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语言是一门艺术!邬思道的“语言艺术”,救了自己一命

前言

1722年秋,康熙驾崩,四阿哥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历经艰辛,雍正终于稳稳坐上了大统。然而刚刚赢得帝位,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因为,有一个人的存在,让他心存芥蒂——这个人,就是邬思道。


一、朝堂风雨,帝王心计

邬思道与康熙年少相识,一手扶持胤禛登基。他稳住局面,功不可没。但同时,他也深谙权谋,心思极其难测。

雍正登基之初,朝局动荡,自己的地位并未稳固。而邬思道不同,他不仅深得康熙宠信,还结交朝中大员,别的皇子也都对他有所忌惮。保全邬思道,势必让他坐大,对自己极为不利;除去邬思道,又有失仁义,将招致非议。

雍正为此颇为纠结。他明白,邬思道的存在,就像心口的一根刺,若不除去,终其一生都难安稳。


然而康熙刚驾崩,邬思道又有扶持之功,如今就除之,势必遭人非议。雍正左思右想,觉得目前除掉邬思道还不太现实。

但是他也明白,邬思道确实威胁自己的地位,早晚要除掉。于是他决定要步步为营,慢慢排除邬思道的势力。

这一次返京,他便下定决心,要试探邬思道的态度,看他对自己是否忠心。於是他装作孝顺,前来潜邸住一宿。其实,正是为了趁机探明邬思道的虚实。


他想先通过这次会面,看看邬思道对自己抱有何种态度。如果邬思道还忠于自己,暂时可以继续利用;如果已有异心,就必须及早处置,免除后患。

二、化险为夷,邬思道登场

“邬思道何在?”雍正一进门便问。

邬思道立即前来谒见。他猜到,雍正此番返回,必是对自己起了疑心。

“皇上。”他郑重其事改口,以示恭顺。还特意换上了朝服,表现出对雍正的尊崇。


雍正心中一凛,明白邬思道已看出自己的意图。他随口找了个借口,说是孝顺父皇回来住一晚。

两人寒暄片刻,雍正便提起邬思道指挥胤祥调兵之事,语气有些不满:“你的名分,朕慢慢安排!”

邬思道心中暗叹,雍正果然已经起了疑心。他必须表态压制雍正的怀疑,才能化解危机。

“臣根本就不是为官之人。”邬思道恭恭敬敬回应,“历朝规定,瘸子不得入仕。臣入朝只会有损圣德。”


他接着提到,自己已经是康熙朝的罪人,如今重用,势必招致非议。

“况且,臣的智谋已用尽。皇上行圣明之道,臣安能再有建树?”

一番话,将形象风评、朝规国法都利用了个遍。邬思道虽然口口声声自谦,实则把雍正逼到了死角——要杀邬思道,就意味着违背祖训,有损圣德。

邬思道的谦逊背后是无限警告。他利用朝规国法,将雍正逼到无法杀他的境地。表面上谦虚,实则威胁雍正,如果不留自己于朝,就是违背祖宗训诫,有损皇上圣德。


雍正明白,邬思道的谦逊自居,几乎等同于在说“你一个瘸子都杀了,岂不是昭然有违祖训”。

邬思道一番话,已经将自己提升到了道德制高点,只要雍正对自己出手,就势必会激怒朝野舆论,被扣上违背祖训的帽子。

如此看来,邬思道实则心思极深,语言之中暗藏杀机。他利用祖制国法,将雍正逼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这一手官场套路,雍正再清楚不过。


三、藏锋露尾,雍正喟然

邬思道的谦逊背后是无限警告。这通官场套路,雍正再清楚不过。

他意识到,邬思道不仅语言犀利,其心思更是深沉。要除之于朝堂之外,并不容易。

邬思道已经将朝规国法利用了个遍,这一步雍正难以跨过。他有些懊恼,自己刚继位,权力尚未稳固,就遇到邬思道这样难缠的角色,实在倒霉。


“你比朕幸运呐!”他不禁感慨。邬思道可以耍些手段,而自己必须坦坦荡荡,真不公平。

雍正明白,此番已经难以下杀手。他改口道:

“你总要有个去处。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你想怎么隐?”

话里有话,意思是邬思道必须退出朝堂,自己才放心。邬思道会如何应对?隐于乡野,还是留在京城暗中活动?

雍正心中暗想,邬思道若选择隐于野,自己便可放手对付;若留在京中,则难掌控,未来可能对自己不利。

“臣想半隐。”邬思道毫不犹豫回应。他巧妙选择了第三条路——既能在京城谋生,又不会引人非议。


“臣若全隐了,万一皇上想念起臣来,却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呐?”他接着说道,既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也让雍正放心能随时掌控自己的行踪。

助纣为虐!邬思道将雍正的弱点一语中的,语带嘲讽。

雍正明白,邬思道不仅语出惊人,其谋略更加深沉难测。想要拿下他,必然付出巨大代价。

“就依你吧!”他只得作罢,任由邬思道达成心愿。


结语

就这样,邬思道化险为夷,只通过一番谈话,便逼退了雍正的杀机,保住了小命。

邬思道之死,原以为是心计和权力的较量,谁知最后竟化为语言的胜利。

他化险为夷的手段,对后世极具启发——只要掌握语言的艺术,谁还能将你怎样?

邬思道让我们看到,语言的艺术化,往往比权谋更具威力。具备语言娴熟运用的人,往往能驾驭局面,而纯粹依靠权力的人,则难以始终得心应手。


雍正与邬思道的较量,便是这一点的最好证明。

邬思道手无缚鸡之力,仅凭一番谈话,就将拥有天下大权的雍正皇帝逼到无法对他下杀手的地步。

这充分说明,语言的艺术若运用自如,往往胜过权力的威逼。邬思道让后人看到,语言可以成为一种权力,甚至比实际的权力更加厉害。

假若当日邬思道稍有疏忽,语言没有运用到位,雍正必然会置他于死地。

正是邬思道的语言策略,化解了这一次的生死危机,让我们看到了语言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雍正   语言   王朝   京城   化险为夷   谦逊   非议   国法   皇上   康熙   权力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