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饮食文化-可食用的四种牛肝菌

牛肝菌肉质肥厚,在全世界大约有1400多种属,中国分布有120余种,云南约有80多种,其中可食用牛肝菌约20多种。牛肝菌在云南分布很广,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云南野生蘑菇中较具有代表性。在这个庞大的牛肝菌“大家族”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黑、白、黄、红四种牛肝菌。

牛肝菌

牛肝菌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颇高,非常受人们喜爱,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等生物碱。牛肝菌具有养血和中、舒筋和血、祛风补虚等作用,尤其适宜贫血、体虚、头晕、耳鸣等人群食用。虽然牛肝菌独特美味,但在列为可食用的四种牛肝菌中,也会有偶尔轻微中毒事故发生,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误食或者烹饪加工方法不当所致。为保证安全和营养价值得以充分利用,本文给大家介绍白、黑、黄、红四种牛肝菌的识别方法食用方法

干椒牛肝菌


1.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学名灰褐牛肝菌,云南民间也叫黑牛肝。黑牛肝菌属中型牛肝菌,呈半球形,边缘完整光滑,古铜色或黑色,表面光滑,菌管孔较粗,呈褐色;菌肉近白色,厚而坚实,受伤处变为淡紫色或淡黄色;菌柄古铜色,呈近圆柱形,上端稍细,中下端略膨大。黑牛肝菌体肥大、肉质细嫩,在西欧各国被推为著名的营养食品。

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含丰富的蛋白质、钾和铁,属高钾低钠的健康食品。新鲜黑牛肝菌维生素B2含量是西红柿的10倍、肉类的2-3倍,是补充维生素B2的良好食物。黑牛肝菌有富集铁的能力,多吃对补充铁有好处。黑牛肝菌菌香浓郁、风味独特,切成片状,配上皱皮青辣椒、大蒜爆炒,菜肴呈黑、绿、白三色相间,味道特别鲜美,也可配上干尖辣、大蒜、热油中干煸除去部分水分,使菌香味更浓郁

爆炒黑牛肝菌

2.白牛肝菌

白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也叫白牛头、大脚菇等,是一种分布甚广的世界性著名食用菌。美味牛肝菌菌盖扁半球形、表面光滑不粘手,边缘钝,呈黄褐色、土褐色或红褐色,菌肉白色、肉质厚而细软,受伤后不变色。菌柄淡褐色或淡黄褐色,近圆柱形实心体,夏季单生或散生于森林中,是云南省优良野生食用菌之一。

白牛肝菌

白牛肝菌含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钾、铁,由于钠含量极低,属高钾低钠的健康食品烹调加工会破坏白牛肝菌的维生素,采用急火快炒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美味牛肝菌与大蒜、火腿皱皮青椒是最佳搭配,采用急火快炒的方法烹调熟透,味道鲜美。

爆炒白牛肝菌

3.黄牛肝菌

黄牛肝菌学名黄皮疣柄牛肝菌,云南当地俗称黄癞头、黄犁头、黄牛肝。黄癞头菌体肥大、边缘幼时内卷,成熟时展开,有脂状感。菌盖表面有很多凸凹不平的痈状突起,成熟后多龟裂,呈土黄色,菌管为浅黄褐色,菌柄呈黄褐色的圆柱形,粗壮,质地硬脆,上端有金黄色小点,基底部有鳞片,易脱落。

黄牛肝菌

黄癞头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2、钾和铁,是高钾低钠的健康食品。营养价值较黑牛肝高。黄癞头质地硬脆,可生食,民间多切生片配青椒、大蒜急火快炒,味鲜香脆,也可热油锅配干尖椒、大蒜干煸,熟后颜色变深、质地软中带硬,有浓郁的菌香味。

干椒黄牛肝菌

4.红牛肝菌

红牛肝菌学名小美牛肝菌,云南民间也叫见手青,属外生根菌中型牛肝菌,呈半球形,边缘完整光滑、粉红色或暗红色,表面有细绒毛,菌管孔密细小,为黄绿色或褐色菌肉淡黄色、受伤立即变为蓝色,故称“见手青”。菌柄呈近圆柱形,上端稍细、色淡,中下端粗壮膨大似椭圆球形,粉红或褐红色,长有黄色或褐红色网纹。

红牛肝菌

红牛肝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2、钾和铁,属高钾低钠的健康食品。小美牛肝菌维生素B2含量丰富,是黑牛肝的3倍。小美牛肝菌肉质肥厚、脆滑爽口、菌香浓郁、风味独特,但要注意的是若加热不充分,有可能中毒,食用时应该充分加热炒熟。一般切成片状,配上皱皮青辣椒、大蒜爆炒,食之鲜香脆爽;也可配上干尖椒、大蒜、热油中干煸后食用。

干椒见手青


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营养美食及美食文化。本文文字内容为原创,版权归“食悟者”所有,商用需要授权,转发注明出处,朋友圈随意。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云南   热油   香脆   急火   圆柱形   学名   肉质   大蒜   褐色   维生素   饮食文化   可食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