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事找抽型

在怀才不遇的时候,常常会想起那个古老的典故——“冯唐易老”。但事实上,冯唐的“易老”与官场的曲折和阴暗并无太多关联,根本原因在于他言辞锋利、不拘小节。



冯唐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曾担任赵国的将军,而父亲则是代国的官员。从小,冯唐就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展现出出色的才华,身边的人一直看好他的前程。年轻的时候,他的运气似乎一直不错,被举荐为朝廷中郎署长。尽管中郎署长的官职不大,类似于现代的小科长,但隶属于皇宫编制,专门侍奉皇帝,因此晋升机会颇多。



在冯唐之前,几位中郎署长都没多久就被提拔至重要岗位,然而,冯唐却陷入了这个小职位长达数十年之久,即使年岁已高,也未能获得任何晋升机会。



为什么冯唐一直得不到提拔呢?这一点可以从他与汉文帝的一次对话中找到一些答案。

有一次,汉文帝下去做亲民秀,途经中郎署,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那里站岗,上前表示慰问,场面宛如新闻联播报道。

在慰问中,汉文帝得知冯唐的老家是代国,立刻产生兴趣,因为汉文帝年轻时曾被封在代国,算得上半个老乡,自然有了共同话题。汉文帝情深意切地回忆:“我在代国时,尚食监高祛多次提起李齐将军的英勇事迹,以至于至今每次进食都会想起他。你也是代国人,应该听说过李齐将军的威名吧?”

在这种情况下,懂得应对场合的人通常会积极夸奖李齐,但是冯唐却不然。他冷冷地回应:“李齐虽有虚名,与廉颇、李牧相比,相差甚远。”

这番话实际上是在寻衅,就像是你说某位诗人写得不错,他会回应:“嗯,比李白、杜甫差远了。”或者你说某人聪明才智出众,他则会回应:“哼,比牛顿、爱因斯坦差远了。”总是让人心生不快,想要扇他一巴掌。

汉文帝毕竟是大人物,身边还有众多官员,强忍住了想要扇他的冲动,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冯唐清了清嗓子,继续道:“我爷爷在赵国当将军时,与赵牧关系极好。而我老爸在代国任职时,也与李齐关系亲密。因此,我对这两位将领的事迹了解甚深。”

听完冯唐的话,汉文帝深感共鸣,继续说:“像廉颇、李牧这样的人确实是伟大的将领,可惜如今已无其人。”

冯唐又发表了一番言辞刻薄的看法:“恕我直言,就算廉颇、李牧现在还活着,您也不会任用他们。”

这次,汉文帝真的生气了。他本来是要展现亲民形象的,却没想到会遇到这样一个不知好歹的人,竟然当着众多官员的面刺伤他的自尊心,让他没法继续表演。于是,汉文帝脸色一变,拂袖离去。

回宫后,汉文帝仍未释怀,再次召见冯唐,责备他:“你有什么话就不能私下对我说吗?当着众多人的面羞辱我,让我如何继续表演?”

冯唐这时才反应过来,匆忙跪地谢罪:“我一向直言,不善婉转,还请陛下海涵。陛下宽大为怀,千万不要怪罪于我!”

汉文帝才平复下来,再次询问:“你说就算廉颇、李牧现在还活着,我也不会重用他们,你有什么根据?”

冯唐再次表示歉意,然后诚恳地回答:“古代,国王在将领出征时,会亲自为将领套上马车,然后说:国境内的事我来决断,国境外的事就由你自己处理吧,无需再向我请示。因为战争需要将领有充分的权力和信任,能够自主决策,才能发挥出其才干。我爷爷曾告诉我,李牧在镇守边疆时,将征来的税收私下分给了士兵,国王从不干涉。但现在,驻扎在云中城的魏尚也像李牧那样奖赏士兵,陛下您却多次干预,不久前因为魏尚多报六个敌人首级,您将其逮捕并剥夺了爵位,这着实让人感到失望。所以我认为,即使廉颇、李牧现在还活着,您也不会再次任用他们。”

从这番对话中可以看出,冯唐的确是一位有才华的人,对问题的洞察力极为敏锐。然而,他一直未能获得提拔,原因在于他言辞刻薄,不懂得如何与人为善,即使对待皇帝也是如此。很多人将“直言不讳”视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在虚伪言辞充斥的社会中,这种品质的确值得赞赏。然而,说话方式至关重要。说话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如果言辞伤人,就违背了交流的初衷。将这种不懈修养的说话方式当成珍贵品质是不妥的。

冯唐具备了很多优势,但他因为过于尖刻的言辞,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更不用说提拔他了。直至他年过九旬,汉武帝积极寻求人才时,冯唐虽然被列为推荐对象,但因年事已高,主动谢绝了机会。这被后人看作是一大憾事。然而,即使年轻,冯唐又能有何作为呢?他缺乏的不是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署长   国境   陛下   将领   言辞   将军   爷爷   官员   说话   原因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