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熟悉的典故里的人物!并非我们所知的那样

有句话叫“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些时候你所知道的并不是真实的,一些名留青史的人物却与历史书上记载的截然相反,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那些颠覆你三观的历史人物。


1、凿壁偷光的匡衡

说起匡衡,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穷,没钱读书,他只好借书来读。等到匡衡长大时,他白天下地干活,没有过多的时间读书,到了晚上因为家里穷没钱,点不起油灯,也没有办法读书。后来他发现隔壁邻居家的灯光从墙里透过来,于是匡衡灵机一动,把那面墙壁抠出来一个小洞以便透过更多的光亮,这样晚上他就可以读书了。



就这样,匡衡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对《诗经》理解很深,当时身为太子的汉元帝也非常赏识他,等到汉元帝继位后,匡衡被任命为郎中。看到这里,似乎也没感觉到匡衡是一个令我们感到颠覆三观的人。

可是后来匡衡的所作所为,与年少时期的勤奋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凭借汉元帝的赏识,匡衡一步步做到了丞相之职,此外他还被封为乐安侯,封地有31万亩。然而如此强大的权势和富足的生活,匡衡还不满足,他不但强取豪夺了临淮郡民田四万亩,还指使部下贪盗国家财物,因为背后有汉元帝的宠爱,也就没人敢惹他了。

汉元帝去世后,匡衡以贪污罪被弹劾,汉成帝将他贬为庶民,没几年,匡衡就在家乡病死了。这样的匡衡还是您一直以来认识的匡衡吗?


2、造纸的蔡伦

提起蔡伦,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造纸术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其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四大发明。

蔡伦曾经主管监造宫中的各种器物,他经过反复的试验,造出来轻薄柔韧,价格低廉的纸张,并将造纸的方法写成走账呈送给皇帝,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时人们把蔡伦改进的这种纸称为“蔡侯纸”。蔡伦也因造纸术名留青史了。


然而蔡伦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蔡伦15岁时就入宫成了太监,当时年幼,对于宫中的尔虞我诈自然还不太熟悉。但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给自己找一个稳固的靠山,为此他成了窦太后身边的红人,并协助窦太后实施罪孽。

蔡伦奉窦太后的命令监视宋贵人,后来更是设计陷害宋贵人,后来又陷害宋贵人之子刘庆,致使本该成为太子的刘庆被贬。

公元121年,安帝亲政后,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法官名)那里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被废除(收回)


3、写《悯农》的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小学语文课本学的《悯农》,想必大家都会背。单论这首诗,我们大家想到的应该都是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一个知民间疾苦的人。然而事实又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李绅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27岁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仕途。贞元十四年(798年),李绅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遇到了吕温,做了《悯农二首》,受到吕温的赏识。


进士及第后,李绅先后担任过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随着职位的晋升,李绅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花天酒地,贪图享乐的腐败分子。据传,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李绅除了生活奢侈以外,他为官酷暴、滥施淫威,他治下的百姓终日惶惶不安,纷纷渡江淮而逃难。

与李绅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曾应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李绅安排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艺双绝,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李绅的所作所为被定性为酷吏,按照唐朝的规定,即使死后也要被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4、让梨的孔融

孔融让梨是我们自小就学到的典故,说的是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语句。


长大后的孔融,也在地方和朝廷历任多职,他先后担任过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将作大匠,太中大夫等职。他的文才也非常好,是“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

孔融有恃才傲物的能力,他早就看出了曹操的奸雄诡诈,因此很是不鸟曹操,因此言谈之中常常触犯曹操。孔融后来更是提出了一个另类的观点:父亲对孩子是没有爱的,那是情欲勃发时的一个产物而已。母亲对孩子,就好比是瓦罐里装的东西,东西拿出来了,跟瓦罐就没啥关系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让手下罗织孔融的罪名,以不孝之罪借机将他满门处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建安   凿壁偷光   造纸术   节度使   封地   瓦罐   刺史   进士   太后   典故   贵人   所知   熟悉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