收好,然后思索逃出的方法。门被锁了,他一旦强势破门而出,会引起很大的动静,只能另想别的办法,他又把目光放向窗户。

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只会在居住的屋里给窗户安上玻璃,像这种柴房,窗户只有几根木棍支撑着,时间一长,这木棍就极易腐朽,手一掰就断了。李凤岐悄声走到窗户旁,用力一掰,果然棍子就掉了下来,声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见此,李凤岐连忙把剩余的木棍掰断,翻身一跃,就跳了出去。


而窗户外就是围墙,不算太高,对李凤岐来说,游刃有余,李凤岐又是翻身一跃,直接跳了出去,没惊动任何人。

他刚跳出去才跑出几步远,就听见两位门卫在大叫:“李凤岐跑了,快去报告。”

两名守卫慌忙跑去给还在吃饭的头目报信。还乡团的头目听到后,站起身,连饭也不吃了,抓起旁边的枪就要去抓李凤岐。这时天色已晚,淮安多平原,没什么藏身之地,头目自信李凤岐跑不了多远。

“农村就这么大点地,就这会时间,李凤岐他能逃哪去,挨家挨户搜,猪棚牛棚也不放过。”


好不容易才抓个人,没想到让人给跑了,还乡团的头目气急,直接吩咐手下的人挨家挨户地去搜查。此时的李凤岐确实没跑出多远,而且他身上又有伤,翻个围墙还行,跑步却跑不快。还乡团的人手里都有枪,要是拿枪扫射,他便性命不保。

他看到旁边不远处的乱葬岗,灵机一动,连忙匍匐到了乱葬岗里,这里黑灯瞎火的,阴风阵阵,能很好地掩饰他的身形。乱葬岗里尸体很多,大都是还乡团杀害的无辜百姓和共产党们。


还乡团杀了他们又不想费劲埋,就丢到了这里,慢慢就形成了乱葬岗,没人敢来这里走动。越是农村这种偏僻落后的地方,越是封建迷信,信奉鬼神之说,还乡团的人也不例外。他们虽然敢杀活人,但极其惜命,怕死人来索命,所以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凤岐大晚上敢躲到乱葬岗里。

还乡团的人搜遍了整个农村的家家户户,都没看见李凤岐的影子。乱葬岗他们不敢去,拿手电筒随便扫了几下,看见一堆堆尸体就连忙挪开,生怕看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搜查到了天蒙蒙亮时,依然没有什么收获,还乡团的人困急了,只得收工返回镇里。

李凤岐硬是在死人堆里趴了一个晚上没敢睡,还乡团的人拿手电筒好几次照到他的身上,他趴着一动不敢动,紧张得心脏直跳。还好没人敢过来查看,李凤岐确定还乡团的人走后,他才悄悄地爬起来。

短短一夜,李凤岐胆战心惊地两次死里逃生,他向组织报告自己的处境,并要求暂时撤离,

组织派人前来接应,最终李凤岐平安脱险,完成了这次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断头   还乡团   淮安   乱葬岗   我党   解放前   门卫   头目   刀片   国民党   共产党   村民   仔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