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运河而兴的杭州城

因运河而兴的杭州城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城市,历史上曾两度为都,因西湖而闻名,因运河而兴盛。


杭州西湖 图片源自网络


杭州之名开始于隋代,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废钱唐郡,建置杭州,杭州之名从此出现。


也是在隋代,大运河实现了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贯通。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开凿了通济渠,在原有运河基础上,疏浚、拓宽了江南运河。五年后,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杭州的大运河终于竣工通航,全长四千多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为沿岸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运河的南北贯通,极大程度上助力了杭州城的兴旺。《隋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当时的杭州“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到了唐初,杭州人口已超过十万,运河和钱塘江上的交通之盛,市内的商铺之多,俨然成为大都会的气派。


五代十国时期,杭州临安县人钱镠在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建立吴越国,杭州第一次成为国都。钱镠坚持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修理海塘,发展经济,使吴越国成为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杭州第二次成为国都是在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高宗赵构定杭州为南宋的行都,持续了一百五十年之久。在南宋的皇城内,有一条南北流向的河道,是杭州城最长的人工河,人们称其为盐桥运河。此外,还有一条市河,与盐桥运河沟通,向北直接与江南运河及整个太湖的河湖网相连,向南可达钱塘江。运河的码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从镇江到杭州八百里长的江南运河成为南宋政权的生命线,舟行如梭,不分昼夜。城市的繁荣使手工业日趋发达,造船、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酒、食品等,都建立了大规模的作坊,吸引了大批商贾往来,舟车贩运,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商业繁荣。《梦粱录》描绘说,从西湖东望,但见“居民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巷陌壅塞”,可见当时杭州城之繁华。


南宋皇城图 图片源自网络


到了元代,政治中心北移,但为了解决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朝廷在隋代运河基础上又开凿了济州、会通、通惠等人工河,连通北京至杭州的同时,避免绕道洛阳,把运河改成直线,千百条漕船由江南直接驶达北京积水潭。


明代朱棣定都北京后,依然改变不了南粮北调的状况,那时的官员们认为漕运攸关国家命脉,于是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重修山东境内会通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罢海运和陆运,专营河运。


大江东去,运河南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杭州重新焕发无限生机,江南运河也成为大运河上最为繁忙的黄金水道。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运河的功能比起古代稍显逊色,而“功能运河”的消退也意味着“文化运河”的出场。2022年,杭州市规划局编制完成《京杭运河杭州段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以运河沟通钱塘江的三堡船闸为起点,到余杭塘西运河杭州段最北段,建立各具特色的运河新景观,让传承了几千年的运河历史文化气脉继续弘扬。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文案丨陈帅

责编丨邓婉颖

美术设计丨杨桦

校对丨陈帅

参考文献丨《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收听更多夜读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夜读获取更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杭州   运河   钱塘江   皇城   隋代   西湖   江南   南宋   北京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