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肥一人而瘦天下,他用22年时间,败光了康雍乾三朝之积累

2001年,《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个名为“纵横一千年”的专辑,评选出过去一千年间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登上这个富豪榜的有6个中国的历史人物。按照年代顺序,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明朝太监和珅伍秉鉴宋子文(民国的财政部长

这里,笔者重点说两个人,一个是和珅,一个是伍秉鉴。和珅是清朝乾隆后期最著名的权臣,他家财万贯。当时,清朝国库每年的总收入大概是7000万两白银,等和珅被抄家时,他的家产总和竟然高达十多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国库约20年收入。

再说伍秉鉴,他曾是广东十三行的老大,在清朝末年曾是首富级别的人物。伍秉鉴在历史上颇具争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非常富有。伍秉鉴曾评价和珅:

“吾日进万两,仍不能望其项背!”

伍秉鉴认为:“我”日进万两白银,但仍远不及和珅富有。

通过这段对比可以看出,大名鼎鼎的和珅,比“日进万金”还要恐怖。如果他是商人也就罢了,关键是,和珅是当朝大学士、军机大臣,他日进万金,意味着清朝的官场和百姓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本文,笔者将通过正史和野史的结合,为大家展现大清“二皇帝”和珅的一生,希望通过他的故事,引发一些思考。

一、9岁孤儿的逆袭记

根据《清史稿·列传一百六》记载: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生员。

和珅,字致斋,出身于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和珅的父亲名叫常保,生前只是一名副都统。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算起来,他比乾隆帝弘历整整小了40岁。

和珅的童年是不幸的,他3岁时,母亲因为生弟弟和琳时难产而死。和珅9岁那年,父亲常保因病去世,如此一来,家中只剩下9岁的和珅和6岁的和琳。好在,家中有一位经年老仆还算忠心,兄弟二人才能在家族中靠父母遗产生存。

正因为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和珅很早就学会了揣摩人心。和珅小时候十分聪慧,十多岁时考上了清朝为八旗子弟开办的官学。在官学中,他很快掌握了满、蒙、汉、藏四种语言,更通读了儒家经典,当时的老师吴省钦非常喜欢和珅,常夸和珅今后必有所成就。

吴省钦或许没有想到,和珅今后的“成就”竟是成为清朝第一大贪官。

乾隆三十三年,直隶总督冯英廉到官学视察,在吴省钦的引荐下,他认识了俊朗温和而踏实上进的和珅,冯英廉决定把自己的孙女冯氏许配给和珅。

一个父母双亡的八旗副都统之子,能娶上当朝封疆大吏的孙女,这对和珅今后的仕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年年底,和珅18岁,正式迎娶妻子冯氏入门。次年,和珅参加科举,但杏榜无名。不过,因为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岳家,和珅的仕途还是走上了快车道。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和珅先是成为一名轻车都尉,第二年被提拔为三等侍卫。到了第三年,和珅已经成为乾隆皇帝仪仗队的侍从了,相当于二等侍卫。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提拔为御前侍卫(正三品)。

这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了乾隆帝,他凭借自己的才学,给乾隆帝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从和珅的这段成长轨迹来看,自从他娶了直隶总督的孙女之后,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台阶。而这几年间,他的岳祖父冯英廉正好被授予内务府大臣。虽然史料没有具体记载,但可以想到,和珅的飞速高升,冯英廉应该出力不少。接下来,就靠和珅自己的“实力”了。

如果说,过去这几年和珅的升职是以“”为单位的飞速猛进,那么,接下来和珅的晋升则是以“”为单位的罕见提拔。

根据《清史稿·和珅传》记载:

次年,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

和珅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被正式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到了三月,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四月,和珅兼任内务府大臣八月兼任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兼任国史馆副总裁十二月,和珅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赏赐一品顶戴

这种升迁速度,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那么,和珅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乾隆如此看重呢?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一件趣闻,说乾隆未登基前,曾喜欢雍正帝的一个妃子,后来这个妃子被雍正帝赐死,乾隆很是伤心。四十多年后,乾隆遇到了当侍卫的和珅,巧合的是和珅与那位妃子长得很像,连胎记都一样,因此得到乾隆的喜爱。

不过,这是野史的说法,不足为信。笔者认为,和珅之所以能得到乾隆帝的宠信,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乾隆皇帝并不是个“守规矩”帝王,他对自己喜欢的臣子一向喜欢飞速提拔。乾隆初期,乾隆帝看重讷亲,两年内就把讷亲提拔到了礼部尚书兼首席军机大臣。乾隆中期,乾隆帝想提拔他的小舅子傅恒,短时间内让傅恒连升9级,傅恒27岁担任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极为罕见。所以,乾隆若看重哪位青年才俊,飞速提拔是惯例。

