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案盖棺定论?官媒两度认可结果,司法公正下是否还有冤屈?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司法的长河中,一桩案件迟迟未见终局,这便是劳荣枝案。劳荣枝,一个名字深深刻在人们心中,这个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劳荣枝的逃亡已经持续了20年之久,这让很多人认为她已经逍遥法外,而最高法院也将此案列为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之一。然而,案件中存在的诸多争议和疑点,使得劳荣枝的命运充满了未知数。


劳荣枝案的复杂性主要源自于缺乏实质性的证据。在这个案件中,双方主要依赖口供、证人证言等主观性证据进行辩论。一审和二审期间,控辩双方围绕着劳荣枝在多起案件中的角色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关键问题在于,劳荣枝究竟是主谋还是从犯?这一问题的回答至关重要,涉及到对7条人命的法律责任。

2021年9月9日,南昌中级人民法院对劳荣枝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判决她犯有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绑架罪,分别判处了3个死刑。央视对这一判决进行了报道,并将劳荣枝定性为“杀人潜逃”,这一定性对于后续审判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央视还详细描述了劳荣枝和法子英的作案模式,强调了二人的共谋性质。然而,辩方坚持认为劳荣枝是被胁迫的从犯。


2022年8月18日,劳荣枝案进行了二审,央视的报道再次强调了劳荣枝的犯罪性质,并认同了一审的判决结果。然而,劳荣枝在一审和二审期间大量翻供,这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辩方主张劳荣枝的供词存在重大出入,指责她被不公正的手段逼供,还提出了精神控制的可能性。此外,辩方还质疑了检方证人证言的公正性,指出法院在采纳证言方面存在不公平。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劳荣枝的心理状态。在庭审中,她展现出了强大的反侦查能力和伪装天赋,这引发了检方的质疑。劳荣枝的言辞逻辑清晰,但常常自相矛盾,答非所问,这使得人们对她的真诚产生了怀疑。检方认为她没有真诚悔过,主观恶意极强。然而,辩方认为这些表现反映出她可能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但这一观点并没有被充分采纳。


受害者家属的态度也是这一案件的重要因素。他们表示无法原谅劳荣枝,坚持认为她应该为7个受害人的死亡负责。这种情感化的立场对案件的审理和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辩方认为,媒体对劳荣枝的定性以及之前的称号“女魔头”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舆论,使得劳荣枝在大众心目中留下了不利的印象。

然而,无论在舆论还是法庭中,最终的判决都应该基于客观的证据和法律的真相。这个案件中的证据争议和法庭公正性的质疑让案件变得更加复杂。劳荣枝的命运究竟是值得怜悯还是更加可恨,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证据的确凿性来决定。司法单位必须维护法律的公平和公正,无论案件的细节多么复杂,唯有法律真相才能引导案件走向正确的方向。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斯德哥尔摩   最高法院   从犯   证言   冤屈   公正性   证人   定论   判决   舆论   证据   案件   央视   本文   法律   作者   内容   劳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