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很多是没有后路的

用温暖的文字,点亮孤独的灵魂

文/安若兮

常有人用“故乡容不下灵魂,北上广容不下肉身”来形容我们这代人尴尬的处境。

可是,你细想过没有,漂泊的路上,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纵然让人黯然神伤,当你猛然回头,可能会发现另一个让你毛骨悚然的现实,那就是——没有后路

一、收窄的“时间窗口”

选择走出去,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切断阶层的“代际遗传”。

以我为例,我生在农村,如果我想摆脱农民这个圈层,就不得不借助教育这条通道向上攀爬,爬到城市工薪甚至更高的阶层里去,让我的下一代起点更高,享受到大城市优质而丰富的社会资源,拥有更高的认知和眼界。

这也曾是一条被很多人反复证实过的切实可行的通道,是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带给当代人的“时代红利”,可这种红利是有“时间窗口”的。

站在风口上,即使是猪也能飞起来,可一旦错过了窗口期,这条通道也会变成“困难模式”,甚至地狱级难度。

我08年本科毕业的时候,一张211的毕业证加上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敲开北上广深不少大厂甚至是外企的大门,那时候,考编的最低学历要求还是大专。

这几年,很多985名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内卷也非常严重,企业招聘不但缩编,而且抬高门槛,很多岗位起步就要求硕士学历,而且第一学历还必须是211或者985。抖音上,博士生毕业送外卖的视频早已屡见不鲜。



二、当暴风雨袭来

想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扎根,难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疫情以来,像阿里、百度、腾讯、京东这样的知名互联网公司也相继裁员,几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几万人遭遇人生前所未有的职场挫折。

裁员以前,这些高档写字楼里的职场精英,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线城市的新晋“中产”,活得或许很滋润。可一旦遭遇猝不及防的失业风险,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几乎立刻被打回原形。

就像39岁被百度裁员的“李豹”(网名),在抖音上讲述被裁员后的经济状况时说:

“房贷每月19000,去年刚买的房,5年内不能卖,否则要交四五十万的税,而老婆的税前工资都没有这么多,孩子每个学期的学费6700,夫妻两人每年的重疾险2万多,为了省油费,车能不开就不开……”

以前,我们总激励自己说,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在拼命奔跑,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姿势委实悲壮又豪迈,然而,当暴风骤雨袭来,脚下泥泞不堪时,却只能被劈头盖脸被淋成“落汤鸡”。



三、家,未必是避风的港湾

在科技快速迭代,行业优胜劣汰的大背景下,北上广的普通“打工人”,人生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阶段性的:

25-35岁是优质资源,欲望大、体力好、精力旺、有闯劲儿,也愿意用时间换成长,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在大城市站住脚,脏活累活抢着干,难活苦活咬牙干,而且成本还低,失业的风险相对小,但也并非没有,往往毕业后的前三年最动荡。

35岁-45岁就成了不良资产,价格高、效率低、想法多、脾气大,基础的活儿不愿干,难度大的不想干,强度大的干不了,性价比一点都不高,所以这个阶段换工作就成了家常便饭。

在这个年龄段失业的人,往往是最痛苦的,所带来的打击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车贷房贷的高负债,人到中年的“无力感”。

自始至终我们都挣扎向上,等到哪天爬不动了,却发现,身后只有呼呼的冷风。

当我们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所谓的“避风港”,也不有谁会认为“就这样回家好了”,回到那个有父母的家里,在他们的庇护下把剩下的日子过完,或者在他们那里汲取力量重整旗鼓再出发。

你不妨问下自己,你会把家当做退路吗?还是说,低谷时,反而是家人带来更大的压力?

我看到很多年轻人站在马路中间,就那样崩溃大哭,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

#秋日里的社会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飞起   中产   苦活   红利   后路   袭来   大城市   阶层   难度   通道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