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曾国藩与左宗棠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饼

编辑|t


引言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然而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态度却完全相反。一个主和,一个主战,这两种观点的碰撞,映射出当时中国面对列强侵略时的不同应对策略。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一、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并放火焚烧了圆明园。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耻辱,也成为了曾国藩与左宗棠立场分歧的导火索。

1860年10月18日,是一个令中华民族痛心疾首的日子。这一天,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并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这是一场场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的浩劫。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达到350多公顷,拥有园林、山水、建筑等各种景观,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珍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稀世珍宝、古籍书画等,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然而,这一切都在1860年的那场大火中化为乌有。

(被烧毁的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清朝政府在谈判中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当时,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得清朝政府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愤怒。

为了迫使清朝政府接受更为苛刻的条件,英法联军决定对圆明园进行抢劫和破坏,以示惩戒。

在火烧圆明园的过程中,英法联军对园内的建筑、园林、艺术品进行了疯狂的破坏。他们拆毁了宫殿、楼阁、亭台,掠夺中国的文物古迹,更是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了个干干净净。

(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照片)

英法联军的暴行传到了遥远的欧洲各国,许多国家的作家、学者都对这场暴行表达了谴责。

他们认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是对世界和平的破坏。然而面对这些谴责,英法联军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他们对圆明园的破坏。

二、曾国藩的主和派主张

在这场浩劫发生后,应该如何应对?对此清朝政府内部产生了激烈的讨论。曾国藩认为应当和英法联军和谈,这样才有利于清政府。

然而,这一立场却遭到了主战派的激烈反对,甚至被认为是软弱无能、丧权辱国的象征。那么,曾国藩为何会成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又有何种深层次的原因?

(曾国藩)

作为当时清朝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在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时,选择了和谈的立场。

他认为,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国力衰弱,无法与英法这样的列强硬碰硬因此,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和平解决问题,是当时中国最明智的选择。

曾国藩认为当时中国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内部问题,而非与列强对抗。

此外,曾国藩还认为,通过和谈手段,可以尽量争取到有利于中国的条件。他曾表示:“和谈之策,未必不能争得一二有利条件。

曾国藩有这样的主张,一方面是出自于他对清朝国情的判断。在他看来,当时清朝的国力已经无法再支撑长时间的战争了,国内民生疾苦,经济疲软,军事实力也远远不如英法联军。

(晚清人民的生活)

西方列强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实力日益强大,清朝此时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很难再这场对抗中取得优势。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的主张也体现了他腐朽愚昧的思想。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愈演愈烈,清朝内部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曾国藩认为英法联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清朝政府击退了太平天国,而且并没有毁坏清朝的祖宗社稷,只是一个圆明园而已,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曾国藩的主和派立场,却遭到了主战派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英法联军的侵略,是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侮辱,必须坚决抵制。而和议,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只会使国家陷入更大的危机。

(曾国藩)

面对这样的指责,曾国藩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认为,主战派过于看重形式上的尊严,而忽视了国家利益和民族生存的根本。

曾国藩坚信,只有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寻求和平解决方案,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三、左宗棠积极主战

左宗棠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他历任陕西巡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北洋大臣等职。

与曾国藩政治主张完全相反,左宗棠选择了坚决主战的立场。他认为,英法联军的侵略是对中国主权和尊严的严重挑衅,中国必须以武力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左宗棠)

左宗棠对火烧圆明园的态度是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的。在当时,左宗棠已经历任陕西巡抚和两江总督,他深知圆明园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英法联军的暴行,他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

左宗棠认为,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是对中华民族的侮辱,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应该容忍的。

他在给清廷的奏折中,强烈要求对英法联军进行坚决的抵抗和反击,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左宗棠雕像)

左宗棠对火烧圆明园的态度也是反思和警醒的。他认识到,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发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导致的。在当时,清廷内部腐败严重,政治制度落后,军事实力薄弱,导致了列强的入侵和民族的灾难。

左宗棠认为,要想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就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他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振兴民族和国家的实力。

在面对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时,左宗棠没有选择逃避和妥协,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起保卫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晚清人民贫苦的生活)

火烧圆明园的这段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沉重记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护自己的文化和财富。在当时的清朝政府,由于腐败无能,无法抵抗英法联军的侵略,导致了圆明园的悲剧。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一段沉重的历史记忆。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努力振兴中华,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贾熟村.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4):5.

王纪卿.谁是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的导火索[J].报刊荟萃, 2015(7):40-4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英法   圆明园   联军   火烧   列强   清朝   截然不同   中国   尊严   民族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