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70年前,这场没有选择的战争





文 | 伊姐(周桂伊)李宇舜




常常感叹,生活的轨迹像是一棵树,每一个选择的分岔路口,都是树上的一根枝桠。我们就是在一个个选择中走向当下的人生处境。

偶尔也会想,如果某一个时刻,不那么选择,会不会人生有不同的可能?

听上去很理想对吧?

但我想大家多少都有体会,人生有时候看似有选择,其实是没有选择的。

人是如此,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样。

而国庆节即将上映的这部《志愿军:雄兵出击》就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志愿军:雄兵出击》

战争毫无疑问是残酷的。

史书上的寥寥数笔,堪堪几行文字,但身处其中者才会知道其中的困难。

战争,意味着人员的巨大伤亡。古代战争是如此,用上热武器的近代战争就更是恐怖。

一场抗美援朝,战争惨烈,为和平付出的代价沉重。

除了人员伤亡,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致命。

如果说人员伤亡是外伤,那么经济损失就是内伤。

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抗日战争已经打得祖国大陆一片焦土,再经不起任何损耗。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抗美援朝打还是不打?这同样是一个选择。

战争的残酷,那一代中国人已经深深地领教过了。不到万不得已,参战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国家层面上来看,没有参战的基础。

那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几乎没有工业基础。人民刚刚结束战争,都期待着和平。

国际层面上来看,环境不容乐观。

朝鲜内战刚一开战,美军第七舰队就大摇大摆驶入了台湾海峡,阻挠解放台湾,同时震慑我们不要插手朝鲜战场。

美国空军更是大摇大摆出现在鸭绿江上空,轰炸东北,警告我们不要插手。

而二战后刚刚成立的联合国形同虚设,根本无处说理。

用毛主席的话说:去县衙告县太爷。

不止如此,从客观的军事层面上看,新中国更是没有参战的可能性。

我们的军队和对面相比,实力悬殊。我们没有制空能力,更没有跨距离轰炸能力。

用军工专家的话说,这是一场真正的现代战争。而我们在这方面差得太多。

国际上唯一可以提供给我们的空中支援,至少也要三个月之后才能到达。

甚至连我国自己的军工专家都直言:“一旦起冲突,中美这道题算不出来。”

拼搏的精神绝对值得赞赏,但拿命和钢铁科技拼,没可能。

我们对上联合国军,就像小孩去打拳击。

种种困难摆在面前,做什么选择最容易显而易见。

不参战,当然万事大吉。

但很多时候,国家和人一样,看似有选择,但现实并没有给他们选择的余地。

简而言之,不得不打,这是一场没有选择的战争。

为什么必须打?

因为经历过百年的屈辱和苦难后,我们知道,命运不掌握在其他人手中,不可能指望别的国家对你仁慈。命运和未来,必须牢牢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不能去赌,三八线以南的部队跨过三八线后,会不会跨过鸭绿江。

不能去赌所有的国家都会老老实实遵守国际规定。

不能去赌,一旦遇到问题,联合国真的会主持公道。

因为一旦选错,百年来千千万万为中国崛起而牺牲的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身后是祖国,为了战火不蔓延到家乡,再大的困难也要迎难而上,所以,这注定是一场没有选择的战争。

战争中,牺牲不可避免。

没有人不珍爱自己的生命,没有人不怕死,战士们也一样。

只是牺牲背后,同样没有选择。

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就有这样的一幕。

志愿军刚刚到达中朝边境,准备过江。可江对面的朝鲜战场,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平壤被占领,部队被打散,金日成不知所踪。

更要命的是,连敌人在哪里,也不知道。

这样的一片混乱中,过江参战可能就意味着牺牲,还要不要选择过江?

