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我国秘密捕捞一潜艇,39年后英国首相公开喊话:尽快归还!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我国秘密在山东威海卫捕捞出一艘潜艇,此后该事件一度被列为绝密,参与打捞的所有人都签订了保密协议。直到2011年,此事才被公之于众,结果英国坐不住了。

英国首相公开向中国喊话,称我国当年打捞起的潜艇是英国的“海神号”,还公开喊话要求我国立刻归还,否则就是窃取机密。英国潜艇为何会坠落在我国海域?面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我国又会作出怎样的应对呢?


英国盘踞威海,如后院不请自来

纵观中国近代史,写满了屈辱和辛酸。国家领土主权被列强肆意践踏,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中华大地终日被炮火和硝烟所笼罩,甚至一度濒临亡国的边缘。而这一切都源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当他们固步自封的时候,殊不知危险早已悄然到来。

1813年,两艘英国小船缓缓驶入了山东威海卫,船上的众人拿着照相机,对着周围的海岸线就是一顿拍摄。当时的威海卫驻扎着大量清朝士兵,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船上那些人手里拿的是什么,只能简单的将船只驱离。

彼时的大清朝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当中,对外界的变化没有丝毫察觉,殊不知早就成了列强眼中“待宰的羔羊”。不过当时清朝国力尚存,列强一时间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远远观望,伺机打探中国的情报。

等到19世纪40年代的时候,英国已经察觉到了清政府的孱弱,他们开始了更大胆的试探。他们不断派遣船只前往威海卫巡逻,甚至多次尝试逼近海岸线,丝毫没有把清政府放在眼里,并且开始向中国兜售鸦片。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英国的鸦片。此举振奋了国人的心气,但也给英国开战提供了理由,随后英国直接把大炮架在了我们家门口,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结束,反而是灾难的开始。此后英国愈发贪婪,不断攫取在华的利益,企图占领我国的多个港口。位于山东的威海卫是列强们觊觎的“香饽饽”,这里一旦失守,整个中华腹地将彻底暴露在列强的枪口之下。

英国早就对威海卫有想法,奈何日本侵略者抢先一步,发动甲午战争夺走了对威海卫的控制权。日本通过威海卫获得的利益让英国十分眼红,他们开始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企图从日本手里换取对威海卫的控制权。

最后日本作出了让步,于1899年撤出山东,从此威海卫彻底落入英国之手。为了宣示主权,英国公然在威海卫修建军事基地,那里常年都有超过2000名士兵驻扎,还有上百艘舰艇在外部海域巡逻待命。

清政府花费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此后再也无力抵抗英国的侵略,只能任由英国在威海卫胡作非为。更让人气愤的是,英国竟然多次派国人前往威海卫旅游观光,俨然把威海卫当成了他们的“后花园”。

懦弱的清政府对此毫无办法,直到1921年,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善。在这一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我国代表据理力争,要求英国归还一直以来被他们占领的威海卫。

但英国丝毫不买账,甚至反过来要求我国政府承认他们在威海卫的主权,并且不能向他们收取所谓的税费。英国的作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愤怒至极,可是军事实力才是硬道理,打不赢英国又如何能让他们低头服软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英国很快就为他们的嚣张付出了代价。193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再次和英国进行了交涉,英国表面上松口,背地里却依然不愿意归还威海卫。

英国提出要租借刘公岛10年,之后便会归还威海卫,但前提是英国军队依然可以在威海卫驻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英国不过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威海卫还给中国。

就在这次谈判开始的同一时间,英国的潜艇已经到达了威海卫,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科考船和探测船。英国不仅要牢牢扼住我国海洋的命脉,还要将附近的海洋资源也统统收入囊中。

1931年6月9日,名为海神号的英国潜艇正式开始了巡航任务。海神号是当时英国最先进的潜艇,这艘潜艇出现在威海卫,足可体现出英国的野心。表面上海神号的任务是巡航,但实际下潜的时候却携带了大量鱼雷,除此之外还配备了57名技术人员。

按照官方的指示,他们需要驾驶海神号下潜到一定深度,然后迅速上浮对海面上的目标进行炮火打击。很明显这是一次军事演习,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目的就是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来让我国政府闭嘴。

很快海神号便开始下潜,一切都如英国预料的那样进展顺利,可很快他们就遇上了大麻烦。就在海神号下潜到指定深度,准备上浮的时候,雷达却突然发出了警报。

当时海神号上搭载的雷达还不是很先进,从雷达影像上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在朝着海神号靠近。海神号上的技术人员不敢掉以轻心,立刻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结果看到了一艘正在不断靠近的中国渔船。

海神号已经上浮到了一定高度,紧急下潜肯定避让不开,只能通过改变航向来避免碰撞。技术人员们一边操纵潜艇转向,一边通过信号灯来向渔船打信号。可谁也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潜艇竟然转向失灵,潜艇里的技术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渔船越来越近。


