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的哥舒翰,一个叛国降将因为高适被赞美?

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哥舒翰,是临危无惧,宁死不屈的忠勇将军。历史上的哥舒翰,却是屈膝降敌,苟且偷生,对安禄山阿谀奉承。他接受安禄山的封官爵并招降唐军将领,但都被拒绝并指责他不肯死节。最终,他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处死。


对于哥舒翰的历史评价,涉及到潼关之战的失败责任。传统史书认为唐玄宗是最大责任人,因为他对安禄山起兵叛乱麻痹大意。然而,真相是否如此?实际上,唐玄宗杀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原因,并非听信宦官之词,而是因为封常清战败失地,高仙芝避而不占,两人都没有承担兵败之责。他们的死刑是罪有应得的。


封常清所言的军队实力确实不强,朝廷和皇帝也知道。唐玄宗让封常清带新兵,只是希望他能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到来。然而,封常清不坚守,而是与叛军野战,这是兵家大忌。他战败后没有守住洛阳宫城,放弃河阳要塞,溃逃到陕州。高仙芝本该坚守陕州,伏击和牵制叛军,争取时间。然而,他同样溃逃到潼关,丢失了崤函道险要之地,只剩下潼关一道大门。


这两位将领的失败是“非战之罪”,他们被处决实为罪有应得。他们自己也承认败军之将不足言勇。他们即使还活着,也难以扭转潼关败局。哥舒翰统帅的河西陇右十余万精兵进驻潼关后,面对军心士气丧尽的败兵,面临巨大障碍。


哥舒翰到了潼关后,忙着拥兵自重,联合太子李亨,干涉朝政,图谋不轨。他的掌书记高适也是与太子勾结的直接负责人。哥舒翰没有把20万大军整编好,反而让河西陇右的15万精兵和封常清余部的5万新募败军混杂在一起。这给潼关的战局带来巨大障碍。


哥舒翰在军中失职,军力空虚,对叛军诈败埋伏毫无防备。最终,他的军队溃散或投降,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8000人退回潼关。这样的战败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哥舒翰面对兵力远不如自己的敌人,却没有出兵击敌,而是和太子勾结干涉朝政。


潼关惨败对于唐朝和中国西部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大唐王朝国土缩水近半,河西陇右被吐蕃攻取,安西北庭也成为被隔绝的飞地。哥舒翰战败后的表现甚至不及于禁,更不及汉末三国时期的败将于禁。他的屈膝降敌,苟且偷生的行为是可耻的。


政变上台的唐肃宗李亨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给高适升官,平反了哥舒翰。这只是为了安抚集团内的政治盟友。哥舒翰的失败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战败让河西战场兵力空虚,吐蕃攻取了河西陇右,长期占据该地区。综上所述,哥舒翰是一个败将,他的屈膝降敌和苟且偷生的行为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潼关   吐蕃   河西   罪有应得   败将   苟且偷生   叛军   长安   精兵   朝政   的哥   太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