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共有22国,谁有资格成为阿拉伯的“老大哥”?

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国家,因为共享相同的宗教、语言和文化而被归类为相似的"国家类别"。东欧的斯拉夫国家、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国家等都是例子。

而阿拉伯国家也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人文地理范畴,这个由22个国家组成的地区以阿拉伯人为主体,使用通用阿拉伯语,占地面积达到了1313万平方公里,人口在2022年时达到了约4.3亿,这个庞大的阿拉伯世界已经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阿拉伯帝国时期,随着帝国在10世纪的衰落,阿拉伯人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动荡时期,不断被其他强大的民族征服和分割统治。

阿拉伯国家

大多数现今的阿拉伯国家,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获得了独立。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深刻地塑造了国际社会秩序,也重新定义了阿拉伯人的命运。

尽管这些国家在文化、宗教和语言上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国家实力的差异,一些实力较强的阿拉伯国家一直试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

二战之后,受到冷战格局和外部势力的推动,阿拉伯世界的霸主之争变得更加激烈。

从最初提出阿拉伯团结的埃及,到试图主导海湾地区的伊拉克,再到控制伊斯兰教两大圣地和重要石油产区的沙特阿拉伯,阿拉伯霸主之争涵盖了外交博弈和代理人战争等方方面面。

近现代,阿拉伯国家为了争夺地区霸主的地位,爆发了一系列引人注目且激烈的冲突。

在这无形的硝烟之中,究竟哪些国家成功登上了阿拉伯霸主的宝座呢?

阿拉伯民族的诞生

阿拉伯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亚的阿拉伯半岛,这个地区内陆遍布着沙漠,人口主要集中在内陆零星分布的绿洲以及半岛东西海岸的少量沿海平原上。

半岛的东西海岸地区是重要的商业通路,向东连接着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向西则延伸至地中海,直通罗马帝国,这些繁荣的商路为阿拉伯半岛带来了生机。

公元1世纪后,半岛上涌现出了一批以麦加为代表的商业城镇。

公元610年,出生在麦加的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一神论思想与当时阿拉伯半岛的多神论信仰发生冲突,遭到旧贵族的压制。但在信众的支持下,穆罕默德最终在公元630年征服了麦加,确立了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从而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团结了原本分散的阿拉伯部落,在宗教狂热的推动下,穆罕默德及其后继者领导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阿拉伯帝国不仅消灭了萨珊波斯,还将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伊斯兰化,北非也在阿拉伯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下得到了阿拉伯化。

伊朗高原由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未能完全阿拉伯化,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与此不同,北非则相对容易地接受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埃及。经过马其顿和罗马等外来帝国数百年的统治,古埃及文明的基础已经崩溃,而阿拉伯文化成为了埃及的新文化基础。

公元661年,哈里发的推选制被世袭制所取代,有权势的地方家族掌握了帝国的最高权力。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阿拉伯帝国因权力斗争、统治者的享乐主义等原因,导致帝国内部的地方领主纷纷建立自己的军队,伊朗高原、埃及等地区脱离了帝国的控制,阿拉伯帝国陷入了分裂。

从10到14世纪,在这个分裂和内斗的时期,无数的阿拉伯政权崛起和垮台。

同时,突厥人、蒙古人等民族入侵西亚,在阿拉伯帝国东部建立了政权。而在地中海东岸到北非地区,为了争夺土地和财富,其他阿拉伯政权与欧洲基督教国家之间展开了一系列战争。

到了15世纪,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变得日益强大。

在1517年,奥斯曼帝国南下征服了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等大片领土。然而,奥斯曼人是突厥人与西亚土著民族的混血后裔,虽然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并不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成了被统治的一方。

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令整个欧洲都为之震惊,而被征服的阿拉伯人却无力反抗。直到公元1683年,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城下战败,结束了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

在阿拉伯人所谓的"龙兴之地"的阿拉伯半岛,奥斯曼帝国着重控制东西沿海地带和麦加等宗教圣城,而半岛内陆则仍然是阿拉伯部落的领土。

半岛内陆地区被称为内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无法覆盖这一区域。

一些反对土耳其统治的阿拉伯政权在这里崛起,而半岛东西两岸的阿拉伯人则在帝国和民族政权之间摇摆。

1744年,沙特家族建立了首都利雅得,并逐渐掌握了内志地区,开始与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

