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岁的“听风者”,真实故事比电影更热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还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在胡正先的一生中,他一直坚守着“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这个坚定的信仰伴随着他的脚步,将他引向了一段非凡的人生之旅。这是一个关于胡正先的故事,一位第一代红色“听风者”的故事。


胡正先,1918年出生,10岁时就秘密加入了共青团。1930年,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年仅14岁的他离开了家乡安徽六安,跟随红军踏上了革命之路。他坚信,“跟着红军走,就会有出路!”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跟随红军三过草地,两爬雪山,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万里长征路。在这一段路上,他不仅在战斗中死里逃生,还开始了学习认字的旅程。胡正先回忆道:“我前面的人背后贴三个字,今天认三个,明天认三个……一路走下来大概认识了三四百字。”这些字的认识成为了他学习无线电技术的基础。


尽管在那个时候,他们的无线电培训班只有一个了解无线电知识的高中生做教员,且设备匮乏,但他们仍然在行军作战的同时,学习了无线电技术。胡正先回忆说:“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我们用一个小风琴练摩斯密码。训练班有七八个人,人家都毕业了,我脑子笨一些,没有毕业。训练班的指导员让我跟着下一期学,人家学一期,我学了两期。”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胡正先终于从培训班毕业。从此,无线电台成了他的“武器”,陪伴他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正先被调到延安中央军委三局,负责保障党中央和军委与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工作。然而,一个月后,他被调到了军委二局,负责敌军情报侦察工作。对于这个调动,胡正先当初并不愿意接受,但最终他接受了党的分配。他在办公桌上写下了“铁板上钉钉子”,表示自己将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不同于三局的对内联络工作,二局需要随时与敌人的电波交锋,这对报务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正先回忆:“上面给一个任务,叫你听一个人的情况。有时候怎么找都不知道,什么声音也不知道,用什么机器、波长也不知道。一两个小时找不到,就24小时在这找,找到为止。”


即使找到了目标电台的频率,要边听边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胡正先解释道:“有时候有干扰,所以敌人电台的声音很小,地上掉一根针都影响我们的工作。”在极端条件下,胡正先需要和战友们同时收听抄写,然后一起整理。后来,他们开始用录音机录下电波反复播放,而胡正先也开始研究敌人不同发报员的发报手法和规律,仅凭发报手法就能判断出敌人发报员的所属单位。


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和机敏的反应,胡正先很快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听风者”,并当上了业务组长。1950年3月,他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指挥两个军,对海南岛国民党守军实施渡海登岛作战。胡正先作为二局的总指挥,带领40部电台和300名专业干部,负责侦听敌军电报。在他的指挥下,二局提供的情报使我军指挥部始终掌握全局战况,敌军的即时动态也全部被我方掌控。1950年5月1日,解放军占领北黎和八所,海南岛全境解放。胡正先和他带领的“听风者”们因此功勋被记了头功。


驰骋沙场半辈子,胡正先将青春献给了他热爱的“听风”工作。而在工作之外,他也有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胡老和他的夫人相濡以沫70多年,他们曾是同事,后来成为了夫妻。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如人意,老伴去世后,胡老将房间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怀念着往日的时光,也留存着对爱妻的思念。


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这是胡正先的座右铭。他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他深知,“为革命、为事业,不能停下。”胡正先的故事是一段不朽的传奇,他在电波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忠诚与坚守的信仰。这是一位红色英雄的故事,一个用行动书写的传奇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海南岛   培训班   故事   训练班   敌军   电波   红军   无线电   热血   敌人   真实   工作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