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临终前,提出欲安葬于北京,小平同志得知后连下两道命令

1984年,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贺子珍去世。多年离京,辗转奔波于国内外,最后逝世于上海的她,却提出希望被葬于北京。已和毛主席分离多年,临终,她是如此希望和主席离的近一些。

那么,她和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深情厚谊?而她的最后遗愿又到底有没有得到满足?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

一 :从小家碧玉成长为巾帼女兵

1909年,贺子珍出生于江西永新一个乡绅家庭。她在童年时期,拥有着秀丽养人的生活环境,优渥的家境,爸爸妈妈的陪伴,再加上一个疼爱她的哥哥。家人们亲切地叫她桂圆,香香的桂花,灿灿的圆月,多么美好的童年啊。



但无奈,身逢乱世,百姓遭殃,家里的富裕被混乱的时局消磨殆尽。好在,她们家又找到了新的出路。她们举家搬迁到县城,开了一家茶水店,维持着生计。

可是兵荒马乱,是不分城里乡下的,她们还是时不时会受到地痞流氓甚至兵痞的骚扰。那时,她开始体味到生活的苦,社会的痛。

可同时,她也有机会接受到城里流行的,先进的俄国十月革命带来的思想思想,种下了爱国爱党的种子。很快便有机会进入永新女子学校学习,并于同年入党,成为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那时的她,朝气蓬勃,向往着为党和国家多做点事情。很快,她就迎来了机会。

那是1927年,反动党发动残酷的四一二行动,大肆捕杀党人。她的哥哥贺敏学,做为先进党员,农民武装的领导者被捕入狱。和他一起被捕的,还有80多名同志。情况十分危机。

年仅18岁的她,竟集结起永新县的农民武装力量,打入敌人内部,救出了哥哥和其他同志们。



这次完美的行动,成为她强悍实力的代言,她从此成功加入永新的武装队伍。之后,由于反动势力的捕杀,她的部队进入到了易守难攻的井冈山,并在此安营扎寨。

不过,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作战优势的井冈山,自然能吸引其他有识之士。这其中就有牵绊她一生的毛主席。

二:从缘起到分离

同样是1927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失败,深思熟虑之后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来到井冈山准备发动起义。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战斗思想家。贺子珍她们的部队,此时正需要一个智者来指明她们前进的方向。两支部队一拍即合,决定并肩作战。

毛主席怎么也不会想到,井冈山这支坚韧部队的领导者中,竟会有一位年轻女性。英姿飒爽的贺子珍,此时无疑成为他眼中,最靓丽的风景。贺子珍也是一样,毛主席的文章是她的心头之爱,见到了毛主席青年才俊的形象,敬仰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贺子珍成为了毛主席的秘书,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革命有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并且办事细致,成为毛主席的好帮手。毛主席也会教她学习文化知识,帮助她成为更具素养的党人。

于是互相吸引的两个人,工作中互帮互助,心理上彼此依赖,感情自然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第二年,也就是1928年,他们决定要结为夫妻。

婚礼是简陋的,艰苦紧张的环境,容不得他们像国民党高官那样把仪式办得隆重而奢侈。仪式是质朴的,人数是寥寥的,感情却是浓浓的。



从此,贺子珍不但是毛主席工作上的战友,更成为了他生活上的帮手。她照顾毛主席的那份无微不至,直到如今,都让人动容。

在那时,党受到共产国际派来的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毛主席自然与他们不合,便受到排挤,成为一个“寂寞的孤独者“,他那时该是多么无助啊。但还好,贺子珍一直陪伴在他左右,默默地照顾他,为他在天凉时添衣,为他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菜。

1935年长征途中,部队突遇敌机轰炸,形势非常危急,战士们都按照作战经验趴好以保护自身安全,已经做好掩护的贺子珍突然看到担架上没有办法转移的伤员,便英勇地跳出来,协助转移担架。但战场总是残酷的,敌机投下的弹片无情地刺入了她的身体,她几乎全身中弹,身负重伤。

