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穷兵黩武or以攻代守?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出兵北伐呢?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实力后,决定兵出祁山,北伐曹魏。临别之前,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书了在后世赫赫有名的《出师表》,以此表达了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立场,以及对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不二。

随后,一场轰轰烈烈,深刻影响了三国历史走向的北伐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诸葛亮的人品和能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质疑的,毕竟能够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强行给即将崩盘的王朝续命数十年,而且还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简直堪称是完人。像这种大神级别的人物,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也就只有那么寥寥几位。

但是,对于诸葛亮竭尽蜀汉国力发起的这一系列北伐战争,众人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赞赏的人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是为了光复汉室,维系“正统”,妥妥属于正义之战;而反对的人则认为,诸葛亮在魏蜀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硬要逆天而行,发动战争,多少有点穷兵黩武的意思。

更有甚者认为,诸葛亮的频繁北伐,不仅给蜀汉民众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更是加速了蜀汉王朝的覆灭。

然而,诸葛亮当真是个一意孤行的独夫吗?他六出祁山,征伐曹魏,仅仅只是为了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要多次北伐曹魏,那是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考量。

1、高举旗帜,凝聚人心

众所周知,在任何时代,任何时期,“旗帜”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代表着天下正统和人心所向。

对此,教员曾有评价:“旗子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作为蜀汉政权建立者的刘备,同样也深知“旗帜”的重要性。当年他在称帝时,就曾昭告天下“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意思是说,他老刘家的大汉虽然几经危机,失去过疆土,但都顽强地存续下来,大汉是享有天命的。而他老刘作为唯一尚有复兴汉室可能的汉皇后裔,将承接天命、高举“恭行天罚”的旗帜,完成汉室的再次复兴。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必须跟曹魏那帮逆贼干到底。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存在四百多年的大汉余威尚在,人心思旧,天命的说辞还是相当有市场的。因此,发动北伐讨伐篡逆的曹魏,是具有着天然的正义性。说得再深入一点,是针对曹魏的北伐,在支撑着蜀汉政权的合法性。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蜀汉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北伐是必须坚定不移去执行的核心要事。

2、以攻代守,转移内部矛盾

作为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个,蜀国的内部却堪称是最为分裂,最为矛盾重重。除了外来的荆州系、徐州系,还有本土的益州系。在荆州丢失之前,蜀汉集团势头正猛,前途一片光明。各派系的人本着一起把蛋糕做大做强的想法,倒还能够和平相处。

然而,随着夷陵战败,老刘身死,一统中原的事情基本上黄了以后,大家就开始寻思怎么抢夺仅存的这点利益“蛋糕”,很自然就闹得非常不愉快。

虽然以诸葛亮的手腕和能力,暂时能够镇住场子,但这么长期下去早晚会出大事。尤其是随着荆州系、徐州系的一些大佬相继离世,蜀国高层后继无人,本土益州系的一些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为了促使蜀汉内部团结,枪口一致对外,诸葛亮只好通过北伐,以攻代守,转移内部矛盾。

而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通过不断地北伐,蜀汉内部的矛盾果然减弱了不少。

3、以战养战,抢夺人口资源

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后,蜀汉可谓是精锐尽失,元气大伤,从人口、经济和军事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创伤。许多地方因为无人耕种,变成了一片荒地。

缺少庞大人口的支持,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军事战争方面,都必然会处于绝对的劣势。这种情况如果放任不管,此消彼长,原本就人少国弱的蜀汉被曹魏吞并,那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所以,蜀国想要存活必须主动出击,以战养战,尽量可能多的抢夺人口。这一点从诸葛亮数次的北伐路线就能够看出端倪。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注意到,诸葛亮的北伐重点,并非是曹魏的核心统治区中原,而是极具战略地位的陇右地区。这是因为陇右地区不仅仅是重要的产马基地,还是个土地肥沃的大粮仓。

更重要的是,陇右地区环境优渥,人口众多。只有拿下这里,才能够获得与魏国长期对耗下去的资本。

所以,为了拿下陇右,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郑芝作为疑兵,吸引魏国曹真的主力,他自己则是亲率大军出祁山,全力攻打陇右。只可惜,由于马谡失了街亭,导致腹背受敌,诸葛亮收割陇右五郡的计划遗憾的泡汤了。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危急的局面下,诸葛亮仍然不忘将西县千余户百姓迁至汉中,足见他对人口的重视程度。

4、以进为退,延缓曹魏的发展速度

占据中原九州,以及半个荆州的曹魏,无论是经济发达程度、人口数量,还是战争潜力方面,都要远远强于仅占一州之地的蜀汉。

如果蜀汉只是凭借着川蜀的地势险要,被动防御,短时间内完全能够割据自保。可是,假以时日,等到当曹魏完全发育壮大之后,留给蜀国的,恐怕只有被一统的命运吧。

诸葛亮自然是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要坚定不移的率军北伐,将战场放在魏国境内,以此达到遏制曹魏发展的目的,为蜀汉谋求更长久的生机。

客观地来说,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没有对魏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也对其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曹魏边境地区始终无法进行很好的生产发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曹魏的实力。另一方面,为了对抗强势的诸葛亮,曹魏不得不调动大量的军队长期驻守边境。在那个战乱不断,人口凋零的三国时代,十几万“棒小伙”长期脱产,人吃马喂的,这对曹魏国力的消耗,简直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司马懿当选择避不出战,长年累月跟诸葛亮对耗时,会引发曹魏满朝文武的集体声讨。

开玩笑,再这么耗下去,他诸葛亮不崩,曹魏的财政都快要崩了。

只可惜老刘留下的蜀国底子实在是太弱了,即便是诸葛亮殚精竭虑,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极限,依旧是无力回天。

随着诸葛亮身死五丈原,蜀国最后的支柱垮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希望也彻底破灭。(全文完,谢谢阅读)#诸葛亮#六出祁山#蜀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祁山   北伐战争   益州   魏国   蜀汉   荆州   旧都   穷兵黩武   汉室   蜀国   人口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