到了18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不仅频繁遭到欧洲列强的入侵和经济掠夺,对其内部省份的控制力也在下降。

同时,希腊、塞尔维亚等地的民族独立运动也鼓舞了阿拉伯人的反抗意志。

沙特家族的崛起和扩张引起了奥斯曼帝国的警觉,特别是麦加和麦地那的丧失削弱了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宗教影响力。

与此同时,埃及也处于半自治状态,从19世纪初开始,在穆罕默德·阿里的领导下,埃及进行了现代化改革,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西方式军队。

虽然名义上埃及仍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份,但阿里决定出兵帮助奥斯曼帝国击败阿拉伯人,顺便争夺阿拉伯半岛西部的控制权。

埃及的进攻导致了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

虽然装备先进的埃及军队击败了之前的雇主,但由于欧洲列强不愿意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割让给埃及,埃及最终放弃了大部分新获得的领土,并在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的基础上获得了实际的独立地位。

随着英国的崛起,埃及成为连接英属印度的重要支点,英国不断渗透埃及的行政和经济系统,最终在19世纪末完全掌控了埃及,而北非的其他地区则相继被法国和意大利占领。

阿拉伯国家崛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德国奥地利为首的中央同盟国,对抗以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为首的协约国。

拥有600万人口的埃及在英国控制下完全脱离了奥斯曼帝国,而奥斯曼帝国的人口从约1800万减少到了一个更小的数字。

尽管阿拉伯人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二大族裔(如果包括埃及的话,人数将超过土耳其人),帝国仍然给予他们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是,仍然有大量的阿拉伯部落长老和精英试图脱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随着战争的升级,英国和法国签署了《赛克斯-皮科协定》,计划在击败奥斯曼帝国后瓜分其统治下的两河流域等阿拉伯人聚居区。

以"阿拉伯的劳伦斯"为代表的英国军官进入了中东,协助阿拉伯人发动民族起义,与奥斯曼帝国展开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败的奥斯曼帝国不得不交出了包括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等大片领土。

曾经亲奥斯曼、长期控制麦加和麦地那圣城的哈希姆家族(穆罕默德的家族)控制了阿拉伯半岛的西部,并建立了汉志王国。

沙特家族则控制了半岛的东部,并建立了内志王国。而黎巴嫩、两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成为英国和法国的保护地,中东的地缘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一新局势下,统治内志的沙特家族率先对汉志王国发动了战争。

由于之前与英国的合作,内志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无法抵抗的汉志王国于1925年灭亡,沙特家族将内志和汉志合并,建立了沙特阿拉伯,成为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

与此同时,英国为了缓解当地人民的反抗,给予了埃及、伊拉克等国名义上的独立地位,现代的阿拉伯国家相继建立。

沙特阿拉伯凭借对两圣城的控制,在阿拉伯世界拥有强大的宗教影响力。

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控制的阿美石油公司在沙特东部发现了巨大的油田,石油收入改变了沙特传统而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受沙漠地形的限制,30年代时的沙特人口只有约300万,与此同时,伊拉克拥有超过500万的人口,埃及则因其1600万人口的规模而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种人口规模的差异也影响了不同国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二战之前,阿拉伯世界一直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甚至有些地方直接处于殖民统治之下。即使埃及和沙特等国获得了独立,它们也无法在地区内发挥主导作用。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开始重塑地缘政治格局,积极推动解体英法等传统帝国的殖民体系,这为阿拉伯世界打破了长达百余年的殖民枷锁。

西亚的国家,如约旦、叙利亚,以及北非的利比亚和摩洛哥等陆续取得独立。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5年,埃及发起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汇聚了沙特、伊拉克等国。鉴于埃及的整体实力最强,联盟总部设在首都开罗,这座城市也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

除了阿拉伯人,还有犹太人这个特殊的群体,1948年,在西方支持亡欧洲千余年、财力雄厚的犹太人在迦南地建立了以色列。

阿拉伯人认为以色列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埃及迅速与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四国一同对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宣战,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沙特为了继续向西方输出石油,没有直接宣战支持以色列。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埃及自然成了联盟的领袖。

尽管以色列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最终击败了阿拉伯联军,但埃及士兵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令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这引发了沙特的担忧。

