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新画像挂上天安门,北京市民疑惑:主席耳朵怎么只有一只?

1963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市民们也纷纷赶来参加升旗仪式,瞻仰天安门上毛主席的容颜。

这幅毛主席的画像是工作人员在这天刚刚换上去的,参考了毛主席最新的照片,看起来惟妙惟肖。

正当大家沉浸在庄严的气氛里,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敬意,赞叹画家画技高超时,忽然一位小朋友问自己的家长:“妈妈你看毛主席怎么只有一只耳朵呢?”

这句稚嫩的疑问也被周围的人所听到,他们抬起头朝画像上细细一看,可不是嘛。

因为画像的角度偏向侧面,所以只能看到毛主席的一只耳朵。

那么中央为何将一幅“有争议”的毛主席画像挂在天安门上呢?

天安门前红旗飘

你知道吗,在最开始的时候,天安门上挂着的画像并不是毛主席,而是蒋介石。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的解放军解放北京。大家来到天安门前一看,上面赫然挂着的居然是蒋介石的画像!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怎么能眼看着曾经国民党的画像挂在城楼上呢?

于是,士兵们把原本的画像给撤了下来,再决定为毛主席做一幅画像,把它挂在天安门前。

当时著名的画家董希文接到了这个任务,他既兴奋又紧张,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他召集所有的学生一起夜以继日的绘制了十来天。

董希文

当日,天安门城楼前便挂着这幅作品,迎来了庆祝北京和平解放的游行活动。老百姓们目光灼灼看着城楼前的毛主席,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后来游行一结束,这幅画像就被取了下来,因为彼时中央并没有长期悬挂画像的计划。

又过了几个月,正是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十二周年纪念日,中央决定举行一场纪念大会。

为了举办这场纪念会,北京自然事无巨细地准备着。天安门前的画像又进入了大家的考虑范围。周总理也是找到了当初画画的董希文,希望他再次为毛主席画一张大画像,用于活动当天。

1936年,董希文(左一)与杭州艺专同学

董希文听了总理的请求,眼看着纪念大会就要来了,他便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好的,虽然时间紧迫,但是我上次已经有过一次的经验了,请周总理放心,我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画像的重任再次落给了董希文和他的学生。其中一名学生陈淑光有回忆道:“当时是让我们绘制一幅巨型油画,而我们都没有画那么大幅的画作的经验,加上时间紧迫,确实难度是有的。但是我们一想到这是为了毛主席作画,还是满怀激动与干劲,彻夜不眠的工作。”

董希文及其学生

在他们的努力下,画像终于完工。7月7日当天,天安门前焕然一新,7盏灯笼闪闪发光,红旗迎风飘扬,天安门中间。

他们不光绘制了一幅毛主席画像,还有朱德元帅的巨型画像在旁边一同注视守护着大家。是因为中央考虑到朱德元帅也在十几年的革命和抗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功赫赫,才决定在卢沟桥纪念大会上将两人画像一起挂出。

毛主席本人也站在天安门上发表着致辞,这次纪念大会也成为开国大典的一次成功预演。

这两幅画像的尺寸,比先前庆祝游行的那幅画像整整大了5倍,画风也更加成熟。北京市民和 各位领导人都赞不绝口。

这段时间还是筹备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时期,中央经过讨论后决定,天安门城楼上还是要挂上毛主席的画像,好让前来参加典礼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毛主席的风采。

开国大典阅兵仪式

为此这幅画像最好也是重新绘制,还要根据毛主席近两个月的照片容貌。而董希文正忙着卢沟桥事变纪念日的任务,中共决定让另一位画家周令钊来完成国庆毛主席画像的任务。

开国大典

为什么会选择周令钊先生呢?原来在4月份周总理在北平饭店主持谈判的时候,当时用的毛主席画像就是周令钊先生画的,给中央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周令钊

为了画好这幅画像,他仔细地搜集毛主席这几个月的近照。周总理为了帮助他,在亲自接见他时拿出了几张照片,说道:“这些都是毛主席最近照的,你看看对你有没有帮助,挑一张把”

这些照片正是最近几天周总理交代有关部门派摄影师来为毛主席拍摄的正面肖像照。

周令钊仔细观察,但都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于是心直口快的他,直接向周总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周总理,我觉得这些照片都很好,但是确是不太自然。有的太过严肃,有的又太过放松,用来画像就显得不太合适。”

