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出中欧班列,当年公然支持台湾分裂的立陶宛,如今下场凄惨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科普小丁当

2021年,一个仅仅280万人的小国家,对我国发表了一番极具争议的言论,他们竟然承认台湾的分裂行为,还准备在自己的首都设立一个“台湾代表处”

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一个中国”向来是原则问题,而这个国家却选择了无视,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为何会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敌意呢?

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

这个国家叫做立陶宛,是一个国土面积仅有6.53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还没有我们的一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大。

2021年,立陶宛公然挑衅中国底线,还准备在自己国家设立“台湾代表处”。这个做法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人开始猜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按正常逻辑来讲,这么大的地方想要分裂我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但他们为何会有如此胆量挑衅呢?

其实不难想象出,如果一个实力较弱的人敢向强者挑衅,那他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强大的人去支撑,而立陶宛的背后,极大概率是美国在从中作祟。

并且现在的立陶宛首都市政厅墙上,还刻着当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留下的一句话“谁敢欺负立陶宛,谁就是与美国为敌”

有人说立陶宛是为了讨好美国然后换取美国支持,如果说立陶宛刚发表这番言论时大家还不敢确认背后是谁,但他几个月后两国的一个协议,更像是确定了某种联系

2021年11月20日,环球网报道了这么一则消息,立陶宛将与美国签一个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

到这里就不难猜出,立陶宛此番反华举动,很有可能是受了某个国家的蛊惑,毕竟这个国家给他们开出的条件也挺“丰厚”。

或许当时的立陶宛认为自己背后有人支撑,这样做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他实实在在小看了我国的实力。

我国应对令立陶宛苦不堪言

在听到立陶宛这个消息后,我国先是对其强烈的谴责,然后眼看他们死不悔改,于是就对他们进行了实际行动

我国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通俗点来讲就是,我们和你们就差就差断交了

其次在中欧合作上,我们正式将立陶宛踢出了中欧班列,也就是说,立陶宛境内原本已经完工或者正在修建的部分铁路将全部拆除。

对于立陶宛来说,铁路是他们国家很大的一部分经济来源,如果拆除国内大部分铁路,这对他们的经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中欧班列是什么

可能有的朋友对我国第二个应对措施有点不解,也不太明白将立陶宛踢出中欧班列意味着什么。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也逐渐加强了各种交流,其中货物运输就是发展经济的一个好办法。

众所周知,铁路的运输成本相较于海上运输足足多了六倍,但我国还是不惜花大价钱发展了中欧班列。

原因很简单,由于西部地区比较远,海上运输的时间无法保证,因此铁路运输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国也重视到了这一点,为了吸引许许多多的欧洲客户,我国提出了发展中欧班列的计划和理念,然后受到了很多欧洲国家的支持。

在前几年疫情爆发时刻,中欧班列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相较于海上运输的时间问题,中欧班列解决了许多欧洲国家的燃眉之急,让他们国民得到了较快的防疫物资和保障。

毫无疑问,立陶宛也会是中欧班列的受益国之一,但他们却不珍惜此次经济发展的机会,公然挑衅我国原则问题,那我国就不再给立陶宛好脸色,然后将他踢出中欧班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宣布将他踢出中欧班列的时候,立陶宛的境内已经建造了将近二百多条铁路要塞,毫无疑问全部都要拆除,试问这样的损失背后的国家是否会给他补偿上去呢?