她不想成为部队的负担,请求留下来,很多人也同意这样。但毛主席坚决不允,他说:“这里条件恶劣,后有追兵,把子珍留在这里,她必死无疑,我们必须要把她带走”。

这次的受伤,终于没有夺走她的生命,却给她留下了长达一生的影响。当时部队的医疗条件,只能把她身体浅层的弹片取出,却把内部弹片残留体内,成为摧毁她日后生活的隐形炸弹。

他们到了延安,感情出现转折。当时的延安作为革命圣地,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青年知识分子来此交流奋斗。毛主席喜爱结交这些知识分子,与她们一同进步。而贺子珍却因为学识不足,无法融入,日趋一日地感到自己的有限,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

更重要的是,她体内的弹片开始压迫她的脑神经,使她性情大变,变得多疑敏感,忍受不了毛主席因为忙碌而忽视自己,忍受不了内心的落后感。终于,她决定去苏联治病留学,毛主席的劝阻也没能把她留住。

三:接连的丧子之痛

这里,我们有必要谈谈贺子珍的孩子们,因为此时她的痛苦,绝非仅仅只是上面提到的,了解这段故事,我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她的心境。

贺子珍是这样一位好战士,好妻子,她一定也希望像千千万万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一样,照顾陪伴着自己的孩子。但他们投身于革命理想的抉择,仿佛注定要她在生养后代这一方面充满悲剧色彩。

1929年,贺子珍生下第一个女儿毛金花,但由于孩子出生不久老蒋便开始展开围剿,他们只好将女儿暂时寄养在一个老乡家里。但没想到这一寄养便是永别了,之后他们要要回自己的女儿,却被告知女儿已经死了。有说法是孩子被丢掉了,一直下落不明,但无论如何,子珍失去了这个孩子。

1932年,生下第二个孩子,主席给他取名叫毛岸红。但同样因为革命形势严峻,使命催促着他们抓紧时间准备战斗,没有精力分身照顾这个孩子。将他托付给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但不幸的是,毛泽覃在一次反围剿中不幸牺牲,孩子也从此下落不明。

1933年,第三个孩子出生,但由于工作劳累,身体不堪重负,孩子早产。没有活下来。此时,她已经接连失去三个孩子了。

1935年,贺子珍跟随红军进行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诞下第四个孩子。匆匆的行军征程让她甚至没有一个适宜的生孩子的环境,在担架上,潦草艰难地把孩子生下。但是当时的境况,没办法让她带一个小婴儿上路。于是,她只得含着泪水,让战友把孩子抱走。多年以后,再去寻找,当然是找不到的。她也清楚,这些工作只是徒劳:“长征路上生的,连孩子长什么模样都没看清,地方的名字也不知道,怎么找啊,唉!”。

1936年的冬天,红军到达了陕西保安,贺子珍生下来第五个孩子。瘦瘦小小的小女孩深受毛主席和战友们的宠爱,大家都叫她姣姣。这也是她唯一一个留在毛主席身边的孩子。但上面已经谈到,她很快去了苏联,也就和自己的女儿分别了。

1937年,贺子珍去往苏联,当时她已有身孕。没到苏联多久,就生下男孩,给他取名叫廖瓦。当时,她一心求学,将小孩子放在了婴儿室。护理人员并没有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孩子就对他格外悉心照料,孩子在婴儿室,不幸感染了肺炎,夭折了。



贺子珍,小时候,家人们叫她桂圆,团团圆圆。那时,他们也一定没想到,眼前这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母亲时,会经历这样的无奈与心酸。

四:艰难的苏联之行

她陪伴毛主席渡过了最艰难困苦的时光,到达延安后,却因为病痛的攻击,心理的煎熬。孤身去了苏联。等待她的,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刚到苏联,她就承受了丧子之痛。但唯一安慰人心的,是毛主席为了安慰她,把女儿姣姣送到苏联陪伴她。

