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中国代表在国际会议上被请出场外,当场含泪立誓,今已成真


在一九八三年的南极会议上,一幕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景上演。会议室内,主持人严肃地宣布:“中国没有表决权,请您离席。”这句话冰冷地掷出,如一块巨石砸在了我国代表郭琨的心头。愕然的郭琨难以置信地看着主持人,心头涌上一股强烈的不满。我们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为什么会在这样的会议上被剥夺表决权呢?他的内心充满了自尊心受到的刺激,却又无奈地被逼迫着走出了会议室。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郭琨的心中,成为了他后来南极探索之路的起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早年的一九八三年,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南极科考的起步阶段。南极,那遥远的大陆,因其严酷的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地球上最神秘的角落之一。中国在南极展开科考活动,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有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我们派出了观察员郭琨,带领南极事务代表团前往堪培拉参加一次重要的《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


然而,这次会议却成为了我国代表的尴尬之旅。会议中,协商国和非协商国的代表们被明显地区别对待。文件发放、座位排序,无不显示出协商国的优越地位。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当会议转入表决议程时,我国代表被排除在外,被“请”出会场。郭琨所在的代表团成员离开会场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无法言喻的屈辱。


然而,郭琨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将这次经历视为催化剂,激发出了他对南极事业的坚定决心。回国后,他将会议情况如实报告上级,并亲自投身到南极科考事业。于是,在一九八四年,我国正式将南极考察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而郭琨,也因此成为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的队长,肩负着为祖国在南极建立第一个科考站的重任。


时光来到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上海的码头上,两艘船缓缓启程,驶向遥远的南极。其中,一艘是“向阳红十号”远洋考察船,另一艘是海军护卫船“J121”。郭琨和其他科考队员站在甲板上,挥手送别,踏上了一段未知而充满挑战的航程。

海上的航行是漫长而艰辛的。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穿越了东海、赤道,踏入了南半球。风暴和飘流冰山的威胁一度笼罩着他们,但坚韧的意志和为国家使命的决心,让他们勇往直前。终于,船只抵达了南极洲附近海域,停靠在了乔治王岛麦克斯威尔海湾附近的区域。


然而,这片区域早已被其他国家占领。面对意外的困境,科考队内部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坚持既定计划,在乌拉圭科考队占据的地方建站;而另一派则认为,避免与其他国家产生纠纷,选择备选方案,寻找其他适合的建站位置。在充满火药味的讨论中,郭琨站出来,坚决主张寻找备选方案,避免未来的麻烦。经过科考队民主讨论,备选方案最终获得通过。


于是,科考队开始了艰苦的考察和建站工作。长达四十五天的努力,终于在菲尔德斯半岛东岸找到了合适的地点。经过辛勤努力,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一九八五年二月建成。在飘雪的南极大陆上,铜制站标镶嵌入地面,标志着“长城站”的诞生。雄浑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一场特殊的新站落成典礼在南极上举行。站在那片寒冷的土地上,科考队员们纷纷擦去激动的泪水,他们终


于南极,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科考站。这不仅是我国科考队员的胜利,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回望这段旅程,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每一个科考队员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郭琨深知,这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中国的南极之路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探索。

1985年,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的协商国。这标志着中国在南极事业中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了国际社会认可的一员。然而,这只是开始。中国的南极事业还在继续发展壮大,一座座科考站如雪花般在南极大陆上绽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先后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每一座站点都是中国南极事业不断前行的见证。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成为了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基地。昆仑站则建立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成为了冰芯钻探、天文观测等项目的研究基地。泰山站的建成,则进一步扩展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的领域。


中国的南极事业不仅仅是建站,更是科学的探索。科考队员们不断在南极进行各类观测和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这些努力不仅为地球科学领域贡献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我国极地研究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中国的南极科考事业也越来越壮大。先后建造了“雪龙号”和“雪龙二号”等专用考察船,实现了远洋科考的自主能力。在国际合作中,中国积极参与南极考察活动,为全球极地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十多年的南极科考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国南极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更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科考队员的心血和汗水。今天的中国已经在南极事业中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从被“请”出会场,到建立属于自己的科考站,再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南极之路是坚定而充满荣光的。这段历史,是科学家们砥砺前行的历史,更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崭露头角的历史。


今天的南极,不再只是地理上的南极,更是科学探索的殿堂,是国际合作的纽带。中国的南极事业已经走过了一个辉煌的历程,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仍在前方等待着。让我们怀揣郭琨的坚定决心,继续勇往直前,为南极科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人类的认知进步献上中国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南极洲   中国   南极   代表   科考   国际合作   场外   成真   队员   事业   会议   我国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