第二,和珅熟识四种语言,又熟读经史,在年轻的满洲子弟中属于翘楚。再加上他自幼寄人篱下,善于揣摩人心,说话办事皆顺乾隆的心意,因此有了被破格提拔的机会。

基于以上两点,和珅在乾隆朝仅用7年的时间,便从一个官学学生摇身一变成了当朝大员。

二、一个清代官员的蜕变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和珅被任命为户部左侍郎兼吏部右侍郎,因和珅当时已经有一品顶戴,他在户部和吏部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尚书。同年十月,和珅兼任步兵统领

在清朝,步兵统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岗位,他掌管京城九门的锁钥,并且负责巡视京城治安。正因为和珅担任步军统领,因此他接下来负责了一个特殊的工作:监管崇文门税务。下文还会提到这个岗位。

注意,到目前为止,和珅只是善于逢迎乾隆帝,还不算是个贪官。

当时有一个叫安明的人为了升官,给和珅送礼,和珅拒不敢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和珅并不贪财。和珅真正贪财,是从“李侍尧案”开始的。

乾隆四十五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爆发,朝野震惊。乾隆急派御史钱沣、刑部侍郎喀宁阿前去云贵彻查李侍尧案。由于此案涉及的财物巨大,乾隆派和珅同行。当时,李侍尧身为云贵总督,封疆大吏,云贵两省官员都对他马首是瞻,不敢违逆。钱沣、喀宁阿到了云南后,丝毫查不出证据。和珅想到一个好主意,他找理由扣留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在严刑逼供之下,赵一恒全盘托出李侍尧的罪行。

李侍尧案虽然破了,但和珅却变了。因为从李侍尧府邸中查抄出来如山般的金银财宝,狠狠地刺激了和珅。这一次,和珅一改他清廉的面貌,伸手私藏了一大部分李侍尧的财产。

回京后,乾隆非常高兴,他觉得和珅是能臣干吏,提拔和珅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不仅如此,乾隆还将他最疼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这样,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还成了皇亲国戚。

贪污了巨额财产,又大权在握,让和珅终于尝到了“大权大财”的感觉。从这以后,和珅开始收受贿赂。因为和珅在乾隆那里能说上话,又愿意拿钱办事,大家争相投奔到和珅的麾下,一时间,和珅门庭若市。这样一来,和珅便形成了一大势力。

乾隆四十六年底,和珅被任命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有了这个职位,和珅开始控制科举,他通过买卖“秀才”名额,甚至通过拍卖生源的方式收取巨额赃款。当时有一种说法,要中进士,必须通过和珅这一关,如果和珅觉得你能中,你肯定能中。因此,乾隆末年的科举几乎没出过什么大的人才。

和珅贪污受贿,又对乾隆帝处处谄媚,引起了部分正直大臣的不满,这让朝堂之上逐渐泾渭分明起来。当时,朝堂上存在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将派,以钱沣为首的御史派,和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还有以刘墉为首的沉默派。

钱沣是坚决的“倒和派”,他性格刚直,直言不讳,多次上奏弹劾和珅及其党羽,奈何乾隆明显包庇和珅,钱沣弹劾多年,“寸功未建”。而刘墉、纪昀等“沉默派”的大臣虽然看不惯和珅,但并不与之正面相抗,只能算不同流合污。

在这些派系中,和珅最怕的人当数阿桂。阿桂领兵多年,自带威严,他从不屑与和珅为伍。阿桂曾发誓说:“此欺上瞒下之辈,吾早晚必为国除之!

其实,阿桂与和珅的矛盾,发生在乾隆四十六年。彼时,甘肃少数民族发动起义,乾隆派和珅与阿桂前去督军,因阿桂在江南治水,和珅先行一步到达军中。此时的和珅,大权在握,唯独在军中没有建树,他希望抓住这个机会,能够“出将入相”。不承想,和珅指挥无方,接连战败。直到阿桂到达甘肃,清军才转败为胜。阿桂向乾隆状告和珅,乾隆知道后,立即下旨让和珅回京,和珅因此恨上阿桂。

文有钱沣等人弹劾,武有阿桂等人反对,按理说和珅的日子该不好过才对。可是,由于当时清朝吏治腐败,和珅又愿意带大家一起“升官发财”,因此和珅的势力竟越来越大了。

和珅不仅做大了自己的势力,还能打压两派敌人。首先,他利用主管撰《四库全书》编的机会,大兴文字狱,搜罗罪名陷害文官及其门生。

其次,他纠集党羽陷害武将。阿桂之子阿迪斯就曾被和珅弹劾,发配伊犁充军。若不是阿桂军功卓绝,阿迪斯可能会被迫害致死。

左丘明在《左传》中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意思是,一个国家的衰微,往往来自官员心术不正。而一个官员的败坏,往往是从贪污受贿开始的。