潜艇现世引闹剧,中国已今非昔比

一场碰撞似乎在所难免,技术人员瞬间乱作一团,他们不再尝试让潜艇转向,而是忙着抢夺救生筏。出于对潜艇技术的强大自信,海神号潜艇只配备了几艘救生筏和几件救生衣,但整艘潜艇上却足足有57人。

在扑面而来的死亡气息面前,很多人都失去了理智,他们争相抢夺为数不多的救生筏,全然不顾即将发生碰撞的海神号。人员的慌乱加快了悲剧的发生,海神号潜艇和渔船撞了个结结实实,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就将海神号给撞出了一个缺口。

海水一瞬间便涌入了海神号,理智尚在的船员急忙打开排水系统,但依然阻止不了潜艇下沉的趋势。在此期间,那些拿到救生筏的人纷纷逃离潜艇,但大多数人只能随潜艇一同沉入海中,很快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潜艇的海神号便彻底消失不见。

海神号沉没的消息传回英国后,可谓是举国震惊,首相第一时间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海神号。为了能最大程度争取救援时间,英国不惜向美国人求救,让他们就近前往威海卫搜救落难的技术人员以及打捞海神号。

美国人当时出动了大量潜水员,也动用了最先进的救援仪器,但最终也只救上来30人。加上之前成功逃生的5个人,也不过只有35人,剩下的22名技术人员则不幸葬身海底。

英国在威海卫作威作福,我们自然是乐得看到他们吃瘪,但那些死者家属却无法接受,他们三番五次要求首相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还要向中国政府追责。按照英国一贯的行事风格,他们必然会拿此事大做文章,然后从中国政府手中索取大量的赔偿。

但奇怪的是,自始至终英国政府都没有追责此事,也没有公开事故的相关细节,结果这起海难便不了了之。可不追责,不代表英国不在乎,他们从没有放弃过对海神号的打捞。

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英国并没能成功打捞起海神号。后来二战爆发,日本再次侵入威海卫,英国不得不暂时停止打捞计划。二战结束后,我国也是收回了威海卫,这让英国再也没办法惦记了。

虽然英国此后多次尝试前往威海卫打探情报,但都以失败告终。其实论惦记海神号的程度,我国政府丝毫不弱于英国政府,因为潜艇本身具备的战略意义是其它武器所无法比拟的。

不过我国的海洋力量比较薄弱,一直没有办法进行打捞,这一拖便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当我国的海军力量有了显著提升后,中央军委第一时间便下达了打捞海神号的命令。

1972年6月24日,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来到了史料记载的海神号沉没位置,准备对海神号进行打捞。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捞成功,政府还征调了大量渔民作为辅助。这些渔民无一例外都签署了保密协议,绝不能让其它国家发觉我国的意图。

威海卫海域暗礁遍布,海平面下还隐藏着许多暗流,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出现意外。为了保险起见,专家先对水底进行了一番探测,然后提出了两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直接利用吊钩吊起海神号,这种方法十分简单,但十分耗时,且无法保证海神号的完整性。第二套方案则是折线起浮计划,这套方案耗时短,但操作难度大,一旦失误便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最终专家团经过讨论,还是决定采取第二套方案,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就越可能被外界所察觉。方案确定下来后,打捞行动立刻就开始了。从6月24日开始,一直到7月15日结束,深埋多年的海神号终于重见天日。

当这个布满锈迹的庞然大物出水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爆发出了强烈的呼声。即便时隔多年,海神号依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震撼。由于我国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所以英国政府始终不得而知,结果这一瞒便是39年。

直到2011年,我国才对外界公开这一消息,结果立刻就引来了英国的“声讨”。英国首相直接公开表示,让我国立刻归还海神号的残骸,否则就是窃取他们国家的军事机密。

当年那些遇难者的家属也要求我国将打捞起来的遇难者遗体送回英国,而且态度还很强硬,甚至拿出了一种命令的口吻。我国政府自然不会买账,中国早已摆脱了曾经落后的面貌,没必要再给英国什么好脸色。

英国第53任首相卡梅伦

而且海神号是在我国海域沉没的,我国行驶打捞权完全合理,英国根本没有资格指手画脚。更何况我国也没有发现任何遇难者的遗骸,所以那些家属的要求简直就是无理取闹,最终我国也是没有理会,只是简单发表了一个声明就结束了这场“闹剧”。

英国对待我们的态度也许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哪见过我国政府摆出如此强硬的姿态,结果一下子便乱了阵脚,再也不敢继续向我国喊话。最终关于海神号的归属再无争议,我国的海域再也由不得英国来指手画脚。

这一历史事件说起来是海神号的归属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国家的尊严问题。曾经的中国因为弱小被列强肆意践踏,如今强大的中国再也不必看任何国家脸色。

正如艾跃进教授曾经说的那样:“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任何时候强大才是硬道理,要想捍卫国家的尊严,就必须强大到让敌人胆怯。


看完英国海神号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英国   潜艇   首相   救生筏   威海卫   我国   列强   海神   日本   山东   海域   中国   清政府   年后   秘密   方案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