战场机会转瞬即逝,晚一分钟过江,形势就可能严峻一分。严峻一分,可能就意味着战士们面临的危险要高几倍。

所以,唯一的选择只有过江。

于是当时身为司令员的彭德怀元帅身先士卒,带着指挥部毅然前出。

主帅如此,底下的战士们自然也不差。

化名“刘秘书”的毛岸英,为了保护机密情报,在轰炸中逆行,牺牲在炮火里。

为什么不怕牺牲?

因为一条情报,可能关乎千万战士的性命,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38军113师,为了完成穿插包围三所里的任务,靠双腿长途奔袭,即使有很多战士不堪疲劳,活活跑死,他们也不曾停下脚步。

为什么不能选择休息一下?

因为只要晚了一分钟 ,漏走了美军,所有牺牲的战士们就白死了。

他们同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没人比他们更懂错误选择带来的后果——之前的113师听说西川有美国军团,想多做准备减少伤亡,结果延误了战机,没扎住包围的口子,造成38军的巨大伤亡。

想减少伤亡错了吗?

没有,志愿军战士们打了那么多年仗,眼看着就要盼来新中国的好日子了,他们都应该好好活下去。

但有时候,牺牲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三连打到全连几乎全员牺牲,却还要死守松骨峰。

区区一个山头,不能撤退吗?

可以,但撤退的话,战友们的牺牲就白费了。撤退的话,就要多牺牲好几倍的战友。

所以三连的战士们同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除了前线战场,外交官们还拼尽全力在外交战场上发出属于中国的声音。

以伍修权为代表的的外交团,在联合国大会上控诉美国。

他痛斥美国人轰炸平民、侵略领空、侵犯台湾,却只换来了一句:“你们只感兴趣历史,不关注事实。”

事实就是:麦克阿瑟正发动圣诞攻势,要将志愿军彻底击溃。

可见,弱国无外交,并不是一句虚言。

在美国的军力和攻势面前,联合国控诉的选择,就成了空头支票。

如果不是志愿军在战场上打出优势,让美军撤退逃亡安州。

我们连和美国在外交战场上博弈的资格都没有。

牺牲是光荣的,是应该被铭记的。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应该歌颂牺牲,更应该记住牺牲背后那些没有选择的无奈和屈辱。

70年前的没得选,是为了让现在的中国有得选。

70年前不得不战,是为了以战止战。

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不惧生死,是为了后辈们能够拥有和平的未来。记住这份屈辱,然后努力让后代有更多的选择,这就是我们一代代中国人都在为之而努力的。

在电影市场中,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我还是要说,《志愿军:雄兵出击》这部电影依然独特。

这部影片,出彩在于人物群像更丰富,更丰满。

正如导演陈凯歌自己所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

战场不止在朝鲜,更在国内,也在外交场合。

每个“战场”上,都有杰出的人物为祖国而奋战。

比如张颂文饰演的外交官伍修权,在联合国会议上控告美国,为国内做外交斡旋。

因为打过仗,体内有弹片,毛主席称赞他“铁骨铮铮”。

比如辛柏青饰演的老红军、志愿军战士李默尹,有勇有谋,在寒冷的夜晚光着腿扛着枪,带头跳入刺骨的河水,只为渡河突袭,完成任务。

比如王砚辉老师饰演的彭德怀元帅,沉稳严肃,不怒自威,却也会因为战局不利而怒吼,因为捷报频传而开怀大笑。相比刻板印象,形象更加鲜活。

比如年轻演员张宥浩饰演的新兵杨三弟,因为不会开巴祖卡的保险,目睹老班长牺牲。一度陷入自责和战场PTSD,但最终靠着毅力和战友的帮助迅速成长了起来。

总而言之,相比同类题材的视觉冲击、战场刻画,《志愿军》对“人”的笔墨更多。

那些鲜活的人物、生动的事迹,总能在关键之处,打动观众。

国庆就要来了,在建国74年,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点,带上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电影吧!

不要忘记70年前,那场没有选择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鸭绿江   战争   联合国   雄兵   朝鲜   志愿军   美国   屈辱   伤亡   新中国   美军   战场   战士   牺牲   年前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