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论坛 - 霍巍:巴山蜀水是长江上游古文明的“双子座”

来源:【重庆日报网】

视频加载中...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这句在史料中存续了近2000年的文字,诠释了位于长江上游的巴蜀两地从古至今的关系。”

9月12日,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在现场主旨演讲中表示,水陆通衢、巴蜀同辉,巴山蜀水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双子座”。

9月12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2023长江文明论坛现场,霍巍作主旨演讲。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长江黄河圈出了古人类迁徙范围

霍巍口中的巴山蜀水,从重庆巫山龙骨坡拉开了大幕。

在这里出土的“巫山人”,成为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之一。由此开始,人类在中华大地上,开始了繁衍生息。

除了世界闻名的“巫山人”之外,在四川境内还相继发现了包括资阳人、桃花河遗址、皮洛遗址等在内的古人类生活痕迹。

这些化石和遗址在巴蜀大地的相继出土,勾勒出了古人类在长江流域生活、劳作的动人画卷。

也正因此,一幅古人类迁徙图在考古学家的代代发现中,被清晰描绘而出。

“长江、黄河,这两条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圈出了这片土地上古人类的迁徙范围。”霍巍认为。

南北朝时的文化交流要津

回望历史,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巴蜀两地就已经是当时政治中心与西域、漠北间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巍说,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交通因战乱而受阻,从建康(今南京市)出发,经重庆、过成都的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兴盛于公元4-6世纪,成为沟通当时的政治中心建康与西域、漠北间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

在《释明达传》《释道仙传》《隋书》等书中,均对此通道有记叙。

在霍巍的讲述中,一幅阡陌交通的繁华场景再现与会者眼前——两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中亚、西亚的诸国使节、商旅、僧人通过“河南道”穿行重庆、四川,多元文化巴蜀大地交流和碰撞,重庆和四川成都,也因此成为连接南、北丝绸之路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国际性开放城市”。

自唐朝开始的文化高地

从唐代开始,巴山蜀水不仅是中华大地上的西南重镇,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高地。

霍巍说,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石刻文化,以钓鱼城、白帝城为代表的川渝宋元山城体系,是两大实证。

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的一块丰碑,集中出现在长江流域上游的重庆。

以北山、石篆山、石门山、南山、宝顶山石窟为代表,成熟于晚唐至两宋时期的大足石刻,不仅汲取前期石窟艺术的精华,同时受巴蜀地域文化的滋养,以其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辉煌篇章,反映了当时儒释道在民间信仰层面交融合流的趋势。

同时,在四川成都万佛寺的佛像上,佛祖胸前系着一根束带,而这件“汉服”带子完全是中国人的独创,又被称作“褒衣博带”式袈裟。也因此,这尊佛像,成为佛教中原化的典型代表。

从佛像中走出,密布于巴山蜀水之间的川渝宋元山城体系,也是巴山蜀水文化高地的一个体现。

霍巍说,正是这些具有典型巴蜀特色的城池,在36年间的坚守,一定程度上改写了11世纪到13世纪的整个世界史。

而这36年的坚守,还影响了元朝时期巴蜀地区的筑城风格。目前发掘出土的不少元朝城址遗址都说明,从宋开始的据险而守的筑城方式,被元朝采纳沿用。

宋元山城与13世纪宋蒙在西南地区的冲突与融合相关,它们见证了不同文化因素在巴山蜀水之间的碰撞、交融,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包容性,印证了我国各民族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文明进程。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巴山蜀水   长江   长江流域   巫山   西域   南北朝   重庆   遗址   双子座   古文明   古人类   长江上游   文化   论坛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