周总理听了,也没有忽视他的想法,随机转告了毛主席。

毛主席与周总理

而毛主席也只是笑了笑,说:“这个周令钊啊,还挺有想法,那我就再找找,看有没有别的照片。”

第二天周令钊就收到了一大盒毛主席的照片。这是毛主席派人整理了自己以前许多时候的照片,有抗日战争时期的,也有解放战争时期的,并送给了周令钊。

此时,一张合影进入了他的视线。这是一张毛主席与他人谈话的合照。另一个人是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

这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延安拍的。图上的朱瑞会心而笑,一旁的毛主席也是一脸欣然,凝望着远方,一脸微笑,特别自然也很亲民。

周令钊当即就决定了参考这张照片画一幅画像,立马拉着夫人投入在了工作中。

就在画像快要完成的前夕,时任北京市长的聂荣臻提出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画上的毛主席领口敞开略有些不妥,这“风纪扣”还是要扣上的。”

虽然在本来的照片中,主席的领口就是微微敞开,周令钊并没有改动过多。但是其他领导也认为领口敞开是展现了主席的随心大方。但是开国大典这样庄重的场合,还是扣上更显领导者的庄重。

于是周令钊连夜修改了领口,不过在最后验收的时候,中央领导发现画像底线处写着“为人民服务”,又觉得有些赘余。那时已是9月30日的深夜,工作人员赶忙将已经入睡的周令钊喊醒。

周总理告诉周令钊: “毛主席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早已深深刻在人民心中,这五个字在画像上有些画蛇添足。”

周令钊二话没说,立刻登上木梯,提着颜料桶,随着画像进行修改。他事后回忆道:

“还有不到十几个小时,我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紧赶慢赶总算是完成了任务,放下画笔的时候我心脏都差点蹦出来了,然而等到了开国大典看着毛主席画像与站在城楼前的毛主席交相辉映,我心中又有无比的自豪与成就。”

这张照片也成为了周令钊一生都引以为豪的作品。

毛主席画像变迁

按当时的习惯,开国大典的画像也并没有固定,后来1950年时,北京师范大学的美术教授辛莽为毛主席绘制了脱去军帽的画像。因为当时群众们提意见现在战争时代已经过去,毛主席脱去军帽更能体现他的亲民。

但这幅画像也没有让大家满意:毛主席的眼神虽然看向东方,却没有看向群众,寓意不是很好。

辛莽连夜绘制了一副毛主席平视前方的画像,群众们才算满意,发出赞美的声音。

时间又来到1952年的国庆日,毛主席的画像需要更新了,这次是齐白石的弟子张振仕来负责。

作为当时的专业优秀画家,他出手绘制的这幅画一用就是11年。画上的毛主席眼神坚定又不失柔和,面容慈祥又刚毅,立马就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一只耳朵惹出的风波

11年过去了,1963年迎来了毛主席的七十大寿,中央为表庆祝,决定再次更换画像。

张振仕先生为了画好画像,还多次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终于完成了这副作品。

张振仕

这也正是文章开头的一幕,群众们在瞻仰毛主席的同时,发现主席的耳朵因为角度问题,只露出了一只,但是由于画上主席的神态依旧和蔼可亲,大家也没有在意。

可是三年之后,却有人那这幅画来大做文章,攻击张振仕。他们别有用心:“画像上的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这是在暗示毛主席偏听偏信!”

虽然现在看起来是牵强附会、胡说八道,但是当时确实对张振仕先生和他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攻击。

就在这是,我们的周总理站了出来,他批评了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这幅画都摆了三年了你们还能拿出来牵强附会,真是荒谬。

最后在周总理的庇护等下,张振仕先生被解救了。但是这幅画因为惹出了风波也不得不换下。

直到1967年,一副由王国栋绘制的毛主席画像重新挂了上去。天安门城楼前,每一位来此致敬的人都会发现,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能看到目光深邃的毛主席,在平静地注视着我们。

也就是这幅画像一直被使用,直到现在。

结语

一眨眼十几年又过去了,80年代意大利代表团来华访问,看到了天安门上挂着的这幅画像,问道:“这幅毛主席的画像,是要一直在那里挂着吗?”

邓小平同志听到使者的疑惑,笑了笑,坚定的回答道:“当然,我们会一直保留下去的。”

相信天安门正中央的毛主席,会始终注视着每天升起的太阳,见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看着我们中华大地走向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   卢沟桥   画像   解放战争   天安   耳朵   领口   城楼   门上   北京   画家   疑惑   门前   北京市民   主席   中央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