1952年,埃及的自由军官组织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君主政权。纳赛尔是泛阿拉伯主义者,强调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然而,他希望埃及能够在这个进程中扮演领导角色,这让沙特不满。

埃及倡导泛阿拉伯主义,强调阿拉伯民族身份,希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而沙特则提倡泛伊斯兰主义,强调宗教认同,希望通过控制两圣城向整个伊斯兰世界辐射,以抵消泛阿拉伯主义的影响。

中东双雄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增加国家收入并提高民族自豪感。不满失去运河控制权的英法联军,加上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埃及在战场上虽然失利,但在美苏支持下,最终夺回了运河的控制权。这使埃及的国力不断增强,纳赛尔也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面旗帜。

在纳赛尔的个人魅力和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叙利亚和也门相继加入了埃及,组建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埃及的行动引发了沙特的不满,沙特不愿看到共和制的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

埃及倡导的泛阿拉伯主义与沙特的泛伊斯兰主义存在分歧,这使得两国的关系紧张。沙特试图阻止其他国家加入阿联,同时在也门等地支持代理人,与埃及在当地支持的势力发生冲突。

此外,沙特限制埃及人前往麦加朝觐,作为对埃及的惩罚。

为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沙特寻求外部支持,特别是与美国加强了关系。1960年后,借助美国资本的支持,沙特的石油产能进一步提高,石油收入占到国家收入的90%。

沙特利用这些资金建设了现代化国家体系,改进了法律、医疗和教育等领域。此外,他们建立了一支先进的军队。

与此同时,埃及因阿拉伯之春的冲击,国家陷入困境,而沙特则通过不断增加石油产量和原油价格,迅速崛起为阿拉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虽然沙特在经济和军事方面表现强劲,但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地位仍然不容小觑。

纳赛尔通过抵抗以色列,赢得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尊重,尽管埃及在地区事务上遭遇了挫折。

1967年,以色列袭击埃及,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战败失去了西奈半岛。

这一事件严重打击了纳赛尔,而沙特的经济实力在1972年首次超越了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尽管沙特没有直接参与中东战争,但他们成功避免了与西方的冲突,也没有面临战败的问题。同时,沙特继续支持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未受到阿拉伯兄弟国家的排斥。

上世纪70年代,卡塔尔、巴林、阿联酋等国从英国获得独立。这些国家小而且地理位置靠近沙特,都是君主制国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沙特的影响。

1973年,埃及试图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夺回西奈半岛,但最终再次被以色列击败。

这一次失败使埃及的形象受损,被视为叛徒,失去了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和地位。

伊拉克争霸未果

与此同时,沙特通过石油出口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其GDP在1981年达到了1800亿美元,是埃及的8倍。

伊拉克也崛起为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尽管伊拉克的国土面积不到沙特的20%,但由于位于两河流域,其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1979年,萨达姆·侯赛因成为伊拉克总统,伊拉克的经济规模超越了埃及,位列阿拉伯国家第二。

尽管受到两伊战争的影响,伊拉克在外汇方面仍有实力,并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和教育体系。

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政权,美国开始支持伊拉克对抗伊朗。伊拉克与伊朗的领土争端引发了两伊战争,持续了8年,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伊拉克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外债。

为摆脱困境,伊拉克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吞并了这个国家。

科威特是伊拉克的债权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储备,这使伊拉克获得了更多的石油产能和更大的国土面积。

这一行动触怒了沙特,沙特不允许这么强大的伊拉克出现在自己的边境附近。西方国家也认为伊拉克威胁到了石油安全,于是发动了海湾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伊拉克一蹶不振,放弃了对阿拉伯霸主的争夺。沙特虽然没有像埃及那样在阿拉伯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它在争夺阿拉伯世界的主导地位方面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

进入21世纪后,伊拉克再次遭受了美国的入侵,从而结束了对阿拉伯霸主的争夺。

沙特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首个拥有1万亿美元以上GDP的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世界依然存在许多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差异,这使得阿拉伯国家难以深度合作。

沙特虽然在争夺阿拉伯霸主的道路上占据优势,但其他阿拉伯国家并不一定会接受它的主导地位。

外部势力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阿拉伯霸主之争远未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阿拉伯   阿拉伯半岛   奥斯曼   沙特   伊拉克   埃及   阿拉伯国家   老大哥   阿拉伯人   帝国   资格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