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热议的“一块虎皮蛋糕”事件,戳中多少人深到骨子里的隐痛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近日,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一篇备受瞩目的帖子,引起广泛共鸣。发帖者讲述了她最亲密的朋友因一块虎皮蛋糕而痛哭不已的故事。这个朋友渴望品尝超市里售价16元一斤的虎皮蛋糕,但却因母亲的反对而受挫。尽管她的家庭并不贫困,能够轻松负担这块蛋糕的费用,但母亲却坚持认为不值得。这个年轻女孩曾请求能否只购买半斤,却遭到拒绝。在这种环境下,她习惯性地折磨自己,甚至不再庆祝自己的生日,只因为觉得特别庆祝会浪费钱。她甚至在购买蛋糕时选择了便宜的植物奶油水果蛋糕,因为认为动物奶油的太昂贵。这个故事引发了发帖者的共鸣,因为她自己也曾经历了类似的苦难教育,一直被告诫着不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只应该选择最便宜的。然而,这种苦难教育是否真的有意义呢?


有很多家长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长大的,他们认为苦难教育培养了他们的勤俭、节俭和耐苦品质。然而,正如王小波所言:“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家长们常常赞扬苦难教育,但实际上,很多痛苦都毫无意义,甚至可能给孩子留下深远的心理创伤。在这种苦难教育观念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对享受生活产生负罪感,并且内心深处充满了自卑情感。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一个典型的家长提出了问题:“儿子每天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上学,我想让他吃点苦来锻炼自己。如何才能让他理解我良苦用心呢?”这位父亲的儿子刚刚升入初中,每天需要花费4小时的时间在公交车上往返上学。儿子抱怨这段艰难的通勤,这在一般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父亲却将这种苦难看作是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的方式。他甚至以自己年轻时在农村步行上学的经历为例,认为儿子不应该抱怨。但问题在于,这种毫无意义的苦难如何能够培养出有价值的品质呢?


有人在评论区中提出了一个精辟的观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问题是,什么叫苦?坐2小时公交车,乃至忍饥挨饿、酷暑严寒、人后算计、人前白眼,这些其实不叫苦,叫穷。很多穷人以为自己在受苦,其实只是在受穷,受苦有用,受穷没用,受一辈子穷,最后可能还是会穷,一直穷。就算你让孩子坚持坐十年公交车,也不过增加了不到一万小时的乘车经验。这玩意儿要是有用,当年那些售票员下岗之后就不会找不到工作了!那什么叫苦呢?认准一个目标,不管别人如何怀疑、否定、讥讽,自己从不放弃,从不动摇,咬牙坚持,这种叫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放弃娱乐,不刷剧、不玩游戏、不参加没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不做没有价值的消费,坚持自律,坚持向前,这种叫苦。这种苦,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强大,吃这种苦,才有意义。可太多人,宁可受穷,也不愿意吃这些苦。”


这种观点深受人们认同。事实上,很多家长犯了一个错误,他们错误地将苦难的定义与教育的目标混淆。真正有价值的“苦”是那种为了实现目标,不惜排除一切障碍、坚韧不拔的“苦”。而毫无意义的苦

难,仅仅是一种折磨,对一个人的成长毫无裨益,苦难本身不会转化为成功的资本。

另一种让孩子吃苦的后果是,他们在成年后常常采取一种“报复性补偿”的行为,试图填补童年时期缺失的快乐。不久前,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一个话题:“大家都有过哪些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数以万计的评论令人心生感慨。


有人回忆道:“小时候,我被迫将我最爱的小熊从窗户扔出去,每次想起都会痛哭。现在,我养了一屋子像它的小熊,个个都是像它的,个个都不是它。”

还有人说:“小时候,冬天我只有一件秋衣和一件毛衣穿,上课坐在窗边冷得发抖。现在,我疯狂热爱购买厚厚的衣服。”

还有人分享:“小时候,父母一直强调穷养观念,导致我有了自己挥霍的钱后,变得极端消费,完全无法储蓄,物欲异常强烈。”


最令人触动的是这个回答:“今天,当我拿到了自己用赚来的钱买的平板电脑时,等待快递的时刻让我欣喜若狂。但当打开电脑后,我却不知道该用它来做什么,只是贴好屏幕保护膜,静静地放在那里。别人说我浪费钱,但只有我知道,我在弥补我年幼时的遗憾。一个人终将因为年少时无法获得的东西而痛苦一生。”


然而,那些没有经历苦难教育的孩子,成年后很少表现出这种“报复性补偿”的行为。他们曾经享受了童年时期的快乐,不需要寻求外部的满足来弥补童年时期的不足。

希望那些盲目追求“苦难教育”的家长能够认识到统计学和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首先是“幸存者偏差”。在二战期间,英国军方曾面临一个难题:在哪个部位装甲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轰炸机的防御能力?许多研究人员建议在弹孔最密集的机翼上加装装甲。然而,统计学家沃德的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应该在弹孔较少的机尾和座舱加强防护,因为那些在这两个部位受到严重攻击的飞机往往没有幸存下来。这就是统计学中的“幸存者偏差”的概念,仅仅依靠幸存者的经历来做出判断是不科学的,那些被忽视的非幸存者同样重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虎皮   蛋糕   弹孔   报复性   隐痛   幸存者   骨子里   社交   苦难   公交车   童年   小时候   本文   儿子   家长   目标   事件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