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会装备缴获的毛瑟手枪吗?他们的王八盒子比驳壳枪差多少?

日军会装备缴获的毛瑟手枪吗?

所谓的毛瑟手枪,通常指的是驳壳枪,即德国产的毛瑟C96系列手枪及其西班牙仿制型,因为威力大射程远又被称为盒子炮。



和网络流传的相反,日军装备过缴获的毛瑟手枪,自己甚至还测试并且进口过,而且还把它带到了太平洋战场,用于和美军的战斗中。


一、日本人接触驳壳枪很早

首先要说清楚,这日本人接触驳壳枪很早,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很多进口武器都是通过日本商人卖给中国的,其中就有大量的驳壳枪。不仅卖给中国,而且也卖给本国作为列强和军官自选手枪使用。而在不久之后,日本人甚至取得了西班牙阿斯特拉驳壳枪在中国的总经销权。



而在这时候,日本商人就耍了个心眼,当时的西班牙又被叫作“日西巴尼亚”,这些商人就在枪上刻上“日国造”的字样,和“德国造”驳壳枪一样,成为了当时在中国非常畅销的名牌产品。当时不少中国人并不知道“日本国”和“日西巴尼亚”国之间的区别,那些便宜实用的西班牙驳壳枪,反而给日本军火打了广告。



而在与此同时,日本人也见识到了盒子炮的优良性能,也开始制造本国的制式手枪——王八盒子的制造。不过呢,这日军比较精明,他们一方面羡慕毛瑟驳壳枪的威力,另一方面又觉得其过于笨重。因此其本国制式手枪参考的,其实并非德国毛瑟驳壳枪,而是在德军的制式手枪——鲁格08手枪。



于是呢,这日军制式的南部十四手枪,就此新鲜出炉了。该枪外形和鲁格08非常相似,都有一个倾斜的握把和一个裸露的枪管,当时的人们根据其外形,称其为“东方鲁格”。而正因为弹匣在握把之中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其枪身长度,日本南部十四型手枪全长只有229毫米,比起动辄300毫米以上的驳壳枪短得多,无疑也灵活得多。而其8发的容弹量,比起驳壳枪的10发也只是略有逊色而已。



而更加相似的,是早期的南部十四手枪采用了和驳壳枪类似的木盒,同样可以接驳枪盒之后抵肩射击。不过非常有特点的是,日本人还别出心裁,把木制盒套的前端弄成了伸缩式,其头部可以伸长和缩短,非常类似于乌龟的脑袋。而其后改用的皮质枪套,又有一个类似于乌龟壳的圆形皮盖。于是在该枪进入中国之后,被民间影响地称为了“王八盒子”。



而由于是战前的产品,该枪做工比较精致,枪体表面整体烧蓝,外表看起来非常不错。当时在八路军内部,都以缴获一支王八盒子为荣。《亮剑》中某个八路军营长,就挎了两支王八盒子来显摆。而当年在冀中军区的徐光耀先生,在他创作的小说《小兵张嘎》里面,也有对王八盒子的描写:

小嘎子扬扬王八盒子,“瞧,长苗儿,厚梭儿,口径嫩,绷簧紧,里里外外,满挂烧蓝,一扣机啊,嘎!嘎!连扣连响,不坐不摆,又稳当,又脆声,这才真是新出炉的东洋造啦!”

由此可见,当时日军是有自己的制式手枪的,而且从外表上来说并不次于驳壳枪。那么,他们真的有必要留用缴获的驳壳枪吗?这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日军的制式手枪真的不咋地。


二、日军的制式手枪非常拉胯

要知道这“王八盒子”非常不争气,虽然外表看起来唬人,但却是个绣花枕头一包草,好看而不好用。总结一下的话,就是这玩意儿起码和著名电影名一样,也有《七宗罪》:

第一宗罪:王八盒子子弹威力小



南部手枪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其采用的8mm南部手枪弹威力太小,不适合作为战斗手枪弹来使用。其所用的8*22南部手枪弹弹头只有7g,初速290m/s,枪口动能274焦耳。从整体性能来看,这日军的8毫米制式手枪弹,其实并非一种战斗手枪弹,其威力更类似于自卫手枪弹。在和它类似威力的,是西方的.380ACP弹,也叫9*17勃朗宁短弹,其弹头重6g,初速300m/s,枪口动能275J。

而相比之下,当时的9mm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头重8g,初速350m/s,枪口动能494焦耳。而我国大量采用的7.63x25mm毛瑟手枪弹弹头重5.57g,初速400-455m/s,枪口动能470焦耳,都远远超过日军的制式子弹。

第二宗罪:王八盒子并不安全




这王八盒子不仅威力小,还喜欢突然走火。该枪采用的是击针平移击发,本来保险机构就不好。而在战场上如果保养不善的话,那么故障率就比较高。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该枪会经常走火,因此携行时一般不能膛内带弹。

而该枪在实际使用中,也确实因为突然走火而造成过不少伤亡事故。比如我冀中军区六分区王长江司令员的大儿子,就是被一支缴获的王八盒子走火打中的。而长子的牺牲,一直是王司令员心中永远的痛!

