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机上8个汉字刺目扎眼:这里钱多人傻快来(北京动批30年之二)

作者 董保存


1985年6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动物园地区市场管理处”的牌子,赫然出现在西郊商场旁边的一所小房子门前。

这也标志着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开始对这个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它是西城区人民政府的正式派出机构,由展览路街道办事处代管,简称 “动管处”。

因此也有人说,这是展览路办事处动物园市场管理处。动管处是综合性的,下设六个部门,有市容(后来的城管)、公安,工商、交通、街道、卫生防疫等。

他们所管理的范围,东起西直门、西直门外大街,一直到西苑饭店,一共有56家单位,和市场有直接关系的有十多家。

根据不少当事人的回忆,动管处成立前后,杂乱经营动物园马路市场,开始发生变化,一种标志性的准建筑物——铁皮棚子出现在这一带的路边。

第一个铁皮棚子是在哪儿出现的?是谁做的,又是哪一天出现的?现在已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个别商户为了便于经营,为了抵御风雨,开始调整他们的经营场地。有的是在三轮车上加一个顶棚,有的是烤羊肉串的车子加了一个盖子。有的自己搭起了一个简易小棚子……

棚子搭的花花绿绿,样式各异,使得原来就有些杂乱的自由市场,显得更加杂乱。

动管处成立以后,从市容管理、道路管理、工商管理角度入手,统一制作了一批铁皮棚子,要求尺寸统一,颜色统一,高低统一,下面是柜台,上半截搭起有檐儿的棚子。

这些蓝色的铁皮棚子出现,改变了游商摆地摊的形象,也使得西直门外这些街道的两边,整洁了许多。

可不要小看蓝色屋顶的小棚子,它是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一次飞跃,是这个市场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这里的服装生意从零售走向了批发。

撤摊儿进棚之前,也有批发。但那时批发,规模小,层次比较低,一次在一个摊位上批发十条裤子就是大户了。进棚之后,马上翻了几番,服装批发也一步一步形成了规模。

蓝色的棚子,成了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一景。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民经商”的热潮,工、农、兵、学、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各行各业都来经商, 当时的顺口溜说“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开张”。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很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都搞起了 “第三产业”,成立了 “三产办公室”。临近动物园市场附近的一些机关,院校,科研机构,也都动了起来,找各种各样的能人来搞“三产”。建筑大学,矿冶研究院,北京市公交公司……都利用各自优势,或是自办,或是租给别人来办,加入到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行列。

就连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所在展览路地区街道办事处,也近水楼台,在西郊百货商场院里弄了一圈的棚子,租给一些经营者,卖起了衣服和其他日用品。

随着西郊商场旁边的南北街改造,街道办事处的“三产”也越搞越大。引得西郊商场的员工都和他们开玩笑:你看看,咱们都是国家的买卖,你们不是抢我们的生意吗?他们回答说,钱也不能只有你们一家挣,咱们这叫互利共赢……

实事求是地讲,在改革开放的早期,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的 “三产”,在解决办公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福利待遇较差等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展览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说,我们那个时候,办三产挣了钱,也不敢发呀,按规定给干部发了一点儿福利,盖起了现在也还不落后的办公楼,还买了好多套房子解决了单位住房紧张的问题,让其他单位看着都眼馋。

采访过程中,不管是商户还是管理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铁皮棚子时期,是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最热闹的时段,是发展最快的时段,也是绝大部分商户完成原始积累的时段。

说起地摊进棚,曾经在那里打拼的人都充满了感情。都说哪时虽然有点儿像现在还能见到的大排档。有了它,可以遮风避雨,再不用担心饭碗里吹进沙子,也不会因为下雨下雪影响你的生意……

当然,他们也会说,那个棚子啊,真是让我们又爱又恨,夏天热得受不了,冬天冻得受不了,天天累得快倒了,票子挣的装不了……

那几年,最流行的词就是“招商引资”。当北京市西城区工商局的官员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却连连摇头,说动物园这个地方,从来没有搞过招商引资,那是有了梧桐树,还愁凤凰不来吗?

因此有人说,动物园的棚子就是招引凤凰(商家)的梧桐树。

不是有这样一个笑话吗?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一个“导购”,在那里干了一个星期,给老家的亲戚朋友BP机发短信——

“这里钱多人傻快来!”