左丘明生活在距今约2500年的春秋时期,但他早已把问题看透。和珅之流的得势,促使了乾隆王朝的衰败。

三、肥一人而瘦天下

乾隆四十九年,和珅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监管户部,封一等男爵,掌握一个王朝的财政大权和人事大权。如此,和珅更加“珍惜”这个敛财的机会。

当时,若想晋升,必须给和大人送礼,否则最多只能“原地踏步”。不仅如此,和珅还想到一个捞钱的办法,他要把江南商人都揽入自己的麾下,若哪个巨贾不愿臣服于和珅,他便让这个家族灰飞烟灭。例如,浙江富商曾氏家族,曾因不愿意向和珅另外贡献份子钱,一夜之间被抄家。《清史稿·和珅传》云:

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徵求无厌日益敝。

意思是,和珅得到乾隆的极度宠信,作威作福,不愿意归附他的人,基本上都会受到诬陷。如果愿意归附,哪怕是犯了罪,和珅也愿意出面周旋。朝廷的盐务、河工等重大项目,没有和珅不伸手贪污的。

乾隆皇帝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晚年自诩有“十全武功”,他在位期间,不仅边疆战事频发,而且内乱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他修《四库全书》、下江南,赈灾等,国库日渐不支。没钱了,就需要想办法,而和珅在经营户部,所以这副重担便交给了和珅。

试想,当天下钱财都流向和大人府邸时,朝廷的国库自然会日渐干瘪。但和珅是“理财能手”,他为了向乾隆表功,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崇文门增税

上文提到,和珅曾监管崇文门税务。崇文门税务是朝廷重要的税收途径。因崇文门离运河通州码头比较近,因此来往京城的商人绝大多数都从崇文门进入京城,货物若想进城,就要收税。

需要说明的是,崇文门关税并非和珅发明的,它从明朝弘治年间就已经诞生,明朝万历年间,崇文门每年可收六万多两商税。和珅为了给“国库”创收,他在崇文门不仅仅是收税了,简直就是勒索。

和珅规定,不仅商人要收税,小贩和农民进城也要收税,甚至连进京赶考的举人也要收税。据《清朝续文献通考》所载:“会试举子皆受其累。”一个举人进京,都要收5两银子的税钱。如果遇到巨贾进京,他们还会讹诈或索贿。

清朝文人查嗣瑮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九门征税一门专,马迹车尘互接连。内使自收花担税,朝朝插鬓掠双钱。

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小贩双手拿着东西进城,腾不出手来交钱,但早早地在发髻上插两枚铜钱,用来贿赂崇文门的官差。

如此力度地征税,堪称“雁过拔毛”,老百姓苦不堪言。然而,这些钱财只有一小半进入国库,一大半都进入了和珅的私库。难怪伍秉鉴说自己“日进万金”,仍不能望和珅之项背。

乾隆需要钱,户部尚书和珅帮他弄到了,如此,乾隆很满意。至于和珅自己得到什么,乾隆并不关心。

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乾隆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六次下江南,和珅号召江南官员和商人“自愿”向朝廷进献金银,以供皇帝享用。结果,这次下江南朝廷一分钱都没花,所有耗费都是江南官员和商贾捐献的。乾隆帝对和珅的做法极其满意,夸和珅“勤劳书旨,见称能事”。意思是,自己不管有啥要求,和珅貌似都能满足。

殊不知,乾隆这次下江南,朝廷虽然没出钱,但这些钱说到底还是民脂民膏。

这一年,和珅因“功”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

如果说,和珅搜刮民脂民膏是把天下百姓逼上绝境的话,那么,他推行的“议罪银”制度,则是对清代吏治的大力摧残。

乾隆五十五年,和珅为了更大程度地为乾隆“挣钱”,他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假如有官员犯罪,可以通过交纳一定数量的金钱来免除罪责。按照和珅的说法,“所收银两皆收入内务府,供内廷运用”。很明显,这个钱,就是给乾隆帝享用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议罪银制度像是一个免死金牌,它深受贪官污吏的欢迎。因为有了这个制度,官员们只有尽情地贪腐,才能找到免除自己罪责的钥匙。

最后,乾隆皇帝的钱包貌似鼓了起来,但是,却加速了清朝贪官们敛财的速度和力度。

说到底,议罪银制度是一个专门为乾隆皇帝一个人服务的制度,而且是以败坏大清根基的方式来服务他一个人的。这种做法,无异于舍本求末。

于是,大清上下的金钱形成了这样一个流通渠道:贪官们从百姓身上盘剥,乾隆从贪官身上捞钱,最后,乾隆再用这些钱过上奢靡的生活。

羊毛长在羊身上,受苦的还是百姓。当乾隆成为天下最富贵、最奢靡的帝王时,清朝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而后,各地白莲教不断扩张和叛乱,就是最好的说明。