第三宗罪:王八盒子容易卡壳



在实际制造中,因为日军的军工能力有限,因此它的复进簧加工偏软,经常发生枪机后座不到位,然后卡壳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现代的试射中,几乎每打一个弹匣,就会出现复进不到位出现的卡壳现象。运气不好的时候,首发就卡壳的情况也不少。我军冀中军区二十二团的左叶团长,就在战斗中出现过两支王八盒子同时打不响的尴尬情况。要不是随行的小战士机智来救,那就真的要牺牲在鬼子的刺刀之下了。

而日本人解决复进簧偏软的办法也很奇葩,就是直接拿手拍,或者人工拉枪栓帮助复进。总而言之,用王八盒子这个手枪,打枪的时候那是要又拍又打,甚至如栓动步枪那样,每打一枪都要拉大栓的。具体的使用过程网络都有视频,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小编这里就不啰嗦了。

第四宗罪:王八盒子撞针容易折断




当然,后来不少网文把它复进簧偏软后座不到位,说成是撞针偏软击发无力打不着火,那就是误传了。这王八盒子压根不是撞针偏软,而是恰恰相反,这玩意儿在复进簧偏软的同时,还有着撞针过硬的问题。

按理说呢,这撞针硬度较高是好事,可以提高击发的成功率。在八路军一开始制造步枪的时候,就碰到过炼不出高硬度钢材,做不出合格撞针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是当地一位老师傅挺身而出,捐出了自己的吃饭家伙——一套高强度的合金钢刻刀,才解决了这个问题的。而日本人的炼钢事业起步很早,自然能够造出高强度撞针。

不过呢,这日本人当时技术也不咋地,火候掌握的并不到位,他们把撞针做得太硬了!而过硬往往就过脆,有的时候甚至会发生撞针折断现象。而对此呢,日本人的解决办法也很奇葩,他们不肯好好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给每一支枪都多配发了一根备用撞针,而且就带在皮枪套里面,方便随时更换。你说你有配两根撞针的时间和成本,好好做好一根撞针不行吗?这打仗的时候撞针坏了,还能现场更换不成?

第五宗罪:似是而非的空仓挂机



一般的手枪都有“空仓挂机”功能,也就是当弹匣中最后一发枪弹打出去之后,枪机后退并停在后方位置,只要换上新弹匣立刻都能打。王八盒子也有类似的功能,打空子弹后枪机也退在后方不动,不知道的人以为就是“空仓挂机”了。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假的“空仓挂机”,枪机只是被弹匣托弹板后部的凸起挡在了后方位置,只是起到了一个子弹打光的提示作用,提醒你“该换弹匣了”而已。

而到了真正要换弹匣的时候,是要这么操作的:由于枪机紧紧地抵住了弹匣托弹板,按下弹匣扣并不能弹出弹匣,而是要用另一只手来用力,把弹匣拔出来。而在弹匣被拔出后,枪机会在复进簧的张力作用下,重新复进到位。这时候你要重新去腰里摸出备用弹匣,而在装上新弹匣后,你还要再次拉动枪机,重新推弹上膛才能射击的。看到这个过程,大家就知道这玩意儿有多坑了吧?

第六宗罪:王八盒子价格很高



而除了以上问题之外,这王八盒子因为颜值还可以,和作为日军“国产制式手枪”的垄断地位,那是定价很高的。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日军当时普通士兵的武器装具是免费的,而军官的装备都是要花钱的。而在战争爆发前,一名日军中尉的月薪是70日元,一支便宜点的进口手枪是35日元,而南部系列手枪的价格是80日元起步。从性价比来说,这玩意儿就是质次价高的代名词。

不过呢,当时日本军官所谓的“自行选购”武器,其实也不是那么自由的。那时候在日军内部军国主义盛行,他们提倡军官自购南部系列手枪,以支持本土军工企业,甚至将之作为“爱国”的表现。而该枪毕竟堪用而且做工精致,多数人自然也就不在乎那些“小小的”性能瑕疵了。久而久之以后,这日军中王八盒子的装备数量直线上升。但是说真的,这么个容易卡壳和打不响的玩意儿,真不值这个钱啊。这小日本连自己人也忽悠,也是够黑的。

第七宗罪:替代者更加差劲



如果说王八盒子因为是战前定型的原因,这颜值不错做工精致,整体性能也堪用的话,那么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之后,小国寡民的日本资源紧缺,新生产的手枪那更是一蟹不如一蟹,无论是性能还是颜值都是断崖式下跌的。其主要的代表性产品,那就是所谓的“九四式手枪”。



如果说王八盒子总体还堪用,只是能够挑出一些毛病的话,那这个九四式就是整个都是毛病,就找不出一条好处来!这破玩意儿不仅丑出天际,而且性能烂的像一坨翔,被评价为“自杀都不合格”的手枪。总而言之,这东西看一眼小编陈天刑都觉得脏了眼睛,真的不想去写它的详细性能。总而言之,当年的日本军官捏着鼻子用着这玩意儿,在战场上却要面对盒子炮、枪牌马牌撸子等各种先进手枪,有多无语和憋屈你们知道吗?