但当时的苏联,依然是一副混乱的局面,当时正赶上苏德战争的进行。贺子珍正忍受着病痛,还要带着孩子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工作糊口。磨人的弹片和糟糕的处境几乎使她精神崩溃。

更糟糕的是,姣姣生了重病,被送进福利院的太平间等死。子珍发疯似的把姣姣带出来,悉心照料,最终把姣姣从死神手中救出了出来。然而福利院的人却因为她时不时的精神失常再次要求带走姣姣,并把她关进了疯人院。

被关进疯人院的日子,对她来说简直生不如死。孤独,病痛折磨着她,据她自己回忆说:在疯人院的日子,比万里长征还要艰难。她已经憔悴不堪了。

在苏联流离了十年之久,在国内战友们的努力支持下,她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祖国。可此时,毛主席已和江氏结婚,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五:回国后的几十年

1947年,贺子珍回国了,此时的她对毛主席依然拥有着深厚的敬意与情义,她回国后一直没有停止去寻见毛主席。那么,她最后见到了吗?她这段时期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贺子珍那段时间的心态。那是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举国瞩目,毛主席发表讲话。当听到收音机里传来久违的那个铿锵的声音,贺子珍内心五味杂陈,情绪激动,一下子晕了过去。等第二天人们发现她,开了一夜的收音机已经坏掉了。

毛主席也不忘过去的情谊,当贺子珍还在苏联的时候,毛主席就挂念她的安危,嘱托王稼祥夫妇带她回国,照顾她。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说,在子珍回国之后,毛主席多次想要和子珍会面,可都因为各种困难未能实现。

子珍回国后便被安排到东北地区工作,之后又去到东南地区。期间,她一边为了国家大局,隐忍着情感,服从安排,一边,又情不自禁地递交申请书,希望能与毛主席相见。

但在回国的几十年间,她只得到一次与毛主席见面的机会。

那是1959年,在庐山。当时,毛主席从北京到庐山参加庐山会议,而贺子珍正在南昌养病。在两人强烈的意愿促使和好友的积极安排下,两人终于见面了。这一年,毛主席66岁,贺子珍50岁。分别时还正是风华正茂的两人,这时都染上了些苍老的颜色。

数十年之后久违的会面,曾为夫妻的两人,此时却相对无言。本来他们可以一起并肩作战,一起渡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起建设美好的新中国。但是,子珍去了苏联。一切都变了。回不去了。

许久之后,毛主席缓缓开口:“子珍啊,怎么见面了也不说话,只是老哭?等见不着了,可是说不上了”。

“唉,主席,要是没受那次伤,要是当时没有任性,没去苏联,该有多好呀!”

“这些年,你受苦了,你是个好同志,我叫他们千万不能再亏待你!”

一个半小时的会面结束了。

之后,毛主席曾两次登庐山,1970年,他最后一次回来这里的时候,突然对服务员说“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漂亮……”

子珍后来去过三次庐山,而两人却是再也没有相见。

1976年,毛主席去世。子珍未曾料到,身体一向很好的毛主席会突然离去,她为此背痛万分,镇定之后,她提出想去北京,瞻仰毛主席的仪容。1979年,病重的贺子珍终于如愿,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贺子珍坐着轮椅献花圈,上面俨然写着“战友贺子珍“。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也走完了一生的路程。临终最大的心愿,是想要被安葬于北京。这让上海当局者感到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上报到中央。



小平同志得知后,连下两道命令,一是贺子珍的骨灰可以安葬在北京,而且要放在一室,二是所有中央领导人都要敬献花圈。这想必是对贺子珍贡献的最好的肯定。但子珍同志最在意的,应该是终于如愿,和毛主席同在北京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北京   永新   井冈山   庐山   生下   延安   苏联   弹片   疯人院   担架   病痛   临终   部队   命令   女儿   同志   孩子   工作   贺子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