于是,山海关外的东三省有人来了,河北承德、保定等地方的人来了,有晋商传统的山西人来了,安徽服装商人也来了……他们当中,有一个人来跑单帮的,也有一家人来这里闯天下的。

市场有时候的确很神奇。“扎堆卖货”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说,这个街面儿上,有人开了一家红焖羊肉店,生意很好。按照正常的思维,再来开一个红焖羊肉店,肯定会抢第一家的生意。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你开一家,我再开一家,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跑这里来开店,大家的生意都很好做。吃饭一条街就是这样逐步形成的。所以他们说这叫扎堆儿卖货,越卖越多,会呈几何式的增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这里服装的花色品种、数量质量都已经相当可观。男装女装童装,帽子鞋子袜子,等等等等,都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服装集散地和批发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那么,这里的服装都是从哪里来?又批发到哪里去了呢?

最初售卖的服装,大部分是商户自己加工的,自家做不过来,就雇几个人,裁缝加工一体化。晚上做好,第二天拿到动物园来批发零售。小作坊式的服装加工,显然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于是这里的商户,就开始从广州东莞江门、江浙一带的服装厂家或者是销售商订货,发运到北京动物园批发销售,用他们的话说叫从南方“打货”。甚至有个别的商户已经开始投资建厂……

各地生产的服装,通过“动批”这个“中转站”,流转到北京市的不同层次的商场或者是市场进行销售——东四的隆福寺,前门的大栅栏,西边的五道口,南边的大红门儿等等市场的商户纷纷从动批拿货,回到到自己的店面销售。再到后来,王府井东安市场,西单商场的一些店里也出现了“动批”的服装。

说起这些来,西城工商局的官员们可以给你讲出很多的故事:

那个时候,这里所有的商户都非常辛苦,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五点多钟,这里就热闹起来了,批发活动一直忙到上午9点多,批发结束,铁皮棚子就变成了零售市场、服装摊儿。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使得动批越来越繁荣。

几年的工夫,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的销售网络迅速形成。开始延伸到北京郊区以及北京周边的廊坊、保定等许多地方,吸引了内蒙古,辽宁,山西等地的服装商人。

同时,市场也派生出来了很多新的行当。

——“档主”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从“地主”手里租了经营地点,又从管理部门租来了棚子。但他们自己并不经营,而是把棚子再租给外地来的商户。棚子摊位价格,根据摊位的位置,市场的热度,从百元到千元不等。后来发展到每个摊位月租金达到3000元……

——物流和仓储。批量的服装既要有人运送,还要有地方存放。服装存量少时,可以放在棚子里。数量大了,几平方的棚子显然无法满足需求,他们就找附近的地下室和人防工程……

市场的蓬勃发展,泥沙俱下。在这个阶段也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当时特别典型的是所谓哈密瓜事件。

天热了,一个外地游客在动批市场的摊位前,想买一块哈密瓜解解渴,看到摊位纸板上写着8元,就说买半个,摊贩大刀切了一半,放在秤上一称,说正好一斤,80元!游客不干了,说你那上面不是写着8块钱吗?摊贩用明晃晃的水果刀敲打那个夹纸板,说,看仔细了,看仔细了!外地人这才看到夹纸板上用小字写着8元50克。游客说,那我不要了。摊主不干,刀子在外地人面前晃着,这可是你要的,我给你切的,怎么着,说不要就不要了?买者只好忍气吞声,拿走了那半块儿哈密瓜……

对于这样无法无天的欺诈行为,一经披露,立即引起北京市领导的震怒,这还了得,红墙边上出这样的事情,太丢人现眼了。责令有关部门立即行动,坚决取缔这种害群之马。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这样的欺诈行为,监管起来还相对容易,杀一儆百,出现一个抓一个。但对于服装批发市场当中的千奇百怪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管理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

有一商户从广州发来一款夹克衫,在“动批”批出去,价格可以翻七倍。很快挣了大钱。同一楼层的另一商户,闻风而动,悄悄找到供货商,出比他高一倍的价钱,把这款夹克衫买断。这等于断了另一家的财路,一是发生了争执、争吵,闹到市场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这样的所谓“竞争”问题,让他们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他们耽搁不起时间,又很难取证,不得不寻求别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找专门能把事情摆平的人“说一说”,这就出现了专门干这种“说一说”的“人物”……

退路进棚的后期,动物园商圈那些临街的门面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改造。有的是拆掉旧的盖新的,有的则是把旧房子改造装修变成批发市场。还有的是一边营业一边在改造,一边卖东西,一边盖楼房。还有的地方是,拆了盖盖了拆。越拆越大,越盖越高。“老天乐”、“天马”、“展览路”、京龙等批发市场。都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西直门   西城区   西城   汉字   棚子   扎眼   哈密瓜   刺目   北京市   纸板   铁皮   西郊   摊位   北京   动物园   商场   生意   服装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