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院落“活化”要有节制

八月,旅游“最火暑期档”如约而至,古城游也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但在甘肃天水,不少市民和游客发现,修缮一新的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文保院落内进驻了诸多业态。不仅参观区域受限,消费门槛提升,一些甚至被“改头换面”,危及院落安全。(8月19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从2015年至2021年,天水市拨付西关古城保护资金超8亿元。可如今,为什么花大成本修缮的文保院落遭遇了“改头换面”?其中又暴露出哪些治理痛点?从媒体调查情况来看,古城不“古”,直接根源在于经营项目未批先设、未批先修。当纸面上的申报材料和实际经营业态不符,文物保护便会形同虚设,紫砂壶经营变私房菜、酒馆变火锅、茶社成餐厅等乱象就像杂草一样肆意生长起来。其中,运营企业和商家固然难辞其咎,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加快提升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在消除监管空白上下真功、求实效。

众所周知,加强古城保护,延续历史文脉,需要科学地推进保护性利用开发。而让古城“活”起来,离不开政策、经济和运维体系的综合支撑。同时,无论哪方面的支撑,都离不开到位的监督和管理。只有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把无序开发的冲动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确保文保院落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否则,所谓的“活化利用”被过度的商业开发所滥用,就会脱离严格保护的初衷。不但文保院落会“变味”“失味”,而且各种安全隐患也会随之滋生。具体来说,对文物保护利用的关键环节、关键人员,可以运用“点穴式”监督;也可以结合实地走访,促使全民参与社会监督,摸排线索来源,推进专项监督,做实做细文物保护;还可以强化公益诉讼,为文物保护汇聚刚性监督的合力。

针对央视报道所曝光的问题,天水市委、市政府在回应中表示,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对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等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监管缺失、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期望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立行立改,让古城“满血复活”,更好造福于民。 (杨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院落   天水市   关进   天水   文脉   紫砂壶   改头换面   古城   央视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