还有朋友也会好奇,在如此的大是大非面前,立陶宛为何要做出如此决定,他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吗?这一切都要从立陶宛的发展历史说起,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闲下来的国家。

存在感低却无法忽视的立陶宛

其实在发生反华事件之前,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立陶宛这个国家,原因不是我们知识匮乏,而是这个国家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

在上古时期的波罗的海,根本就没有立陶宛这个国家的概念,一直到了公元1009年,这个国家才首次被历史书给提及。

当时的人们主要以打猎为生,久而久之形成了波罗的海部落,也就是波罗的海人。后来由于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影响,许许多多外面的人来这里定居,这片区域经历了很多次外来侵略。

一直到了19世纪末,才有了今天的立陶宛族。后来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然后形成了波罗的海三国,也就是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后来1917年的十月革命,才让这三个国家真正成为了独立国家。当时苏维埃政府根据民族自决原则,承认了三国的独立

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立陶宛等剩余两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不信任感。这件事情要追溯到二战爆发时,苏联希望可以在波罗的海建立自己的军事基地。但却被英国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当这件事情传到波罗的海三国的耳朵里时,巨大的信任危机感席卷而来,因为他们当初想的是保持中立,可现在苏联却想要拉他们下水,换做是谁都不太乐意。

但波罗的海三国还是成为了当时苏联扩张的版图,后者借着自家货轮受到袭击这个借口,先是与爱沙尼亚签订了条约,又进入了那里建立军事基地,然后苏联讲讲这三个国家纳入了自己的势力版图之内。

虽然立陶宛极其不情愿,但没办法,此时也只听话的份了。后来苏联解体,立陶宛成为了三个国家中首个争取脱离苏联的国家,他们强烈争取欧盟,最后趁着各种因素的影响,立陶宛跌跌撞撞宣布独立加入欧盟

但问题就出在了这里,由于之前和俄罗斯的关系,立陶宛的经济在加入欧盟后有了较大的下降,他们的整体策略转向欧盟。

所以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立陶宛就需要复出点实际行动,来争取到自己的发展机会,所以再看他之后的任何种种怪异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立陶宛与中国的恩怨

但错就错在,他惹到了一个真心付出帮助别人的国家,立陶宛当初独立后的宗旨很简单:“亲美 反俄 入欧”。

这三要素全都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当时苏联对立陶宛的统治让他怀恨在心,于是在独立之后仍然对俄罗斯有着非常强的仇恨心理。

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立陶宛俄罗斯的仇恨已经人尽皆知,甚至谁和俄罗斯的关系稍微好一点,他就会跳出来与这个国家对峙

自从苏联解体立陶宛独立以来,他们就在对外政策上紧紧跟随着美国的步伐,甚至他们将自己的利益都抛之脑后,将美国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2017年,特朗普针对我国发起了异常大规模的“贸易战”,当欧洲各国还犹豫不决时,立陶宛已经率先站了出来,他们扬言要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

但这么多事情在我国看来都不足挂齿,毕竟他们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所以我国就一直在言语上进行了谴责,并未付出什么实际行动,直到2021年,立陶宛公然支持台湾独立,才让我们彻底愤怒,从而对他进行了一些列反击。

如今下场凄惨

如今的立陶宛现状足以用一个“惨”字形容,在他们对中国做出出格的事情后,我们也对他进行制裁。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立陶宛最大的港口被迫关闭,这也就意味着,立陶宛国内将近六万人面临失业。

除此之外,我们还限制了一些立陶宛的产品进口,这也导致他们国家的经济损失巨大,文化交流也处于了落后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法国的欧洲立法委员,曾公开谴责过立陶宛的做法,意思就是不能一味地无视事实,但立陶宛似乎还不以为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经济水平再次大幅度下降

还有就是,现在立陶宛的国内,已经有很多政客对国家这一行为进行了质疑和反对,他们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威胁到了他们下一任的选举工作。

还有一些立陶宛的政客表明,中国这样做的后果立陶宛完全没有意料到,甚至影响到了他们与德国和欧盟的经济往来合作,这点让立陶宛非常吃惊

结论

无论是立陶宛还是哪些国家,只有认清事实,才能在长久往来的合作中不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一味地跟随他人,最后换来的,或许只有惨淡的结局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立陶宛   中欧   台湾   波罗的海   爱沙尼亚   苏联   俄罗斯   美国   凄惨   中国   欧盟   下场   当年   独立   铁路   我国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