三、日军大量留用驳壳枪



所以在实际战场上,这日本人也是不傻的。他们一方面精心维护着自己的南部十四和九四式手枪,用于在平时耀武扬威和杀害老百姓。而在真正的战斗中,却是压根不指望这些东西的。如果大家注意一下就知道,这日本军官在战场指挥和面对危险的时候,往往是在第一时间拔出自己腰间的指挥刀,横眉怒目的呜哩哇啦一通,而很少会去腰间掏手枪的。



而在缴获了中国军队的制式手枪之后,日军更会将其私下留用,用于替代自己那些不靠谱的样子货。所以当时的毛瑟驳壳枪,和捷克式轻机枪一样,是日军缴获后最喜欢留用的两种武器。而在当时拍摄的照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这样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缴获留用的各式驳壳枪就有数千支之多。




而在此之后,日军哪怕是被调出中国战场,往往也将缴获的驳壳枪随之带走。当时在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就经常在战斗后缴获这种武器。这张照片就是在1945年春末,几名美军士兵在冲绳之战后,检查缴获的日军毛瑟C96手枪的情形。而在美国陆军出版了《外国军用武器装备:步兵武器》一书里,也曾经提到过毛瑟驳壳枪:



“这款毛瑟C96手枪于1896年开始生产,介于手枪和卡宾枪之间,它是第一支成功研制的军用自动手枪。除了M1912和M1932进行了小改进之外,保持了大部分的原始特征。最初是为警察设计和生产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军广泛使用,充当非官方的替代武器。一战后,毛瑟C96在很大程度上被卢格P08,以及后来的沃尔特P38取代。沙俄曾经大量进口毛瑟C96手枪,并在1917年革命期间广泛使用,整个东方和中欧仍大量使用。该武器由西班牙、中国和瑞士制造。其独特设计在于:1. 所有零件都精密装配在一起,并且只使用一枚螺钉(在握把上);2. 握把背板有一个开槽,可以用来接驳木制枪托;3. 配备弧形表尺,表尺射程100~1000米。弹仓固定在机匣上,弹药通过弹桥从顶部装填,这个操作与栓动步枪相同。”

由此可见,这美军对驳壳枪也是非常熟悉的。


四、日本人的MO大型手枪



而除了留用大量缴获的驳壳枪之外,日军也被驳壳枪的性能折服,他们不仅自己采购驳壳枪,而且还专门生产其配套的毛瑟7.63手枪弹。更有甚者,他们还对其进行了正式测试和命名,准备将其作为准制式装备使用。




先是在1939年,日本曾经从德国购入500支毛瑟手枪,和子弹10万发。而在此之后,日军在富津射击场对驳壳枪进行了大量测试,并于1940年2月将之列为准制式装备,命名为MO大型手枪,主要装备对象是曹长和宪兵。而到了1943年,随着日军中装备的驳壳枪数量的增多,缴获的7.63毛瑟手枪弹数量不足,甚至还专门安排了7.63*25手枪弹生产。



而除了装备正规军之外,日军还将缴获的驳壳枪,广泛用于装备后方警备部队、以及特工等特殊人员。在1956年版的看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情形。当时在“义和炭场”暴露后,特务队长冈村带队前去抓人,而最先向炭场大门扫射的鬼子兵,竟然手持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而当冈村率领着特务队,去偷袭正在苗庄开会的铁道游击队的时候,他和部下更是清一色的手持驳壳枪。而与之对射的铁道游击队员们,手里拿的则是24发弹匣版的驳壳枪。在这些道具考究的老电影中,出现了敌我双方都使用同一种武器战斗的情况,不得不让人佩服导演的用心了。



当然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日军留用了大量捷克式轻机枪、毛瑟手枪等装备,并为之性能所折服,心知肚明其比自己装备的歪把子轻机枪、王八盒子要好,但是这些日本人却不能失了面子,在口头上承认这一点。他们的办法是“嘴嫌体正直”,一方面不将之列入正规制式装备,另一方面用得很欢,并且不断改进自己的现有装备。



比如那96/99轻机枪,就是歪把子吸收了捷克式优点后的结果。而面对着近战火力强大的驳壳枪,日本人也搞出了长管王八盒子、卡宾型王八盒子来对应。甚至面对着能够连发的快慢机驳壳枪,日军也有与之对应的南部冲锋手枪。当然了,因为性能远远不足和资源有限,压根没有批量生产就是了。



所以啊,这日军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武器不好,他们只是有自己的“躬匠精神”,打死也不肯认账而已。在自产制式手枪和驳壳枪留用的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这种别扭的民族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驳壳枪   日军   手枪   盒子   撞针   轻机枪   弹匣   装备   威力   日本人   日本   制式   玩意儿   武器   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