《吏道》中有云:

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意思是,百姓之所以会叛乱,是因为有人夺了他们的生计。百姓之所以会铤而走险,是因为上层的无情驱赶着他们。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和珅这种肥一人而瘦天下的做法,实乃大谬。

四、和珅跌倒,清朝吃不饱

上文提到,和珅比乾隆帝整整小了40岁,这也就意味着,当和珅还是壮年的时候,乾隆帝已经进入暮年。这或许是和珅最悲剧的地方。

清朝乾隆六十年,乾隆帝以早年曾许诺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帝为由,正式宣布退位。大清皇位传给了他的第十五子颙琰,颙琰登基,是为嘉庆帝

虽然嘉庆帝登基了,但乾隆帝仍是太上皇,大清的实际掌控者仍然是乾隆帝。这也就意味着,和珅在嘉庆初期仍然可以作威作福。

嘉庆元年,嘉庆帝已然理政,但和珅每次入宫,都直奔太上皇乾隆的住处,仿佛嘉庆帝不是大清的皇帝。当时乾隆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精力不济。朝廷每有大事,嘉庆帝必带着众臣去询问乾隆帝。而和珅站在乾隆身边帮乾隆出主意,军政大事竟然都出自和珅之口。因此,人称和珅为“二皇帝”。

到了嘉庆二年,老臣阿桂去世,满朝大臣,能与和珅抗衡者几乎没有。《清史稿》云:

阿桂卒,益无顾忌,於军机寄谕独署己衔。

朝政被和珅把持,嘉庆帝非常憋屈。他想召自己的老师、广东巡抚朱珪入京协助自己。和珅知道后,怕朱珪入京会影响自己的利益。于是,和珅把嘉庆帝写给朱珪的诗拿给乾隆,说嘉庆帝这是笼络人心。乾隆很生气,调朱珪任安徽巡抚,不准其进京。嘉庆虽然恼怒,但拿和珅没有办法。

嘉庆四年,朝鲜使臣徐有闻来朝贺,回国后报告说:

“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终不依附。”

满朝大臣,文武百官,竟然只有7个人不与和珅同流合污!可怜的嘉庆帝,他帝王生涯的前四年就是在这种憋屈的环境下度过的。

在这种情况下,嘉庆帝只能忍辱负重,假意讨好和珅。例如,嘉庆三年,和珅抓住了白莲教首领之一的王三槐,嘉庆便主动升和珅为公爵,这让和珅渐渐放松了警惕。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觉得机会来了。他一方面对和珅“委以重任”,让和珅负责办理乾隆帝的丧事,另一方面秘密找到刘墉、王杰和董诰,商量如何快速地扳倒和珅。

就这样,嘉庆帝利用和珅办理丧事不能脱身的机会,迅速宣布和珅的20条罪状,并下令逮捕和珅,将和珅抄家下狱。

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在和珅家中共抄出白银共八亿两,如果加上古玩、珍宝和一些“不动产”,和珅的财产甚至可以高达十几亿。当时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仅为七千万两,也就是说,和珅自己的家当,相当于清朝约20年的国库收入。

而算下来,和珅从乾隆四十一年开始担任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到嘉庆四年被查抄,一共也就22年的时间。粗略估计,在和珅当权的每一年,他的收入几乎和清朝国库的收入持平。后人说他是清朝第一贪官,名副其实。

和珅被捕后,他的党羽也逐渐被清理。按照嘉庆帝的意思,像和珅这样罪大恶极之人应该凌迟处死。但考虑到十公主和已故太上皇的颜面,嘉庆帝最终赐和珅在狱中自尽。

当时民间有云: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且不说嘉庆帝到底有没有把和珅多年搜刮来的财产重新用之于民,就算这些钱财还能用在百姓身上,但大清朝这艘航船早已腐朽漏水,靠小范围的修修补补,终究不能远航。所以,和珅跌倒,清朝是吃不饱的

历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这么评价和珅:

盖至嘉庆初年,而康、雍、乾三朝之元气,殆尽斫丧于和珅一人之手矣。

把百姓逼得无路可走,把吏治毁得一塌糊涂,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积累的国力,毁于和珅一人之手!

笔者认为,和珅之贪,罪不容赦。然而,纵容和珅的乾隆皇帝也难辞其咎。以乾隆皇帝的精明,他并非不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但是,在帝王的心中,官员是否贪腐与他是否忠心是两码事,这才是封建家天下时代最大的悲剧。

#古籍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崇文门   刘墉   嘉庆   乾隆   户部   军机   江南   国库   年时   大臣   清朝   他用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