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处决她们的方式让人不齿

前言:

唐代,是一个文治武功并重的盛世,也是一个贫富悬殊、内忧外患频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叫黄巢的年轻人,他曾抱着对科举和仕途的憧憬考试,却屡次失利。

一次次失败让他对这个腐朽的王朝彻底绝望,于是回到家乡,投身于家族生意。就在这时,一场农民大起义席卷全国,黄巢也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领导农民,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

一、三元及第是黄巢的梦,却在科场屡屡失意

公元9世纪中叶,唐宣宗在位,这是唐代盛世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官场腐败和民变频发的动荡时期。

这个时代有许多士子抱着仕途出仕的理想涌向长安,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黄巢就是其中一个梦想仕途的年轻人。

黄巢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祖籍河南郏县,后迁居曹州冤句(今山东冤句)。家族世代经商,开设“黄氏盐铺”,在曹谿盐区经营盐业,是个富裕家庭。

黄巢从小家教良好,涵养深厚,又颇有文才,孜孜以求的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做一个彰显才华的文士。他几次赴长安应试,都无功而返,深感挫折。

大中十一年(857年),黄巢仅仅16岁,首次赴长安应乡试,文章没能通过首轮筛选。次年,他又来到长安,这次勉强进入了第二轮考试,但最终还是没有取得举人的功名。

19岁那年,黄巢再次来到长安投考。这一次他全力以赴,题目他都会,文笔也未尽如人意。放榜那天,他怀着忐忑和期待来到榜前张望,却再次没找到自己的名字。

三次失意的挫折,让黄巢对科举之路充满了怀疑。还要继续这场怎样的折磨?他在长安城内徘徊,百感交集。

这座他向往已久的都城,此刻在黄巢眼中却失去了光彩。宽阔的街道两旁林立着高大的官府建筑,代表着朝廷的权势与富贵。而那些游手好闲的权贵子弟,就像这些楼阁一样,高不可攀。

他们有些是世代功名,有些是靠捐纳巨资得官,在仕途上不费吹灰之力。而像黄巢这样的穷苦子弟,要想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出人头地,难上加难。

黄巢越想越气愤,最终在长安城郊租下一处简陋的居所,放任自己沉浸在诗书和酒肉中。半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父亲数次写信催他回家,黄巢都不为所动。

直到有一天,醉眼朦胧中,黄巢的眼前出现了一株菊花。这株孤傲的菊花,在寒风中依然挺拔地绽放着。

黄巢顿时茅塞顿开,决定就像这菊花一样,在人生的寒风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和热!当天,他写就一篇《不第后赋菊》,将自己的豁达心境宣之于词。

从此,他再也没去应试过,放弃了仕途,回到家乡曹州经营家业,并在此后数年间继承了黄氏盐铺的家族生意。

二、唐室腐朽惹民愤,黄巢响应农民起义

黄巢重拾盐商生意后,日渐成熟稳重。先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后又在亲戚的扶持下,成为了黄氏盐铺的新任掌门人。

在经商的过程中,黄巢见识到了朝廷的腐败无能,以及普通百姓在水灾旱灾中的惨状。这让他对这个王朝越来越失望,也积累起了推翻腐朽统治的决心。

公元874年,唐僖宗继位不久,就开始奢靡享乐,训政不理。在他的统治下,灾荒频仍、贪污成风。

这年,黄河与济水在河南泛滥成灾,歉收导致粮价狂飙。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一时间,“人相食”,社会动荡不安。

黄巢目睹灾民的惨状,作为盐商首领,也直接面临着业务受阻。他多次上书朝廷请求救灾,无一奏效。朝廷不仅漠视百姓死活,还大肆增加赋税,以筹措开战争的军费。

黄巢看到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年轻人被衙役拉去充军,衙役打断了那个年轻人的腿,然后将他丢弃在荒郊,任其不治身亡。

这样的景象令黄巢感到前所未有的愤怒。他开始在曹州附近秘密活动,联络盐商和民,酝酿起义。

875年冬,河南濮阳农民王仙芝、尚让收买流民数千人在渑池起义,杀死了当地提刑司户员。起义很快就遭到镇压,但并未完全平定。

黄巢决心响应,秘密集结家丁和盟友,结盟王仙芝余部,于876年正式在淄川发动起义。起义军得到农民积极响应,数月之间就壮大到十几万人。

三、起义之路,黄巢称王建国

起初,朝廷派兵镇压,起义军屡败屡战。877年,起义军转入山东,黄巢在攻城略地中证明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魄力。

次年,起义军占领济南,黄巢自称大齐王。他以济南为根据地,训练军队,整顿政务。很快掌控了山东和河南故地。

879年,起义军乘胜西进,攻入河南许昌。此时,王仙芝接受朝廷招安,黄巢将其软禁。两人渐生嫌隙。

880年,黄巢带领起义军一路西进,兵锋直指长安。12月,长安城破,唐僖宗出奔,黄巢入主长安。次日,黄巢在太清宫称帝,建国号“大齐”,自立为帝,年仅28岁。

黄巢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巩固大齐政权。然而农民起义军并未获得广大百姓真心拥护,大齐国内部也存在裂痕。

各藩镇看准时机,合力出兵讨伐大齐。883年,起义进入低潮,大齐军节节败退。884年,黄巢在逃往沂州的路上被部下杀害,一生戎马未得停歇。

四、黄巢覆亡,姬妾遭遇凄惨

黄巢被杀后,其姬妾也落入朝廷军队手中。为惩罚黄巢,唐僖宗下令将这些弱女子处以极为残忍的死法。

按照命令,数十名黄巢的姬妾被押解到长安城墙下,吊在高高的城楼上,四肢都被粗麻绳绑紧。她们整日暴晒在炙热的太阳下,口干舌燥,然而半点水分都无法获得。

这些可怜的女子很快在水米未进的情况下,被活活饿死。而她们的尸身并未被取下,而是继续暴晒风吹。直到身上汁液干涸,尸身残破不全,才被丢弃在荒野中,任其腐烂。

唐僖宗残酷的手段激起人们的不满,也为大齐余部带去了深重打击。但在那个时代,皇权如山,百姓的命运就像草芥一样脆弱。唐僖宗很快就将这件残忍之事抹去,再无人提起。

而那些死去的姬妾,也仅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旋涡,很快就被埋没和遗忘。然而,每当想起她们曾遭受的非人折磨,我们的心中还是会为之揪痛。

结语:

黄巢是农民起义的悲剧英雄,他一生戎马征战,夙愿未酬,生前屡败屡战,死后妻子姬妾又遭惨无人道对待。尽管他的抱负未竟全功,但那股改天换地的热情,依然值得后人称颂。

正是有了像黄巢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抗争先驱,中国才得以在动荡中前行,最终走向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盐商   黄巢   王朝   起义军   长安   科举   仕途   河南   朝廷   农民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